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個徽派文化人嗎?宣紙居然是被撈出來的

唐模以千年銀杏之茂、修造“西湖”之孝、中街流水之美、“十橋九貌”之勝、名家碑刻之雅、同胞翰林之譽遐邇聞名,堪稱徽州古村落的典範。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展,如今手工藝逐漸走向衰落,甚至各種商業古城裡這些手工藝已經成為了博人眼球的工具。然而這一次到訪唐模,體驗了徽州傳統手工藝版畫、撈紙和拓片,讓我真正領略到唐模手工藝文化的精髓。

想當個徽派文化人嗎?宣紙居然是被撈出來的

手工做版畫

在唐模景區內有一個專門的體驗版畫的地方,都可以親手做一副留念。製作版畫的工藝並不簡單,首先要製作模版,在木板上刻出你想要的圖案,而且是完全反著的去刻的,這就是一個非常考驗人的繪畫功底了。可以事先在紙上謄出你想要的版畫原型,在著手鏤刻在木板上。

想當個徽派文化人嗎?宣紙居然是被撈出來的

想當個徽派文化人嗎?宣紙居然是被撈出來的

這版畫的紙都是宣紙,又薄又透,刷墨的時候要格外小心。這小小的書畫間,既是作家創作的私人書房;也是眾遊客前來感受的公共課堂。我也親手做了一副屬於自己的版畫,第一次嘗試,但感覺非常好,這是旅遊時送給自己最好的紀念品。

想當個徽派文化人嗎?宣紙居然是被撈出來的

想當個徽派文化人嗎?宣紙居然是被撈出來的

文化的傳承,墨香的詩韻,一紙拓片傳百年~

碑文拓片就更加厲害了,當我去的時候,已經有一大群人在圍觀年近古稀的老師傅演示。他先將石頭表面的圖文部分刷洗乾淨,再淋上清水。宣紙昨晚就做了潤溼處理,現在的溼度剛剛好,自上而下將宣紙輕敷於拓文表面,並將四角四邊固定。注意要除去所有的氣泡,這樣拓出來的作品才完美無暇。

想當個徽派文化人嗎?宣紙居然是被撈出來的

待溼宣紙稍幹一些後,再用圓形的撲子蘸取適量的墨汁,輕輕撲打半溼的宣紙,以複製雕刻的碑文。有2個小技巧是:1、為什麼要用兩個撲子?因為蘸一點墨,兩個撲子可以互相摩擦均勻,不像一個容易深淺不均。2、撲打時第一次要輕而勻,打出大概輪廓,尤其注意邊角。第二遍再細細的讓每一處都均有有墨汁。待慢慢陰乾後(著急可以用電吹風,不過還是自然的好),將宣紙取下,手捧放於陰涼處乾透。——碑文沒法轉移,但筆走游龍的墨寶可以傳遍遠方,讓人不得不欽佩古人的智慧!

想當個徽派文化人嗎?宣紙居然是被撈出來的

想當個徽派文化人嗎?宣紙居然是被撈出來的

誰想當蔡倫,哈哈,來看看宣紙是怎麼撈出來的吧!

寫毛筆字用的紙是從水裡撈出來的?沒錯,就是這麼神奇。不要小看小小的一張紙,這一張紙的行程包括皮草選撿、碓皮、切皮、攪拌、踏料、撈紙、曬紙、檢驗等工序。做這一門技術,難就難在厚的、薄的、大的、小的宣紙你都要能做,只是撈均勻了還不能算是成品,還要把握好分量。

想當個徽派文化人嗎?宣紙居然是被撈出來的

想當個徽派文化人嗎?宣紙居然是被撈出來的

棉絮一樣的半成品散落在水槽中,用手攤勻在篩網一樣的紙模上,然後兩側齊平,慢慢水平撈起……紙就這樣真的被“撈”出來了!古法生產手工藝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貝,能親眼見證宣紙的誕生,就更感慨四大發明的偉大。

想當個徽派文化人嗎?宣紙居然是被撈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