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改后到基地任职,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中曾说过:“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面对部队的改革浪潮,“改变”已然成为众多官兵近几年自己的主旋律,从熟悉的工作到陌生的岗位,从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氛围。在东部战区陆军某综合训练基地学兵六营里也有着这么一群人,在单位成立后用着自己每天的变化影响着身边人,感染着同行者,打动着过来人,他们看着单位每天点滴的变化,单位也用每天的改变默默影响着他们。

蒋李旦:基地成立前一直担任基层连队指导员。基地成立后,历任副营长、新训女兵连连长、营教导员。

军改后到基地任职,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从连主官到营主官,这一字之差的变化背后,是组织领导的充分信任,是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更是基地改革进程中对自己的考验与要求,看着单位在成立的后日新月异的变化,自己时刻感到本领恐慌,如履薄冰,深怕自己的脚步赶不上单位的发展,自己的能力达不到单位的要求,自己的思路达不到单位的规划。”

军改后到基地任职,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 蒋李旦正在组织全营教育

现学兵六营教导员蒋李旦,在改革之前一直在基层连队担任着连队指导员,支部书记。基地成立后,虽然职务晋升了,军衔调整了,但这些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喜悦,反而让他感到压力与日俱增, 除了干好日常工作外,军事体能、战训法研究、军事专业考核等都成为日常训练学习的必修课,他房间的灯灭的更晚了,案头的材料更厚了,他常说:单位的调整改革是机遇更是挑战,只有跟上单位的步伐,才不至于被淘汰。

刘凡:基地成立前在政治部门任宣传干事,基地成立后,任基层学兵连连长。

军改后到基地任职,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岗位变了,专业变了,熟悉的工作方式更是彻底改变了,这不仅是岗位的需求,能力的需求,更是基地对于自己的需求。面对新单位对自己提出的要求,面对新环境对自己提出的挑战,除了咬紧牙关埋头苦干,扑下身子刻苦训练,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军改后到基地任职,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 刘凡在进行单杠练习

现学兵六营22连连长刘凡,在新单位成立后,身份有了180度的改变,从原来的机关到现在的基层,从原来的政工干事到现在的军事主官。至今刘凡仍记得自己刚当连长时,在一次上级组织的紧急拉动考核中,因为自己组织的失误导致全连考核成绩不理想。由此他深刻认识到不经历思想转型就适应不了现在岗位,不去啃硬骨头就练不出好牙齿,特别是在基地成立后将“战”字摆在首位,将“练”字列为重点,作为一名军事主官更是要求自己体能素质首先要过硬,刘凡常常觉得一天时间不够用,恨不得每天按秒算。

印幸儿:基地成立前为某海防旅基层指导员,基地成立后,任基层学兵连指导员。

军改后到基地任职,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从海防旅到训练基地,整体环境氛围‘同’中有‘异’。‘同’是严格管理,精细训练,战味十足;‘异’是一个是‘野’味更足,一个是‘研’味更浓。”

军改后到基地任职,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 印幸儿正在组织连队教育

现学兵六营23连指导员印幸儿,在新单位成立后,从海防旅交流至基地,从原来的作战单位到现在的培训机构,虽然从事了4年的岗位没变但大的环境已发生翻天复地的变化。来基地之前都说训练机构较轻松,部队管理较松散,可印幸儿来了以后才发现外界的传言都错了,工作标准一点不低,素质要求一点不弱,专业能力要求很高。他也从最初觉得自己可以松口气,歇一歇的想法,转变到现在抓紧时间学专业,固强补弱练技能。专业都不会怎么带部队,素质都不强如何考基层,虽然自己是一名政工干部,但军事能力的考察更不能放松,每月一小考,每季度一大考,这不仅是基地对于每一名政工干部的要求,更是现在的岗位对他们的要求。

李良正:基地成立前一直担任士官教员,基地成立后,任基层学兵连分队长兼士官教员。

军改后到基地任职,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虽然岗位在变但使命不变,虽然身份在变但任务不变。现在作为连队分队长对于自身要求更高了,不仅要会教学,现在还要会管理,不仅要专业能力强,现在体能素质更不能落,无论培训新兵还是培训学兵,军事素质是基本,文化素质是阶梯,专业技能是发展,只有我们不断改变才能不被环境所淘汰。”

军改后到基地任职,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 李良正正在组织学兵教学

现学兵六营23连分队长李良正,在基地担任分队长之前是一名从事12年报务专业教学的士官教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丰硕,然而在新单位成立后,他立刻转身,投入一线,担当起了连队的分队长,新兵连的排长,现在又兼任报务专业的教员。身份的来回变化让他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基层一线带兵人能力要求之高,作为一名士官分队长的责任之重。作为新兵排长,他要时时刻刻冲在前面;作为连队分队长,他要分分秒秒心系连队;作为教员,他要兢兢业业备课施教,身份的多面虽开始让他有所不适,但环境的改变与基地的发展让他不得不离跳出原来的状态,打起12分的精神面对每天的挑战。

鲁晓飞:基地成立前一直担任单位士官教员,基地成立后,任基层学兵连分队长兼士官教员。

军改后到基地任职,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虽然我以前是士官教员,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现在岗位的要求让我时刻有着本领的恐慌感,新职能任务的迎面而来,各类岗位的补充调整需要我们整装待发,管理与教学双重任务让我无法满足于现有能力水平,‘兵头将尾’要求我要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就像从新当一次新兵。”

军改后到基地任职,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 鲁晓飞正在认真听课

现学兵六营22连分队长鲁晓飞,在基地担任分队长之前同样是一名多年从事通信专业教学的士官教员,在基地成立后,他从三尺讲台迈向了出谋划策的营参谋,又到现在,成为连队一线学兵连分队长。这一年的变化让他深刻感受到基地转型升级后对于士官队伍能力素质要求的提升,深刻感受到自己能力素质中的不足,在教学中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创新教学方法;在管理中丰富管理技巧,有效心理疏导,“带兵出精兵,研究出精品“已成为连队对于自己新的要求。

李森:基地成立前担任警卫班班长,基地成立后,任新兵连排长、营首席“四会”教练员。

军改后到基地任职,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身份一次的变化首先是因为基地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创造了发现人才的机会,过去的一年虽然自己取得了不少荣誉,也获得了不少奖项,但我深知能力的欠缺与水平的有限,无论环境怎么变化,岗位怎么变化,不断进步是永远不会变的,未来的日子还长,加油吧,李森!”

军改后到基地任职,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 李森正在进行力量训练

现学兵六营23连分队长李森,在基地担任分队长之前只是一名警卫班班长,在基地成立后,通过他的不不断努力,接连担任新兵连排长、营首席“四会“教练员,并于去年年底荣获优秀士官,记嘉奖一次。李森去年荣获不少奖项,也收获不少赞誉,但他总是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怀着不忘初心的情。他知道没有基地这样的平台就没有他的成绩,没有连队给的机会他也就少了很多机遇。现在的他还是抱着这样的心态,他觉得只有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只有不断向自己的极限发起挑战,才不算白白浪费这短暂的军旅生涯。

军改后到基地任职,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