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犛牛馱起致富路

畜牧業是玉樹的命脈產業、母體產業、支柱產業。

犛牛在玉樹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社會、經濟地位,犛牛產業是玉樹藏族自治州畜牧業經濟的基礎支撐。全面推進犛牛產業發展,建設具有高原特色、玉樹特點的現代犛牛產業體系,實現犛牛產業提質增效,加快推進玉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

玉树:牦牛驮起致富路

廣袤美麗的玉樹草原。

玉树:牦牛驮起致富路

放牧員和犛牛在一起。

玉树:牦牛驮起致富路

工人稱重犛牛風乾肉。

玉树:牦牛驮起致富路

放牧。

經過豐沛雨水的滋潤,玉樹的草原絢麗多姿,不知名的各色花兒肆意綻放,草色也青翠無比。玉樹最美的季節來臨了,犛牛最喜歡的季節也來臨了。

廣闊無垠的巴塘草原上,犛牛們正在悠閒地吃草,就像一顆顆黑珍珠鑲嵌在綠色的“絨毯”上,整個畫面顯得和諧、美麗、靜謐,就像一幅油畫般美麗動人。

動人的畫面背後,記者不禁想知道,玉樹要全面推進犛牛產業發展,它的資源稟賦是什麼?發展犛牛產業的意義具體是什麼?又將怎麼去發展犛牛產業?

玉樹藏族自治州位於青藏高原腹地,有著天然豐厚的自然資源,可利用草場面積達1133.33億公頃,約佔全省草場總面積的36%。

截至2017年年底,玉樹州共存欄犛牛194.92萬頭,共產牛肉4.68萬噸,共產牛奶4.63萬噸。全州組建有生態畜牧業合作社204個,龍頭企業12家。2017年飼草料種植面積11萬畝,鮮草產量達到13.2萬噸。草蓄平衡331.87萬公頃,草場流轉面積達到123.612萬公頃。“玉樹犛牛”等5個農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稱號,曲麻萊縣取得了有機生產資格認證。

在數量上,玉樹犛牛佔全省犛牛總數的36%,位居全省第一。2017年,“玉樹犛牛”被認定為全省唯一的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對於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玉樹人民來說,犛牛全身都是寶。犛牛是藏民族遊牧文化的生命之源、精神支柱,也是唯一能夠充分利用青藏高原草地資源的優勢和特有遺傳資源的高原物種,在玉樹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社會、經濟地位。

加快推進犛牛產業發展是玉樹經濟發展的重要脈絡,犛牛是玉樹在千百年來發展過程中老祖宗留下來的飯碗,犛牛產業是玉樹能實現精準脫貧長效化、村集體經濟“破零”行動具體化、產權制度改革務實化的重要載體。

“別的事情我們牧民可能不太擅長,但養牛絕對是好手。”玉樹州農牧科技局副局長昂文旦巴說。

犛牛產業是玉樹州畜牧業經濟的基礎和支撐,是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更是推進農牧產業興旺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作為全省犛牛產業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玉樹州加快發展犛牛產業,建立草畜平衡機制,推廣捨飼半舍飼、劃區輪牧、高效養殖等適用技術,也將對天然草地保護利用、推進畜牧業綠色發展產業積極作用。

經過多年實踐,玉樹發展犛牛產業已經具備堅實的社會基礎。國家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獎勵補助機制和“糧改飼”試點工作的實施,有力夯實了玉樹州犛牛產業發展的草料基礎。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創新探索取得的豐碩成果,從體制機制上為發展犛牛產業積累了經驗。高效養殖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為發展犛牛產業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我們現在的方針就是要進行總量控制,以保護草原,同時要進行犛牛品質提升,從而減量不減收。一句話概括,就是要養好牛,讓一頭犛牛體現三頭犛牛的價值。”昂文旦巴說。

犛牛肉肉質鮮美,蛋白質含量高、氨基酸種類豐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犛牛肉及其產品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國內外市場前景廣闊,潛力巨大。堅持質量興牧、品牌強牧,用全產業鏈思維推進犛牛養殖提質增效、犛牛產業轉型升級,是玉樹州犛牛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客觀要求。

“目前正在和首農集團進行商議,希望將來在州上建立養殖基地,在北京建立銷售倉庫,以精深加工的方式,通過首農的品牌策劃、市場化運作,把我們的精品犛牛肉推向市場。”昂文旦巴告訴記者。

犛牛既是農牧民群眾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源,更是穩定增收的主要來源。牧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畜牧業強力支撐、離不開犛牛產業的健康發展。加快推進犛牛產業發展,有利於牧民群眾通過學習新技術、新方法、新觀念,提高生產技能,增強致富本領。有利於提高農牧民組織化程度,依靠發展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生產方式轉變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於牧區貧困群眾通過新型經營組織建設享受資源資產收益權,實現精準脫貧、增收致富,是牧區貧困群眾精準脫貧的有效手段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由之路。

玉樹市下拉秀鎮鑽多村曾經是貧困村,通過發展犛牛產業,不僅村集體經濟有了突破,2017年全村的分紅達到304萬元,是整個玉樹州最高的,已經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2016年加入鑽多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的江才,當時一共入社60多頭犛牛,還把自家的33.33公頃草山流轉了。2017年一共分紅7萬多元,加上他在合作社的商場裡經營五金店,一年的工資有18000元,年收入達到了9萬元左右,一家人的日子跟以前相比有了大變樣。

“以前還真沒想過日子還能這樣過,現在全家人都有幹勁兒有奔頭!”穿著乾淨白襯衫的江才告訴記者。

發展犛牛產業,對於玉樹州意義重大。那麼,要怎麼走發展之路?

“概括起來說,就是要加強犛牛飼草料、規模化養殖、倉促加工基地建設,為犛牛產業發展搭建平臺,健全犛牛良種繁育、科技服務、品牌及營銷體系。”玉樹州農牧科技局局長才仁扎西說。

同時,玉樹州還將制定犛牛產業生產加工標準,為犛牛產業發展注入活力。根據“玉樹犛牛”遺傳資源申報標準,制定完善犛牛品種、飼養、防疫、糞汙資源化利用、收購、加工、屠宰、分級、分割、包裝、運輸、標識等標準及技術規範。健全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和生產信息數據庫,加強各級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建設,配備儀器設備,完善檢測標準和數據追溯體系。

“還要完善犛牛產業發展機制,依靠發展生態畜牧業,通過生產方式轉變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最終引領玉樹犛牛產品走出玉樹、走出青海、走向世界。”才仁扎西告訴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