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房價之殤——房地產和經濟未來走勢深度分析

「乾貨」房價之殤——房地產和經濟未來走勢深度分析

海子曾在詩中寫道: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然而海子怎麼也不會想到,20多年後今天,人們已不甚關心糧食蔬菜和麵朝大海,而獲得那所房子,成為了絕大多數人生活的全部重點。

首先,為了搞清楚房價的走勢,我們有必要一起看一組整體數據,截止2017年末:

GDP總量82萬億、股市56萬億、外匯儲備3.1萬億美元、外匯佔款21.4萬億、債券市場70萬億、而樓市,獨領風騷——超過400萬億,直接相當於GDP的5倍、M2廣義貨幣供應量的2.3倍、滬深股票總市值的8倍。

超過400萬億RMB的市值,即使只拿出北上廣深,基本可以買下整個美國房地產(以當前匯率估算180萬億RMB),即使拿出北上廣深之外的新一線城市房產市值,也基本可以買下半個美國。90年代日本房價房價最高點之時,他們說:

“賣掉東京,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聲猶在耳。

而作為全世界目前最大的三個經濟體國家,美國、中國、日本,美國和日本都經歷過房地產崩盤,唯獨剩下中國。

「乾貨」房價之殤——房地產和經濟未來走勢深度分析

所以,以目前房地產如此龐大的體量來看,根本就不存在什麼保匯率還是保房價的問題,從主觀上來說,兩個都必須保,一個關乎外儲大計、一個關乎就業和經濟增長,哪一個出了問題都是不可承受之重。但是,主觀是一回事,客觀規律又是另一回事了。

為什麼說房價下跌對於居民購房者和經濟都是不可承受之重,以數據說話。根據國內外機構調查數據,房貸對於中國家庭而言已經是最大負債,中國家庭的房產在總資產中佔比約70%,一線城市超85%(而美國不到30%),也就是說,在中國高樓大廈中奔波的白領和中產們,絕大多數的財富其實凝結在了鋼筋水泥之中,還揹負著沉重的月供,也就出現了外國人完全無法理解的北上深的:

“千萬富翁在價值千萬的豪宅裡吃著價值3元的泡麵”的場景了,這不是笑話,這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真實的事情。

我們用盡量簡單的語言以一隻假想股票舉例:假設一個基金公司把一隻小盤股從10元拉昇到100元,其持有1000W股且籌碼集中程度高,表面看,每股浮盈已經90元,總賬面浮盈9億,但是,做過股票的都知道,它是永遠不可能完全賺走這9個億的。只要開始出貨,以其資金體量,沒有新資金可以進場接盤,自己的出貨就會打壓掉價格,9個億隻是紙上富貴罷了。

而樓市以其超過400萬億的總市值,一線城市就可以買下美國的體量,估算只要有3-5%的人高位想要套現離場,超過20萬億的金額就相當於全部的外儲3萬億,而這外儲之中還有一部分是以美債的形式持有的。

顯然,如果價格開始出現下降並預期扭轉形成趨勢,非常容易出現多殺多的行情,樓凍和限售的意義就在此。所以,這場房地產的盛宴,註定最多隻有3-5%的資金可以高位離場。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房價下跌,中產階級有大批將會財富急劇縮水,其中高槓杆的資金鍊有分分鐘崩潰的危險。而房價下跌對經濟、就業市場的影響,又會反作用於各個行業和千千萬萬中產的收入,這一點會後文中從凱恩斯主義經濟和明斯基經濟學理論中詳細分析。

而事實上,有沒有人已經高位套現離場了呢?有。其中大家都認識的有李嘉誠和潘石屹。

「乾貨」房價之殤——房地產和經濟未來走勢深度分析

李嘉誠從2011年開始拋售在中國的資產,2013年加速拋售,2015-2016基本拋售完畢且賣在高點,不賺最後一個銅板;

潘石屹最著名的逃頂是在海南地產泡沫破滅之前。1993年最高點,海南房價達到7500元/平方、市中心達到了1萬元/平方。是的你沒有聽錯,是1993年。而那一年的M2僅有3.48萬億元。“要掙錢,到海南,要發財,炒樓花”成為當時炒房的口號。1992年,感覺事情不對的潘石屹就聞到了崩盤的味道, 並且成功逃頂,轉到北京,建了一半的CBD。 按照潘先生自己話說:“如果是當年沒個常識,我們還在海南島待著,早就破產了。” 而25年之後,潘石屹2017年6月再次以35億元整售上海虹口SOHO,3年套現總計236億。

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有時候會壓著相同的韻腳。

(未完,待續)

(路飛經濟學,讓一部分人更懂經濟。作者路飛君,前大學教師,前BAT人,願每個人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1.房價之殤——分析房地產之殤和實體經濟整體情況

2.債務危機——深度分析“越印錢、越缺錢”的債務危機原因

3.佛系焦慮——“未成主人先成翁”:80、90後的佛系焦慮

4.趨利避害——金融盛宴結束,經濟浮沉之下如何趨利避害

5.煙花易冷——接下來資產價格、經濟選擇幾種情況推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