當「新高一」遇上「新高考」,該怎樣做好選擇?

在浙江、上海第一批2014年啟動,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等2017年第二批啟動之後,相繼有河北、重慶、湖南、安徽、黑龍江、遼寧、吉林、貴州、山西、福建、西藏、內蒙古、青海、陝西、雲南等15個省市在2018年迎來新高考。

當“新高一”遇上“新高考”,該怎樣做好選擇?

新高考終於要來了,今年新高一的學生就要按照新高考模式來備考了,很多家長、學生比較迷惑,我介紹一下我所瞭解到的情況,和大家分享。

首先不再有文理分科之說了

以往是學生要麼選擇文科,學習語數外政史地;要麼選擇理科學習語數外理化生。

現在是採用“3+3”模式,也就是說,語數外必選,另外3門則從理化生政史地中再選取3門科目,沒有文理科之分了。

3個選考科目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擬報考的專業要求來選擇,共有20種組合。

可報專業最多的組合是:物化史、物化地、物生史、物政史、物史地,可報專業超過99%;

可報專業最少的科目組合是傳統的政史地。

其次高考形式和時間也改變了

考試時間上語文數學仍在6月份統考,英語改為平時考兩次,取其中最高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其他選考科目在高三第二學期高考前分期進行完。新高考語數外仍然滿分是150分,其他三門成績則根據學考成績來折算,這樣一來學業水平測試(即學考)就相當重要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樣過關就行。

再次大學規劃要提前考慮了

以前是等高考分數出來後再填報志願、根據分數考慮大學和專業,而新高考則要求從高一開始就要考慮大學規劃和所學專業了,因此各個高中今年要開設一門新的課程,那就是職業生涯規劃課。

將來在志願填報上也有很大變化,考生志願由“專業+學校”組成,一所學校的一個專業作為一個志願單位,考生每次可填報表不超過80個專業志願,這樣一來,基本不會出現不得不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的情況了。

但是,這也給家長填報志願帶來了難度,因為沒有數據可進行參照了。

最後上課形式發生改變了

以前是學生分好文理科之後,就在固定的教室裡按照排好的課程表上課,學生是固定的,老師是流動的。

而新高考則正好相反,學生選的科目組合不固定,那就要採取“走班制”,也就是老師是固定的,學生是流動的。

但是,這也給學校的硬件和師資力量帶來了更高的要求,沒有那麼多教室,師資力量怎麼分配,這些都困擾著一些學校,現在學校領導們估計正在絞盡腦汁想辦法呢。

總之,新高考來了,很多家長感覺是一頭霧水,不明就裡,其實不必擔心,只要提前關注相應信息,學習相關的政策規定,做到心中有數,就可以未雨綢繆,早做打算。

以上,是我所瞭解的信息,做了個整理和大家分享,說得不太準確的地方,還請諒解,因為我也沒有經歷過新高考,下面是我搜集到的“選考科目可報的相關專業”,和大家分享一下。

當“新高一”遇上“新高考”,該怎樣做好選擇?

當“新高一”遇上“新高考”,該怎樣做好選擇?

當“新高一”遇上“新高考”,該怎樣做好選擇?

當“新高一”遇上“新高考”,該怎樣做好選擇?

當“新高一”遇上“新高考”,該怎樣做好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