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蚌埠一初二學生QQ空間公開秀恩愛

蚌埠新聞網記者 陳瑤

楊先生的兒子強強(化名)是我市一知名中學的初二學生,正是天真爛漫讀書學習的好年紀。平時楊先生也將兒子當作自己的小朋友一般相處,父子二人常談心交流。最近,強強和爸爸分享了一些班級的熱門話題,令楊先生心中頓時警鈴大作。

前幾天,強強給楊先生看了一位同學的QQ空間,一篇公開戀情的文章在班級裡最近熱度很高。強強這兩位早戀的同學,不僅公開曬出了表白文章、牽手照,還坦然接受了同學們的祝福。

“本來以為14歲的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還沒開竅,沒想到已經到了談戀愛的年紀。”楊先生說,雖然自己的孩子目前沒有發現早戀的苗頭,但周圍已經有不止一兩對同學有了早戀的舉動,戀愛這張情網不知何時會網住自家孩子,目前他要做的是及時給孩子打“預防針”,做好應對準備。

00後的早戀,早已不是熟悉的味道

“早戀”一詞對大多數人來說都不陌生,互動百科對“早戀”的定義為:青春期青少年建立戀愛關係。“早戀”一詞只在中國內地被廣泛使用。早戀一般指未進入大學階段的青少年之間發生的愛情,特別是在校的中小學生。調查表明,在中學階段發生過感情的人很多。而大多數都是暗戀、單戀(單相思)。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發展成為早戀。早戀行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發育的基礎上,心理轉化為行為的實踐。

在蚌埠一初二學生QQ空間公開秀恩愛

圖片來自網絡

隨著所有的90後都已成年,早戀這個話題顯然只適用於2000年以後出生的孩子。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00後擁有更加良好的條件與教育氛圍,這批孩子也更具有自由精神和開放的思想,他們對待早戀的態度已不同於80後、90後,家長、老師面對這批孩子的早戀問題又該如何處理?

“我在公交車上、大馬路上都看到過穿著校服的中學生,小男孩、小女孩手牽手或是摟摟抱抱的。現在的孩子膽子大,早戀也不偷偷摸摸,反而一臉得意要昭告天下。”生於上世紀80年代初的劉女士認為,00後的中學生們早戀已經和上一代人風格截然不同,“我們小時候總覺得早戀是件有些丟人的事,都是不好好學習、品行不端的差學生才會有的行為,就算早戀了,也一定要瞞著老師、家長、同學,打死也不能承認,連個手都不敢牽啊。”

記者調查:一番苦心化為兩派觀點

堅定反對派:會用一切手段阻止

作為醫生的王先生對兒子的未來一直有很高的期待,孩子今年讀初二,正是青春期,雖然現在沒發現孩子有早戀行為,但王先生說自己堅決反對孩子早戀。“我堅決反對早戀,小孩子年紀小,把持不住,一旦談戀愛就沒心思學習了,我希望他把談戀愛這件事放在大學階段進行,那時候心智成熟,看待、處理問題的方式和小孩子完全不同。”王先生認為,如果兒子早戀,自己一定會採取一切可以嘗試的措施,比如,和老師打招呼,給孩子調座位、換班級、死盯硬守、甚至轉學等各種手段阻止、干預。

調查中,一名中學老師告訴記者,如果自己班級有早戀的學生,她一定會出面制止。“我所遇到的學生早戀,最後都被時間證明了,幾乎沒有好的結果。有的孩子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光,有的孩子錯過了重要的人生機遇,還有的孩子因為自我保護意識太差,釀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即便有的孩子戀了一段時間,這段感情也最終會不了了之,早戀真的是不會結果的花,所以我一定會出面阻攔學生早戀。”

淡定理解派:不突破底線,一切好說

記者調查中發現,有20%左右的家長認為,不存在“早戀”這個概念。

在我市一家文化單位工作的張女士明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既然會戀,就不能說早,我孩子無論什麼年齡談戀愛,我都覺得正常,只是要注意引導不要影響到他的健康成長和學習,畢竟戀愛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此次調查,有一半以上的家長認為,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對異性同學產生了懵懂的情愫,這是青春期的“小美好”,不該一味指責,適當引導就行。而且只要不影響學習狀態、不違反校紀校規、沒造成什麼不良影響,家長強勢干涉反而不好。

不過,家長們的這種淡定和理解,也都建立在“底線”之上,家長們心中的這條“底線”,基本上是親吻等過於親暱的舉動,以及性接觸。在這個問題上,所有爸媽都統一戰線。

少男少女相處比過去更大方

二十六中的班主任老師何娟,從教近二十年,遇到學生早戀的情況真不少。在她看來,現在青春期的男女學生確實比過去大方多了。中學生的異性朋友越來越多,這是社會的進步,教育的進步,人性的解放。

何娟的原則是,作為老師,發現早戀跡象,如果影響不大,那就“裝聾作啞”,在順其自然的同時默默關注。如果“小美好”一旦變成了“星星之火”,甚至有“燎原”之勢,班主任一定會出面引導一番。比如,幫助孩子們理解,喜歡一個人、崇拜一個人跟愛一個人是不一樣的;再比如,告訴孩子們,這個時候的“愛情”,最純潔,最純粹,但也最脆弱,因為愛情往往與能力和責任聯繫在一起。

如果這種干預還是無效,何娟就會通知雙方家長,家校聯合做孩子的思想工作。

青春期現實情感問題誰能引導?

“現在,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書,說青春期懵懂愛情的很多。可是真正能為孩子疏導青春期的心理問題、感情問題,幫助家長解決問題的教育、指引卻很少,甚至是空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徐心悅認為,面對早戀這一情感話題,很多孩子和家長可能都是缺乏經驗、不知所措的,學校、教育主管部門平時沒有這方面的教育、指導,一旦出現問題,孩子和家長只能任性為之,或是借鑑別人、影視作品中的經驗,這樣一來,往往會走些彎路,甚至誤入歧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