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喝酒碰杯嗎?記春秋時期一段敬酒佳話

古代人喝酒碰杯嗎?記春秋時期一段敬酒佳話

1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

古代詩詞裡喝酒常有“舉杯”出現,卻從不“碰杯”,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碰杯”是個外來詞,外國人野蠻嘛,喝酒怕別人下毒,對飲前總要我倒給你點,你倒給我點,久而久之,就成了碰杯,碰得兩杯酒水飛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不怕對方下毒了。

中國古代對這種下三濫手段估計心有不屑,即使殺人,也不下毒,但也不碰杯,而是摔杯。埋伏下刀斧手,摔杯為號,一頓亂砍就完事了。

今天不講碰杯,也不講摔杯,就講舉杯,春秋時期舉杯敬酒的一段佳話。

古代人喝酒碰杯嗎?記春秋時期一段敬酒佳話

2

俗話說,不會敬酒的言官不是好廚子。

杜簣(kuì)就是個好廚子。

因為他就很會敬酒,乃至於晉平公喝了他敬的酒,都捨不得扔掉酒杯,還要一直珍藏起來。

那天,晉平公喝著酒,聽著音樂,另有師曠、李調作陪,好不逍遙。

杜蕢從外面回來,聽到音樂聲,心下就有了計較。問:“主公在哪裡?”

“在寢宮。”

杜蕢直奔寢宮,三步並作兩步,上臺階都是一步跨兩個臺階。

進來後,也不說話。先倒了一杯酒,遞給師曠:“喝了它!”

又到了一杯酒,遞給李調:“喝了它!”

然後給自己倒了一杯酒,面北而坐,一飲而盡。喝完也不說話,快步走出,揚長而去。

把這仨人看得一愣一愣的,晉平公忍不住了:“把他叫回來!”

古代人喝酒碰杯嗎?記春秋時期一段敬酒佳話

3

杜蕢回來後。晉平公溫和地對他說:“剛才你一定心裡有話,想要點撥於我。”

杜蕢:“正是。照禮,子卯之日不可奏樂,而今知(zhì)悼子大夫剛剛死去,靈柩還在堂上,更不該飲酒作樂。”

晉平公:“言之有理。那你先讓師曠喝了一杯酒,又是何意?”

杜蕢:“師曠乃掌樂太師,竟不告知國君這條規矩,所以罰酒一杯。”

晉平公:“那李調呢?”

杜蕢:“他是您的近臣,只為吃喝,不顧國君之憂患,也罰酒一杯。”

晉平公:“你自己最後也喝了一杯,又是怎麼回事兒?”

杜蕢:“我只是個廚子,未盡本職責任,卻斗膽越權諫言,因此自罰一杯。”

晉平公嘆了口氣:“唉,寡人也有過錯呀,也罰我一杯吧。”

杜蕢洗了酒杯,斟滿了酒,高高舉起。此時,畫面定格,畫外音起:古人喝酒舉杯,稱為揚觶(zhì)。

晉平公一飲而盡,然後對旁邊人說:“將來我死了,也不要丟掉這隻酒杯。”

畫外音再起:從此,為了紀念杜蕢舉杯相諫,這種向賓客獻酒完畢,再向國君揚觶,就被稱為“杜舉”了。

古代人喝酒碰杯嗎?記春秋時期一段敬酒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