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个作业,一群家长在群里争先恐后的说谢谢……当老师心好累

整天抱着手机,就怕漏掉老师发的一条信息,甭管老师说的啥,赶紧争先恐后的跟着回复一句“谢谢”。

1

布置个作业,一群家长在群里争先恐后的说谢谢……当老师心好累

回复“谢谢”已成下意识行为。

每天无数次确认家长群里的各种信息,当新信息的提醒声响起,她总会下意识地点击,哪怕班主任说一句“孩子已经放学”,她都会自动回复一条“辛苦了”或是“谢谢”。

恰是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彤彤妈妈新每天都会反复输入很多遍,用她自己的话说,“如果不写,我心里总觉得过不去。”

在电脑另一端的老师早已习惯了手边这个不定时“炸弹”,当通知发送到家长群的一瞬间,她总会习惯性地关闭对话框,即便家长群的图标依然跳动,就算不用看也似乎已经知道家长所写的内容。

直到下班前,杨新华用手指习惯性地把鼠标滚轮滚动四五圈,面对30多个“谢谢”与“辛苦了”已见怪不怪。

2

布置个作业,一群家长在群里争先恐后的说谢谢……当老师心好累

老师表扬孩子必须说谢谢,没表扬孩子也要说谢谢。

虽然彤彤几个月没受到老师表扬,但是收到老师的点评后,她还是没忘感谢老师。

“3号、7号、20号……作业完成质量高、书写认真,值得表扬;

11号、17号……作业虽然完成,但错误较多,需再接再厉;

31号、35号……作业错误较多,请家长与学生多注意”。

下午四点左右,“17”这个普通的数字对于彤彤妈妈来说似乎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彤彤的学号。

每天她都能从班主任下发的作业反馈43个学号中迅速地发现它,并准确地了解它所在的位置。

这一天,17这个数字没能如愿出现在最前列。彤彤妈妈有些紧张,自己孩子几个月来的作业记录,基本就没受到过表扬,这次更是没有出现在前面。即便如此,她还是没忘将“老师辛苦了”五个字发送到家长群。

3

布置个作业,一群家长在群里争先恐后的说谢谢……当老师心好累

数次留言只盼给孩子打个优秀。

一位家长见到孩子有进步,便给班主任打电话,希望她给孩子个优秀。班主任在群里发信息婉拒了她,她却第一个表示理解。

对于在某重点小学从业超过十年的语文老师李鑫来说,“优秀、良好、及格……”几乎每个词语在她的字典里都有非常明晰的解释,作业认真、书写认真、错误率低于5%似乎才能配得上“优秀”二字。十几年来,这个标准几乎从未发生改变,只是今年新生家长的一通电话,让这位班主任动摇了。

有家长打来电话,小心翼翼的问“李老师,能不能给我孩子打个优秀?,鼓励一下孩子呢?”这位有教学经验的李老师有点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沉默片刻回了句,“谢谢你的建议,我会考虑。”说罢便挂了电话。

“其实只是想用最婉转的方式告诉所有家长,‘优秀’要不来。鼓励有很多种,但对一个班级来说,一个违心的‘优秀’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确实有失公平。”这段斟酌许久的话发到群里,收到的回复依旧是“李老师,您说的极是,辛苦了。”一时间,“您说的是”“您辛苦了”“谢谢李老师的点拨”……让她有些哭笑不得。

4

布置个作业,一群家长在群里争先恐后的说谢谢……当老师心好累

班主任一句话让拖把“成灾”。

家长会上班主任说班里拖把很难用,第二天教室里便多了十几把拖把,由于无处存放,她无奈地在群里发信息求助,迅速有家长应了下来。

“班里拖把太难用了,我们的孩子每天打扫卫生非常辛苦,希望各位家长进班级之后爱惜孩子们的劳动成果。”三年级的班主任张老师在家长会上无意的一句话,被大多数家长“逮了个正着”,虽然四十多名家长无一人应声,但第二天一早,当张老师再次走进教室,门后就像有什么东西,无论如何大门也无法打开,张老师探了探头,可把她吓了一跳,门后竟然堆了十几把拖把,张老师只得暂时将它们放在一旁。

无奈之下,她在家长群中写下了一句话,“非常感谢大家,但哪位家长家里有资源,可以暂存一下各位家长送来的拖把?”此话一出,不出一会儿工夫,便有家长应了下来,那天下课,一辆小轿车已早早停在学校门口。

“不仅是送拖把,有的家长每个学期都会送班里每个孩子一个小本子,有的时候还会主动赞助班级活动,就算老师不收,但仍有人要送。”孙曦发的爸爸说,孩子班里运动会会有家长自愿帮忙,学生放学车流量较大为了保证孩子安全,有的家长自愿维持交通,“有时参加觉得浪费时间,但不参加又想多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确实很纠结。”

5

布置个作业,一群家长在群里争先恐后的说谢谢……当老师心好累

其实,买拖把这种事真的太多了。

开学第一天,老师在群里发了一张课程表的图片,想让家长帮忙制成电子版。孙曦的爸爸制作电子表格非常熟练,马上就按照老师的要求开始制作,4分钟后他将表格做完,结果,一看已经有学生家长在1分钟前就将表格发送到群里。

仅过几十秒,还没等孙曦的爸爸反应过来,就有家长“主动请缨”要为班级打印50张课表,看老师对家长表示感谢,孙曦的爸爸心里不是滋味,抢着干活都没干上。

他说自己总是迟上一步。

不过,孙曦爸爸坦言这可比幼儿园的时候强多了,幼儿园班级群天天晒娃,除了晒娃就各种投票,还有更可恶做微商的。现在的小学家长群除了各种“膜拜”老师,也没别的,就是偶尔的抢任务挺让他糟心。

6

布置个作业,一群家长在群里争先恐后的说谢谢……当老师心好累

比如说,当家长、教师都沉湎于网络平台这种快捷的交流方式时,家校沟通的质量就令人担忧。无论何时何地,面对面的沟通都是必要且无可替代的。

在一些中小学,类似家长委员会这样的家校沟通机制原本就没能很好地发挥应有作用,如果再任由网络虚拟平台“占领高地”,与我们致力于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初衷,恐怕只会背道而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