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不是藥神》成功之處,看職場晉級之路

由北京文化出品,文牧野導演,甯浩監製,徐崢監製並領銜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第一天票房超3億,掀起了一大波熱議。中國電影難得的一部以現實批判主義題材為主的電影,它的真實露骨使得觀眾引起強烈的共鳴。

類比職場,在這部幾乎零差評的優質國產影片中,大多數人都能看到些許自己的影子,自然也有身在職場的我們。從電影選材的犀利、拍攝手法的成熟,到監製的嚴格、人物塑造的準確性,再到最後上映的成功,處處彰顯著職場人的晉級之路。

從《我不是藥神》成功之處,看職場晉級之路

從《我不是藥神》成功之處,看職場晉級之路

選對角色,選對職位

成功的電影,離不開好的選角;職場的成功也離不開對職位的正確選擇。

在《我不是藥神》中,每個角色不論大小,都踏踏實實的在自己的位置上,用心地演著。每一個看似無足輕重的小角色都在用全身的力氣來表現自己。沒有人因為自己角色小而敷衍了事,整個劇組上下也全都在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上發揮出了最大的作用,大家各司其職,各盡其事。

對應職場中,如果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合適或滿意的職位,那麼工作起來也不會覺得苦惱了。老闆是總導演,HR是選角導演,演員就是各個崗位上的你我他。導演制定藍圖統籌兼顧;選角導演則要明白導演想要的是什麼效果,選出最適合的演員來助力導演實現藍圖;演員就要琢磨透自己的角色然後用心演繹。如此才能呈現出優秀的作品。

從《我不是藥神》成功之處,看職場晉級之路

從《我不是藥神》成功之處,看職場晉級之路

跟對導演,跟對領導

《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於2011年考上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碩士,師從導演田壯壯。名師出高徒,在實力派的教導下,文牧野拍出的作品確實沒有讓人失望。

在當今職場中有著這樣一句名言警句:八小時之外不學習的人會被職場淘汰。隨時為自己“充電”已成為每個職場人的日常,不過,總是碎片化的拼湊學習時間,得到的效果沒那麼盡人意。

然而對於職場人來說,如果能跟對一個好的上司,這不亞於找到了你的職場領路人。好的領導不僅是你工作上的學習對象,在職場的為人處世之態度、方式也會滲透到你的生活之中,引領你走向正確的職業生涯道路。

從對的人身上學習到對的事,並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這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雖然這是可遇不可求的,但“你若盛開,蝴蝶自來”,想要遇到職場“貴人”,先努力讓自己“盛開”吧!

從《我不是藥神》成功之處,看職場晉級之路

從《我不是藥神》成功之處,看職場晉級之路

找對團隊,找對平臺

團隊與個人相輔相成,相互借力,成就彼此。

《我不是藥神》大熱,不可說是誰一個人的功勞,臺前的傾情演繹,幕後的實力製作,雙方缺一不可。當然影片的成功,也使得他們各自成就彼此。

在本片中一直為觀眾所讚歎的是呂受益的扮演者王傳君,這個串聯著主角整段故事經歷的角色,王傳君的演繹入木三分,惟妙惟肖。而導演能夠發現這枚金子,絕對功不可沒。

金子是需要機會展現光芒的。在職場中,肯定是有不少金子的,但更多的是被埋沒著。不過這也是一個大多數人都會經歷的階段,被蒙塵的金子看起來就像黃銅,鮮少有人發現。這時如果能夠選擇一個好的平臺,讓自己置身於優秀的人事物之中,被“慧眼識珠”的概率就大得多了。

在職場的成功和電影的成功其實是同樣的道理,無非就是成就與被成就,簡單來說就是:自己想要獲得好成績,那麼你得有成就他人的能力。

從《我不是藥神》成功之處,看職場晉級之路

從《我不是藥神》成功之處,看職場晉級之路

《我不是藥神》的成功離不開導演的功勞,而作為自己人生導演的你,想好如何叱吒職場了嗎?

從《我不是藥神》成功之處,看職場晉級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