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账和盈余管理,你分得清吗?

有人私信问我,他们公司年底收到一笔钱,因为任务已经完成,经理不让在当年确认收入,希望放到下一年,他担心这是做假账,问有没有风险,要不要担责?

这是几乎所有会计都会面临的问题:当上级要我处理一个明知是假的会计信息,应该怎么做?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分清什么是假账,什么盈余管理,再根据不同的性质判断风险。

打个比方,是女人都会在意自己的长像,如果你只是化化妆,简单修饰一下,再P个图发朋友圈,虽然有点美化自己,但人还是真实的、可辨认的,是盈余管理的范畴。

如果你削了骨、吸了脂、隆了胸,把自己整成了范冰冰,并借此傍了个大款,大款找你本来是想改良基因的,结果孩子生出来长的像凤姐,这就是有点过份了,有恶意欺骗牟利的性质,应该算做假账了。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或多或少的进行盈余管理,有的盈余管理只是无纳的选择。比如一家上市公司今年赚了一大笔钱,原因是一个本来以为打输的官司最后打赢了,因为这笔上千万的应收款已经三年没有收回,按准则已全额计提了坏账,这次官司打赢意味着可以平空增加一千多万的利润。这时公司就要决策一下,要不要进行盈余管理了。

如果全按准则来,当年的利润就会翻倍,附注中当然可以说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但普通投资者不会关注这些,他们只看结果——公司利润翻番了!赶紧买股票!结果股价大涨。

到了第二年,公司没有了这笔意外之财,利润又回复到了往年,经营其实是正常的,但外人看来就是经营不善,业绩减半,于是股价大跌。

这样的大涨大跌,最后受损的还是普通股民。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公司都会选择盈余管理,留下一部分利润到以后年度,让当年的业绩不会发生过山车式的变化。

所以盈余管理是有前提,这个前提是公司真实的经营环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在可控的范围 内,对报表进行少量的粉饰,目的是完成绩效考核,为公司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等等。

反之,假账是有恶意欺骗性的,公司明明因为市场环境恶化、产能落后、产品质量不合格等原因,经营出现了严重问题,为了大股东能脱身,强行改账,提前确认收入,推迟列支费用,让明亏变成了潜亏,最后多年的损失到了资金链无以为继,突然爆发,给小股东造成巨大损失,这样的假账是我们万万不能做的!

盈余管理利己但没有害人,假账不利己还害人,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我建议财务负责人都要懂一点盈余管理,一位合格财务负责人能够展示出一份各方都能满意的报表,给管理层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可持续的经营环境。反之,过于严格的会计处理会让管理者无所适从,过于迎合则会把管理者带入深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