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世上最難治的只有「窮病」

今天,7月5日,原定於明天上映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在熱議的浪潮中提前上映。

而這部電影在它點映階段本君就去看了,可以說這是這麼多年以來很難得的一部“現實題材”神作。

畢竟這些年,大家看到了太多虛假的爛片,都想看看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洗洗眼睛。

“藥”與“窮”

影片中,徐崢飾演的保健品店主在一群癌症患者的懇求下,成了某種印度產“救命藥”的總代理商,由此捲入生活和法律的漩渦,也使得法律和倫理不斷碰撞。

《我不是藥神》:世上最難治的只有“窮病”

實際上,《我不是藥神》有著真實的人物原型,中國“藥神”陸勇的故事曾轟動一時。

陸勇自己本身就是一名慢性白血病患者,患病的時候他還是個企業家,他吃瑞士“格列寧”,每月四萬,很快就吃掉了近60萬,當年相當於一套大城市好房子的價格 。

瑞士諾華的“格列衛”在國內售價23500元一盒,這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得住的,而印度的仿製藥僅200元一盒。

價格低廉的仿製藥,一直是印度的支柱產業,它的價格一般都只有正版藥價格的1/20,藥效卻能達到90%左右,但因為不合法,並不能拿到內地出售。

於是陸勇開始到印度,去購買這類“違禁藥物”,並且把它推薦給其他病友。

但陸勇這種違法代購行為,最終因“銷售假藥罪”而被捕。

他的遭遇也得到了上千名絕症患者同情,一封由超過千人簽字的聯名信遞交了法院, “自救與救人者”的陸勇,因此被檢察院撤回起訴,重獲自由。

《我不是藥神》:世上最難治的只有“窮病”

電影裡的一個片段我記憶猶新,一位患病的老年婦女對警察說:“我生病三年,吃掉了家裡的房子,吃垮了全家,但我想活,不想死。”

在我前後左右的觀眾開始抹眼淚的時候,她又加了一句:“你就能保證自己這輩子不得病?”

《我不是藥神》:世上最難治的只有“窮病”

是啊,沒有人可以一輩子不得病,而最可怕的不是窮人吃不起藥,而是在大病面前,大家都是窮人。

世上最難治的,是窮病

全片最經典的一句話,是假藥販子張長林說的,“世上只有一種病最難治,窮病”。

《我不是藥神》:世上最難治的只有“窮病”

是大家本來就窮,所以吃不起藥,還是因為吃了藥,再厚的家底也扛不住?

疾病,就是一枚炸彈。

《我不是藥神》,除了好的藝術作品本身帶來的感動和震憾,更讓所有人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

如何在疾病面前盡最大的財力保護生命?

現如今的醫保政策對患者的幫助仍然有限,據公開數據統計:我國患者自負比例平均在50%左右。

也就是說,如果實際報銷75萬元,患者家庭至少自費了75萬元,而2017年,中國人均可支配年收入為25974元,75萬相當於30年不吃不喝。

“因病致貧不是夢”,正因如此《我不是藥神》才能牽動所有人的神經,堪稱現實題材神作。

保險,最後一棵救命稻草

對於所有渺小的個體而言,在不幸來臨之前能做的只有3件事:

  • 掙錢再忙,也要早睡早起鍛鍊身體,千萬別等錢有了,人卻沒了;
  • 心態再佛系,也要想辦法多掙點錢,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人生的艱難會擺在你面前。
  • 掙到的錢別急著享樂,先給自己買一份保險。

在大病面前,大家都是窮人。

而拼命賺錢的我們,完全可以在不幸發生之前給自己留一條生路——保險。

本君之前經常聊保險,但是閱讀量都慘不忍睹,可見保險意識並沒有被大眾所認可。

防範於未來,不管有沒有人看,我還是會繼續與有遠見的這部分閱讀者繼續分享我的保險經驗。

如果此刻的你,財力有限,除了最基礎的“意外險”,務必考慮先配一份“醫療險”

醫療險覆蓋的範圍比社保更加廣泛,報銷的額度也高,甚至可以達到100%報銷,對於社保目錄外的一些進口藥、自費藥也會報銷。

想進一步瞭解的看官,可以返回後臺回覆“保險”,我整理了一些很必要的信息,以及最近研究的相關產品,供各位有識之士參考。

總而言之,買保險咱量力而行,家裡的頂樑柱們優先考慮。

各位看官在買保險的時候:

一定要注意看健康告知——告訴你什麼情況下買不了;

看保險條款裡的“責任免除”——告訴你什麼情況下不給賠;

畢竟,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要對自己負責。

最後,還沒來得及去看的看官,建議先感受一下《我不是藥神》發佈的國際版預告,非常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