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回鄉,丁肇中給何事改了42處錯?

本報記者秦曉涵

“重要的物理觀念不能錯,即使是在模型上。”

“不要讓學過物理的人看到這個,當成笑話!”

7月12日晚8時30分,在日照市科技館展陳設計團隊彙報方案的會議室裡,處處充滿著嚴肅的氣息。世界著名高能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話音一落,室內剎那間陷入一片靜謐,幾乎能聽到人的呼吸聲。

參與彙報會的有丁肇中和隨他同來的實驗團隊成員———幾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專家教授,而與這些世界頂尖的高能物理學家坐在一起商討科技館展陳方案的,是一批全球知名的模型製作工程師和展陳設計師。

即使面對這樣的頂級團隊,丁肇中也“毫不留情”,依然多次指出模型製作和展陳方案中的問題。

設計師彙報過程中,丁肇中為了看得更清楚,從座位上起身,緩緩地走到電子大屏前,仔細看著與他的最新項目——— AMS磁譜儀實驗的相關內容,停頓了片刻,對設計師說:“這裡是錯誤的。”

“我們隨後諮詢相關的物理專家,看通過什麼方式瞭解這個實驗。”設計師略顯緊張。

“與這個實驗相關的人都在這個屋子裡呢!”丁肇中回答。全場立時被丁肇中教授的敏捷反應和幽默話語逗笑了。

彙報會一直持續到晚上10時。這位82歲的科學家從中午回到故鄉日照後一直沒有休息,仍然謹慎地研究著每一個設計細節,對模型製作和展陳方案中的錯誤一一進行糾正。“明天上午,我還要聽修改後的設計方案。”彙報會結束後,丁肇中說。

第二天上午9時30分,會議室裡除了昨天參加彙報的人員外,還有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收藏保管方面的專家。

再次參加彙報會,作為記者的我依然能感受到“緊張”的氣氛。設計師剛開始彙報方案,丁肇中教授就把自己的座位從會議室的中間移到了離屏幕最近的位置,盯著設計中的每一個細節。在接下來的三個多小時裡,丁肇中教授累了就變換一下坐姿,沒有休息,也沒有喝水。

日照市科技館建成後,丁肇中科學生涯中對現代物理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的6個著名實驗的模型都將在日照市科技館展示,其中有4個要全尺寸呈現,而AMS磁譜儀模型的製作難度係數最大。AMS磁譜儀運用在丁肇中教授的阿爾法磁譜儀(AMS)實驗項目裡,這是人類第一個送入太空的磁譜儀。為了更好地呈現AMS的實驗場景,還特地按照1:15的比例設計了國際空間站模型。

當丁肇中教授在審查國際空間站的設計模型時,發現裡面有錯誤,要求糾正。

設計師解釋道:“設計製作國際空間站模型存在一定難度……”

“你們跟國際空間站那邊有聯繫嗎?”丁肇中問。

“沒有。”設計師回答。

“謝女士(丁肇中教授的行政助理),請把我的手機拿過來。”說罷,丁肇中拿起手機撥通了國際長途電話,與國際空間站工作人員溝通後,解決了模型中的錯誤問題。

“重要的物理觀念不能錯。”丁肇中教授環視一下會場,反覆強調。

記者從日照市科技館瞭解到,兩次彙報會上,丁肇中教授共為設計方案糾錯42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