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多管齊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解決村集體“有錢辦事”的基本途徑,是確保村級組織正常運轉、有效發揮作用的物質基礎,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點和難點,直接影響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等目標的順利實現。為加快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解決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問題,有效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筆者以為有關部門應“不拘一格、多管齊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一是盤活現有資產。將閒置的堰塘、辦公用房、集體公用地等集體資產整合進入市場經營,可以採取股份合作、使用權有償轉讓、租賃等形式,興辦小型加工企業、參與農業產業發展,以此實現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專項清理整治,認真核查閒置的校舍、廠房、工業用地等資產和徵地補償費、集體預留款、結餘積累等閒置資金,通過承包、轉租、拍賣、資產對換、年限抵債或理財、投資、入股等多種靈活方式,提高閒置資產利用率和資金的週轉率,增加集體收入。

二是依託專合組織發展增收。轉變思路,創新工作方法,成立專業合作社、民間文藝團體、“一站式繳費”服務點及綜合服務中心等,為群眾提供勞務信息、委託代理、設施維護、技能培訓、法律諮詢等各種微利有償服務。同時,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在條件成熟的村成立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勞務輸出合作社等專合組織,由合作社整體打包承包、租賃村集體的機動地,或村集體將集體機動地交合作社統一經營,負責勞務輸入輸出,“聯合抱團”“合作經營”,收取相應的服務費用,每年按股參與專合組織利潤收益分紅,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三是抓好落實“三變”改革。按照“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東”三變改革發展模式,把股份合作作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主要途徑和主推模式,成立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通過資本聯合,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管理,形成規模化開發建設。採取“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集體+農戶”“支部+公司+農戶”等多種組織形式做實做好制種產業、蔬菜產業、藤椒產業、青梅產業及優質稻種植、鄉村旅遊發展,帶動各村,尤其是試點村村級集體經濟做大做強,引領群眾共同致富,實現集體經濟與村民收入雙增長。

四是實施“頭雁培育工程”。把選優配強村級組織班子作為發展集體經濟的首要任務,對少數領導班子薄弱、戰鬥力不強的村,從鎮機關、事業單位選派優秀黨員幹部擔任“第一書記”,帶出一批先進村、示範村。按照“先給平臺、再給位子,當好配角、再當主角,先挑擔子、再給身份”的“三先三再”培育模式,大膽啟用有思路、有經驗、有魄力、有威望的“能人”。並採取產業致富能人“擇優內推”、務工創業能人“引導迴歸”等措施,把懂技術、有致富頭腦的後備幹部引上村“兩委”幹部選舉臺,結合村級“兩委”班子換屆,將“能夠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納入“兩委”班子人選的主要條件,堅持選拔一批“雙強”型、發展型的幹部。

(雲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