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有哪些隊員能在接應位置上位?

深山一野翁



中國女排在接應位置上的確非常薄弱,老將曾春蕾和楊方旭兩人狀態下滑嚴重,龔翔宇還算是一個不錯的接應。

在最近的一次國青女排和福建女排比賽中,一位只有19歲的小將陳佩妍,她的身體條件非常好,身高可達195,比現在國家隊的接應球員身高高很多,不管是扣球還是攔網都高度都比較高,力度也非常不錯。


其實最主要的就是她有著中國女排最缺的特點就是速度快,雖然有著195cm的身高,但是速度比較快,這就是高於速度的結合,現在的女排普遍都是身高比較高但是速度很慢。


陳佩妍很有可能會成為將來國家隊的接應球員,身高和速度上都有優勢,在將來應該會被郎導招入國家隊。


貓哥侃球



目前國家隊集訓隊員中有三位接應,分別是曾春蕾、龔翔宇和楊方旭,三人在國家隊的集訓中很可能面臨三選二的問題。今年聯賽除了龔翔宇在一傳方面有了很長足的進步以外,她的進攻手段還是單調了些,而另兩個接應因為傷病問題發揮也是平平,或許這是郎平遲遲沒有作出三選二決定的最大原因。不過就國家隊目前來看,接應位置存在短板是不爭事實,其實就後備人選來看,接應位置還是有備選人才可以期待的。


1.吳晗


2.陳佩妍

99年出生的陳佩妍有1.95的身高,從籃球轉到排球,出色的彈跳,良好的身體素質讓她被外界廣為看好,並且她還是一名左手將,這樣的條件對於接應位置還是很有優勢的,去年陳佩妍也曾經獲得郎平召喚在國家隊集訓過,今年只有19歲的陳佩妍現在最大問題就是接觸排球時間太短,掌控球的能力一般,再加上基本功還不紮實,發揮也不是很穩定,並且她是不接一傳的,這也是目前國家隊不再招入她的原因。不過年齡在那,隨著球性開悟,再加上俱樂部教練方巖的精心雕琢,她很可能璞玉開燦,期待小姑娘的進步。


3.錢靜雯

98年出生的錢靜雯去年進入國家隊,得到國家隊重點培養,無奈青澀的技術,彈跳和攔網不力,讓她的發揮平平,今年年初她再度入選國家隊,由於傷病困擾很快被退回,今年金磚運動會,她被招入國青女排,這一次她被放在主攻位,她的一傳和進攻還是讓她在國青很有優勢的。如果她能在地方隊把進攻和一傳練好,打出自己的競爭力,或許會再度獲得國家隊的召喚。不過目前她在母隊一直向主攻方向發展,金磚運動會她也是出任主攻。看來某些球迷不用浪費唾液了,人家“改行”了。


從目前國家隊接應用人標準就是一有一傳保障能力,二有進攻能力,兩者綜合考慮是我們中國女排目前用人階段的標準。任何目標高遠的隊員必須苦練這兩項技術,等待機會的來臨,畢竟她們的年齡有的是時間,還等得起!


排球那些事


這個話題太好了!

心繫女排的提問,很好的問題,我來說兩句!

由於亞運會世錦賽兩項大賽開打在即,女排從接應位置來看,的確是個薄弱環節,也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

接應只有龔翔宇一人表現突出,蛻變後的小宇一直在路上,還有無限潛力可挖。可單絲不成線,孤木不成林。曾春蕾和楊方旭的傷病都不輕,花蕾近三十了,真不好說,楊方旭年輕一點,可是韌帶的傷也不好恢復到最佳。所以為大局著想,必須有新鮮血液注入才對,不能猶像了,真的!

個人看好江蘇隊的吳晗,這小孩1998年生人,世青賽最佳主攻MVP,國內外大小賽事參加不少,越南VTV杯最佳接應。吳唅身高1米85,不算高,彈跳力超強,攔網高度3米,扣球高度3米10,相當不錯的數據。主攻、接應兩條線都能打。技術先進並全面。

2016年就被郎導召進過國家隊,由於當時大名單以滿,只是跟隊訓練,但她算有國家隊經歷了。

後來受傷手術,母隊教練蔡斌在元年聯賽時一直帶著她,出於保護隊員的心裡,沒讓上場。正在進行的世俱懷,吳晗隨江蘇出戰,三場球1勝2負,隊伍成績一般,但不代表個人沒能力,看著3場球,吳晗表現高光,在主攻和接應上都有很好的發揮。

還有個小孩陳佩研,19歲!1米95的身高,彈跳不錯,典型特點是左手,在接應位置有先天性優勢。但是半路從籃球轉過來的,經驗偏少點,目前看素質技術各方面都很有天賦,上升趨勢名顯,潛力很大。

假如亞運會結束後,花蕾和楊方旭還不能勝任,是時候考慮世錦賽換新人了,對事不對人,我是這麼認為的。

(胡是一哥)

不知道朋友們怎麼看,觀點相同請關注我們,不盡相同請留言,您的支持永遠是我們的動力喲!謝謝大家!


微乒乓


中國女排的接應位置!一個很尷尬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古老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大家都清楚,估計業內很多人在下面眾說風雲,一直強調的一個主題,大國家隊集訓,里約奧運之前到現在有誰看到過我們的女排國家隊接應位置歷練過新人?一直就是龔翔宇,曾春蕾,楊3回答是沒有,那麼問題來了,大國家隊概念就是個空洞的話題,也許有人會說,我們的接應位置新人少,可不去嘗試怎麼能證實呢?國家隊集訓招集了幾個接應啊?不一定是我們非要培養新人,倒是看到一個病人穿個大棉褲佔據一個位置,為什麼沒有新人?三年了為什麼不去嘗試新人?劉晏含,朱悅洲,陳佩妍,又有誰嘗試過國家隊集訓接應專門的培養?個人偏見的認為,首先要給機會,讓她首發,讓她建立足夠的信心,很多的新人就是給你上場三分鐘,行不行你就滾蛋,還有就是三分鐘的時間都不給,看看轉轉就回家了,這樣的方法我估計很難培養新人,留得住新人。接應位置已經捉襟見肘了!為什麼不培養新人?所以說這個問題太大了!要問國家隊的教練了


三秦板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