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卻得到了如華德福等教育思想的回應

在當下,卻得到了如華德福等教育思想的回應

教育視野的開闊。課文內容上,生活、遊戲、自然、科學、商業、勞作、群體等等,天上地下,現實與夢想,都能以最恰當的方式,進入課文。體裁上,則多是童謠、童話、寓言、故事等等,切合孩子的興趣。上冊178課,按照學習的時間,甚至大體有一個按照季節的編排順序。可見編寫者的良苦用心,是在教孩子們對大自然、對整個社會和時代的一種熱情。筆者粗略統計,跟大自然相關的,不下20篇,跟農業相關的,也不下20篇,另外,有接連5課,都是在單純談論兒童的遊戲。做雪人、搖搖船、坐火車、開飛機等。可見,在葉聖陶等教育者的眼中,他們早已經看到,遊戲乃是孩童的天性。這在當時或許僅僅是基於生活常識的一種考慮,在當下,卻得到了如華德福等教育思想的回應。

在當下,卻得到了如華德福等教育思想的回應

何以民國的教材能達到這樣的高度呢?原因之一在於,民國時代編纂教材的,都是當時的一流人物。正如在前言中趙長天說的那樣,張元濟、葉聖陶、豐子愷都是一代大家,我們難以想象現在的大作家大畫家來屈身編寫“先生,早”“小朋友,早”。但他們大概不覺得大材小用,因為他們知道,這些看來最淺近最簡單的文字,是最重要的文章。民國史研究者傅國湧先生則在一次談話中說,小學教材是奠定一個民族的精神底線的東西。“在底線的意義上,我們的國民是由小學教科書塑造的。

在當下,卻得到了如華德福等教育思想的回應

小學教科書擔負的責任,比任何一個階段的教科書都要重大。如果你在小學階段讀的教科書是高品質的,代表一種文明的最好的常識教育,那麼你即使不讀中學,不讀大學,也能夠成為一個完整意義上的健全的人。”(傅國湧《小學語文,一個民族的文明底線》)因為當時的一流人物都對這一點有深切的瞭解,所以他們能放下身段,從基礎做起。從而教科書從小教給了人看待世界、看待自然、看待人生、看待社會的基本尺度。冰心,多年以後有人問她,影響她最大的是什麼,她回答是小學教科書。

在當下,卻得到了如華德福等教育思想的回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