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与辩证唯物主义

撰稿:颂明

-

科学(家)与辩证唯物主义

最近,著名科学家施一公发表了一篇演讲《我的认知再度崩塌了,世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他在云里雾里谈了一堆高深莫测的科学“理论”(宏观、微观、超微观、暗物质、暗能量、量子纠缠等等)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世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世界如此未知,人类如此愚昧,我们还有什么物事必须难以释怀?”

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奇文,奇就奇在它向我们完美地诠释了一个科学家是如何走向反面的。

这里,请容我先解释一下什么叫“科学家走向反面”。科学家的意义在于不但能够科学地解释客观,更在于能够在正确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并改变着客观,使客观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假如“科学家”仅仅停留于对客观作某种解释而不去积极地改变它使之向好的方面转化,那“科学家”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这就叫“走向了反面”。

既然施一公“论证”了“世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那他本人也不可能置身于这个世界之外,他自身也就是不存在的了。以一个“不存在的人”去论证一个“不存在的世界”,请问,这种“理论”又有什么意义呢?

施一公认为“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看世界完全像盲人摸象一样”,“我们现在所有的物理学理论,都以光速不可超越为基础。而据测定,量子纠缠的传导速度,至少4倍于光速。”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人类所谓的科学其实都是 “非科学”,既然宇宙中还有95%的我们不知道的物质,那灵魂、鬼神都可以存在。

至此,施先生已经完全坠入了不可知论。他不但完全否定了人类发展至今的科学,也完全否定了无神论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

科学(家)与辩证唯物主义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他的思维犯了“不相关推导”的错误。量子纠缠是微粒子的一种特殊的存在与活动方式,你不能把它简单地等同于人的存在与活动方式。

客观世界是无穷尽的,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无穷尽的,每一个正确的科学理论都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但你不能说每一个相对真理都是“非科学”。

怎样才能避免科学家走向反面呢?

除了要有一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修养之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牢牢盯住现实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努力找到有效地解决方法。假如你不再关注现实的实际问题而沉溺于对于无穷尽的未知世界的猜想,企图找到穷尽未知客观的“绝对真理”,那就难免陷入唯心主义及不可知论的泥潭不能自拔了。

世界万物必定有生有灭,地球人类也不能例外。人类文明的意义就在于——在人类的有生之年,并不只是被动地接受自然的赐予,而是主观能动地改变着自然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好。

-

2018年7月10日

科学(家)与辩证唯物主义

-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今日头条“八公山视界”,欢迎交流!

(点击右上角“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