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帳和盈餘管理,你分得清嗎?

有人私信問我,他們公司年底收到一筆錢,因為任務已經完成,經理不讓在當年確認收入,希望放到下一年,他擔心這是做假賬,問有沒有風險,要不要擔責?

這是幾乎所有會計都會面臨的問題:當上級要我處理一個明知是假的會計信息,應該怎麼做?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分清什麼是假賬,什麼盈餘管理,再根據不同的性質判斷風險。

打個比方,是女人都會在意自己的長像,如果你只是化化妝,簡單修飾一下,再P個圖發朋友圈,雖然有點美化自己,但人還是真實的、可辨認的,是盈餘管理的範疇。

如果你削了骨、吸了脂、隆了胸,把自己整成了范冰冰,並藉此傍了個大款,大款找你本來是想改良基因的,結果孩子生出來長的像鳳姐,這就是有點過份了,有惡意欺騙牟利的性質,應該算做假賬了。

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會或多或少的進行盈餘管理,有的盈餘管理只是無納的選擇。比如一家上市公司今年賺了一大筆錢,原因是一個本來以為打輸的官司最後打贏了,因為這筆上千萬的應收款已經三年沒有收回,按準則已全額計提了壞賬,這次官司打贏意味著可以平空增加一千多萬的利潤。這時公司就要決策一下,要不要進行盈餘管理了。

如果全按準則來,當年的利潤就會翻倍,附註中當然可以說明,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但普通投資者不會關注這些,他們只看結果——公司利潤翻番了!趕緊買股票!結果股價大漲。

到了第二年,公司沒有了這筆意外之財,利潤又回覆到了往年,經營其實是正常的,但外人看來就是經營不善,業績減半,於是股價大跌。

這樣的大漲大跌,最後受損的還是普通股民。

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公司都會選擇盈餘管理,留下一部分利潤到以後年度,讓當年的業績不會發生過山車式的變化。

所以盈餘管理是有前提,這個前提是公司真實的經營環境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在可控的範圍 內,對報表進行少量的粉飾,目的是完成績效考核,為公司營造一個良好的經營環境等等。

反之,假賬是有惡意欺騙性的,公司明明因為市場環境惡化、產能落後、產品質量不合格等原因,經營出現了嚴重問題,為了大股東能脫身,強行改賬,提前確認收入,推遲列支費用,讓明虧變成了潛虧,最後多年的損失到了資金鍊無以為繼,突然爆發,給小股東造成巨大損失,這樣的假賬是我們萬萬不能做的!

盈餘管理利己但沒有害人,假賬不利己還害人,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我建議財務負責人都要懂一點盈餘管理,一位合格財務負責人能夠展示出一份各方都能滿意的報表,給管理層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可持續的經營環境。反之,過於嚴格的會計處理會讓管理者無所適從,過於迎合則會把管理者帶入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