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说话“大嗓门”,是个体问题还是群体问题?

中国人说话“大嗓门”,是个体问题还是群体问题?

中国风情摄影

生活当中,总会遇到嗓门特大的人。这些人一开口,几乎震耳欲聋,让人特别烦。

有人认为,这是一个人的个性,“中气足”,说话的声音当然就大。但是,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也可能声嘶力竭,也可以细语轻声。至少可以认为,说话的声音,与人的心理状态是有关系的。

中国人说话“大嗓门”,是个体问题还是群体问题?

中国风情摄影

如果将社交范围再扩大一些,中国的公共场所明显比西方显然嘈杂。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中国人比外国人的嗓门同样高出许多。

这种现象,是不是说明中国人素质比外国人差呢?不能一概而论。从语言学的角度,中西方语言有较大的差异,声音效果自然不一样。

中国人说话“大嗓门”,是个体问题还是群体问题?

中国风情摄影

汉语普通话音节中,一个音节必须有元音,可以没有辅音。由于元音发音时声带一定振动,发音时间长且音量大。辅音的发音,则比较轻。现代汉语中,没有以辅音p、t、k结尾的音节,加上一些方言因素,很多人说话就像“挖山地”。而英语当中,不少音尾是辅音,既不能声音响亮,也不能拖得很长,出现 “大嗓门”的机会就少了。

人有社会属性,同样有自然属性。在动物界,狮子的嗓门肯定比兔子大。人类社会,同样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大嗓门”便是竞争的结果。英国人一般都被认为有“绅士风度”,那要看什么情形。英国殖民者到殖民地掠夺时,面对没有开化的土著人,“绅士风度”就派不上用场,只有靠声嘶力竭地地吼,才能镇住土著人。

中国人说话“大嗓门”,是个体问题还是群体问题?

中国风情摄影

英国学者L.S.斯泰宾在《有效思维》中说:“如果你们说黑人一旦接触白人,他的教育就开始了,只要你们说得足够频繁、足够响亮、足够清楚,那些瞧不起你们的传教事业的人终究会了解的。”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在《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每种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中国人说话“大嗓门”,也是中国人世界观的一种体现,不仅仅是语言上的原因,生理上的原因。

中国人说话“大嗓门”,是个体问题还是群体问题?

中国风情摄影

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一个民族,如果其科学理性思维缺乏的时候,就只有靠经验思维来判断了。常常靠经验思维的民族,缺乏科学思维的民族,除了“只会一味引证古老的定律或一大堆混杂的没有经仔细审查的事实,而把探索和怀疑置诸脑后”外,“不可避免地夸大过去的影响”。

杜威说:“一般经验大体上受到各种偶发事件的直接力量和强度的控制。凡是强烈的光亮,突然发生的事情,巨大的响声,都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得到显著的评价。凡是暗淡的、微弱的和连续发生的事物则被人们忽视,或被认为是无关紧要。”

中国人说话“大嗓门”,是个体问题还是群体问题?

中国风情摄影

中国即是一个经验型的思维民族,中国人说话声音大,在公共场合说话声音尤其大,就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大喊大叫,目的是要引人注目。至于话语有没有逻辑,是否具有理性,已经不再被人关注。嗓门越大,征服力也就越强。泼妇骂街,就是这种经验的总结。

中国人说话“大嗓门”,是个体问题还是群体问题?

妇女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嗓门”又涉及到素质问题。但这种素质问题,并不能完全归于个体,而是主要归于群体。否则,“大嗓门”就会失去“市场”。

没有“需求”,哪会出现“供给”呢?

中国人说话“大嗓门”,是个体问题还是群体问题?

公共场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