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歷史上的岳飛不聽命令,執意北伐的話能滅了金國嗎?爲什麼?

桅子花香


岳飛的此次北伐中原是在以金國毀約南侵為前提的,也就是說宋高宗並沒有主動北伐中原,收復失地的打算,只是迫於金國再次南侵不得已擺出的一副架勢。宋高宗向岳飛軍中派去的“軍前計事”李若虛對岳飛道:

“諭以面得上旨,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這說明宋高宗的北伐中原完全是虛張聲勢。但是岳飛認為時機已到,不同意班師退兵,一再向李若虛分析當前形勢。李若虛冒著被撤職殺頭的危險同意了岳飛的北伐計劃。

戰爭開始後,岳家軍進展神速,接連收復了今天的河南汝南,許昌,淮陽,鄭州等地。距金兵指揮中心、北宋故都開封僅百餘里。隨後又攻下了洛陽,岳家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戰果。

不過完顏兀朮不甘心失敗,精選一萬五千名騎兵突襲岳家軍的指揮中心郾城,雙方從下午打到天黑方才分出勝負。金軍被迫退兵。突襲郾城失敗後,完顏兀朮又集中三萬人馬進攻岳家軍的前沿陣地潁昌府。當時駐守潁昌的岳家軍也是三萬人馬。雙方經過幾十個回合的惡戰,直到下午,金兵方在城內宋軍的夾擊下潰敗而逃。宋軍殺敵五千,俘敵二千、馬三千,戰果碩碩。這次戰鬥可謂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是自宋金交惡以來宋軍第一次在平原上與金兵展開騎兵對騎兵的大戰。金兵首次喪失了在騎兵作戰方面的優勢,完顏兀朮不禁哀嘆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此次岳飛抗旨北伐雖然取得了宋金交戰以來前所未有的戰果,而且在潁昌之戰後,金兵士氣低落,已無主動出擊的能力。完顏兀朮將部隊收縮在開封城內做好了北撤的準備。除了岳家軍的勇猛作戰,還有北方群起響應的各路義軍紛紛響應宋軍擊殺金人。若此時岳家軍繼續北上,收復北宋故都開封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但由於岳家軍自北伐以來,連續進行戰鬥,而且多是惡戰、硬戰,雖都取勝,但傷亡必不可少,而且此次北伐的軍隊本來就數量不多,除了與敵人交戰,還要分兵據守光復之地,這將大大影響岳家軍的北伐進程。況且此時大多數參與作戰的宋軍都已遵從宋高宗的旨意悉數撤軍,岳家軍陷入了孤軍作戰的險境。何況金軍雖然多次戰敗,但並未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主力尚在,仍保持著相當大的戰鬥力。岳飛在兵源不足、缺乏休整、沒有配合的情況下繼續北伐的話,雖然會對金軍以重創,但宋軍的損失也會在所難免。

因此個人認為,以岳家軍有限的兵力繼續北伐的話,收復開封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但想滅亡不論國力還是軍力都處於全盛時期的金國,這個概率幾乎為零!


歷史的小學生


他本來就沒有尊旨,1140年5月金國主力圍攻順昌,劉琦不足兩萬人防守順昌,高宗命令岳飛支援順昌,去對抗金主力,結果,岳飛抗旨與金主力背道而馳,跑中原地區“收復失地”,也就是說岳飛是趁金主力圍攻順昌,偷襲防守空虛“收復”了一些失地。6月12日,劉錡在順昌擊敗金主力,岳家軍於6月20日跑堰城附近摘桃子,不過很快就讓金兀朮手下韓常一萬五千人馬,7月8日先攻擊堰城,後駐紮在堰城和穎昌之間的臨穎。7月14日又進攻穎昌,打的岳飛狼狽不堪,楊再興和王蘭等六將也在小商河被全殲。岳飛無奈向劉錡求救,7月18日,劉錡來到金兵側後,韓常撤軍,岳家軍取的“臨穎大捷”,此時高宗命令張俊,楊沂中等進軍準備和金決一死戰。結果,岳飛不顧高宗就地防守的命令,於7月20日,匆匆撤軍。

讓金國兵不血刃佔領河南全境。

七月十八日 岳家軍在臨潁擊敗金軍。

高宗手諭……已令張俊自淮西,韓世忠自京東,擇利並進。若虜勢窮蹙,便當乘機殄滅,如奸謀詭計尚有包藏,諒卿亦能料敵,有以應之…… 高宗進一步調集兵力,旨在乘機殄滅金軍。

七月二十日 岳飛撤軍南歸。

高宗手諭……卿且少駐近便得地利處,報楊沂中劉錡共同相度,如有機會可乘,約期並進。如且休止,以觀敵釁,亦須聲援相及。楊沂中已於今月二十五日起發,卿可照知……

高宗收到岳飛“措置班師”奏章,堅決反對,要他留下與諸將協同作戰。岳飛未待皇上覆詔,於七月二十日自行撤軍。

七月二十七日 岳飛回到順昌。 高宗手諭……今韓世忠在淮陽城下,楊沂中已往徐州,卿當且留京西,伺敵意向,為牽制之勢。俟諸處同為進止,大計無慮,然後相見未晚也……

高宗未知岳飛撤軍,要他留在京西牽制金軍,不要急於覲見皇上。

從7月27日,高宗發給岳飛的手諭,可以看的清清楚楚,高宗根本就不知道岳飛逃跑了,還在調集兵馬準備和金國決一死戰,連中央御軍楊沂中都調出去了。何來“十二道金牌”一說?那個李夢溪口諭,更是意淫出來的東西,高宗皇帝怎麼可能,手諭讓你就地防守,口諭,讓你撤軍?很明顯編造謊言就是想掩蓋岳飛私自撤軍,丟失河南的罪行。

也就是說1140年6-7月,岳飛和金兵戰鬥的結果,不但沒有“收復”一寸失地,反而是丟失河南全境。

在南宋地盤上,連韓常都打不過,去北伐就是去送人頭。

當時的金國有四個軍四十多萬人,來進攻南宋的從來沒超過四分之一。在南宋不適合金國騎兵的地形,岳飛連最弱的一萬五都打不過,去到金國面對金四十多萬主力,說以卵擊石一點都不過份。

最重要的一點,從來沒有任何人給岳飛下過命令,讓岳飛不抗金,是岳飛自己逃跑的。


曉風2016


如果岳飛不聽命令,執意北伐,是滅不了金國的,因為南宋1140年的北伐成功,是十數位南宋將領共同協作的成果。我們看一下當時南宋對金作戰勝利的整體情況就知道了。

1139年,完顏宗弼(金兀朮)誅殺了完顏昌等人,掌控了金國大權。第二年,即1140年,完顏宗弼背棄和南宋在之前簽訂的和議,兵分四路進攻南宋。

宋高宗得到消息後,做了周密的部署,同樣兵分四路抗敵。

中路,劉錡率軍北上開封,得知完顏宗弼主力已經佔領開封南下,就地防守安徽境內的順昌,並以少勝多,大破金軍鐵浮屠和柺子馬,擊敗了完顏宗弼親率的金軍主力,取得了順昌大捷。

西路,楊政、吳麟等數位南宋將領在川陝擊敗進攻的金軍,收復了扶風等多地。

東路,韓世忠在江蘇境內,擊潰金軍,取得淮陽大捷。

另外一路,張俊、劉光世、王德、楊沂中等將領也率軍北上,在安徽、江蘇等地擊潰了多支南侵的金軍,攻取了宿州、亳州等多地。

當時,岳飛接到的命令是協助劉錡防守順昌,但是岳飛軍還沒有到達順昌,就得知了劉錡已經大敗完顏宗弼,取得了順昌大捷。於是,在高宗要求就地駐防,待機撤回的情況下,岳飛沒有聽從高宗的諭令,率兵一路攻向開封。

岳飛軍一路勢如破竹,連續攻克了穎昌府(今河南許昌)、淮寧府(今河南淮陽)、鄭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東),並在郾城擊破金軍的鐵浮屠和柺子馬,取得大捷。但在小商橋一戰折損了大將楊再興,之後進兵至朱仙鎮,逼近開封城下。而所謂的朱仙鎮大捷,越來越多的被認為是虛構的。

岳飛之所以能夠順利的逼近開封城下,是因為南宋數路軍隊已經擊敗了進攻的金軍,而完顏宗弼也已被劉錡挫了銳氣。如果只有岳飛軍一支,能不能進攻到開封城下恐怕都成問題。即使突進到開封城下,完顏宗弼早調集其他路的金軍進行支援了。這種情況下,岳飛軍不要說“直搗黃龍”,打到上京(哈爾濱)了,能不能打到中都(北京)城下,都是個問題。

1141年,金軍再次多路南下,南宋同樣是數路齊出,分頭迎擊,才遏制住了金國的進攻,迫使金國進行和談。


南宋的數十位將領是個集體,特別是其中的十餘位主要將領。所以,不要把岳飛孤立了,也不要讓岳飛搶其他將領的功勞,因為這種人是被大家普遍厭惡的。特別是在信息化的時代,國人受教育水平越來越高,掌握的信息也越來越多,看待事情也越來越全面客觀,如果還那麼做,岳飛的光環只會越來越暗淡。


奕天讀歷史


很肯定的說,不僅滅不了金國。而且連長久征戰下去都難。

岳飛想滅金,起碼需要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師出有名;二是軍餉充足;三是兵員補充要跟得上。但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這三個條件他都不具備。所以滅金只能是個空想。


第一,師出無名。

岳飛之所以能名揚天下,天下人都支持他,是因為岳飛是奉朝廷之命,保家衛國,收復失地。所以名正言順,加上他精忠報國的美名和赫赫戰功,名聲在外,威望極高,所以才能得到天下人支持的跟隨。但是一旦他抗旨不尊,那就是傭兵謀反,犯上作亂,岳飛就是亂臣賊子,跟著他就是賊寇了。所以出兵性質就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難說還會有這麼多人支持他和跟隨他。



第二、軍餉不繼

兵法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龐大的滅金部隊必須有充足的糧草輜重給養。岳飛的軍隊是著名的“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才深得百姓歡迎和支持。所以才有讓金人畏懼的戰鬥力,發出“憾山易,憾岳家軍難”的哀嘆。這支部隊是不事生產的,平時作戰主要靠朝廷撥款給養。一旦岳飛抗旨不尊,沒了朝廷的軍餉,岳家軍只有打家劫舍,縱兵擄掠才能補給了。那岳家軍就徹底成土匪了。到時候百姓痛恨,人人喊打,再加上官軍圍剿,岳家軍自然就會土崩瓦解。




三、兵員不足

冷兵器的戰爭就是人的損耗。打仗就會減員。部隊想有持久的戰鬥力就必須有充足的兵源補充。岳家軍能逐漸壯大就是因為這支軍隊深得人心,它的威名令人嚮往,所以才會有人踴躍參軍。一旦岳家軍就像前面說的抗旨成了犯上作亂,燒殺擄掠的土匪,誰還會去參加岳飛的隊伍。戰爭人員損耗如何補充?補充不足能佔山為王就不錯了,還怎麼滅金?


朱鐵平


不能,但是可以當一個割據軍閥,但一旦當了割據軍閥,日子並不怎麼好過。

岳飛軍事才華很強,可以說歷史上也是超一流的,怎麼算,都是中國古代名將。但岳飛的政治覺悟嚴重缺乏。執意北伐,首先糧草斷供,即使可以解決糧草問題,岳飛已經攻下的城池,也需要管理、治理,如果岳飛前面攻下一座城,離開這座城之後宋朝接管,則岳飛軍隊糧草被斷只剩孤軍,毫無退路遇到攻堅戰很容易一次就掛了。

所以,要滅金,必須有鞏固的後方。但岳飛憑藉自己的能力,攻城可以,但是攻城之後,管理城市需要大量的人員、幕僚。

而一個幕僚體系的培養可不是一朝一夕。許多草莽起家,以造反為目的的人,都是經過長年的征戰,才確定了自己的幕僚體系。比如劉邦有蕭何張良,朱元璋有劉伯溫。趙匡胤本身就是承襲了後周的幕僚體系。這涉及城市管理、徵稅、安定民心、還有從金法到宋法的過渡,對政府信任的建立,這需要相當複雜的工作。

岳飛並不是以造反為目的起兵攻金,所以在起兵之前毫無準備。即並沒有配套的幕僚集團。從金攻打下來的城池,原幕僚體系是金的,不知是否可信,建立信任需要時間。如果岳飛攻下後穩定在城中,進行根據地式的經營。那樣可以生存一段時間,但是要滅金,以宋當時的操行,必然在岳飛主力離開後攻打岳飛的城市。兩面夾攻,凶多吉少。

所以,這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原梓番


這一點是沒有問題的——如果岳飛不聽命令,執意北伐,別說滅金國,說他寸步難行都不為過。

首先,岳飛是以“忠孝”立身治軍的,這就決定了他絕對不能在戰場上抗命。這樣一來是對皇帝權威的最大挑戰,二來也將對手下的人的性命不負責——打贏了未必有好處,打敗了就是罪加一等,這個責任,不是誰都擔得起的。

其次,堅持打下去也不一定就能贏得了。要知道,岳飛在撤軍之前,其他北伐軍已經全部撤回了,只有岳家軍還在北境。沒有其他部隊的配合,在面對勢必舉全國之力反擊的金國軍隊,岳家軍真的就能以一當十嗎?未必。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糧草的問題。不管什麼時候,趙構一直堅持軍隊的糧餉必須由他來提供,不把後勤的權力下放給將軍,這等於死死地扼住了統兵大將的咽喉。如果不聽指揮,立刻就可以斷掉你的糧草供給,看你回不回來?當然,對於別的軍隊來說,也許還可以靠打草谷來填飽肚子。但是岳家軍可是“餓死不搶糧,凍死不拆屋”的光榮傳統,你要敢去搶百姓的糧食,那你就真的是徹底自絕於人民了。

所以,岳飛南撤,與其是說對趙構的愚忠,背後實在是有很深的無奈和悲慼。



青言論史


首先,民族英雄岳飛的核心價值觀是“精忠報國",他絕對不會違背聖命,擅自行動的。歷史己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假設岳飛當年真的不顧金牌調令,繼續進攻己經大敗的金軍,是可能取勝的。至少,收復北宋失地是肯定的。能否直搗黃龍,只要天時地利人和條件具備,也有可能。理由

1,岳家軍第四次北伐,殲滅了金兀朮主力重裝騎兵鐵俘屠柺子馬,擊潰金軍步兵,己兵抵偽齊都城汴梁城十五里,乘勝攻下汴梁城,這就意味著金國扶執的偽政權滅亡,故土收復。

2,在河南北部、河北金佔區,號稱有三四十萬義軍,打著岳家軍的旗號,襲擊金軍。如岳家軍主力繼續北進,有這支有百姓支持的義軍配合,勝利在握大增。

3,史料記載,被金先期佔領的,遼等非女真民族的力量,也在觀望。如岳家軍北進,有叛金投宋的可能。

4,在高宗連發十二道金牌,調回岳家軍後,收到岳家軍大勝金軍的捷報。高宗急令岳家軍停撤,繼續進攻金軍。並令其它宋軍配合。可惜岳家軍已依令撒離了戰場。這是史實。假設岳家軍當年沒撤,繼續進攻。如果高宗不追究岳家軍金字牌不撒軍的責任,清除叛徒奸臣秦檜的干撓破壞,指揮宋軍全力配合岳家軍北伐,形成舉國抗金北伐的局面,收復北宋失地,奪回燕雲十六州是肯定的。順利的話,直搗黃龍,經過努力也是可能的。

真能如此,高宗真就成了彪炳千秋的中興明君,岳飛也避免了悲情中興首將的命運。可惜,歷史不是可以任人打扮時小姑娘。有大叛徒大奸臣秦檜的操弄破壞,昏君高宗的卻儒多疑,民族英雄岳飛等著多忠臣良將的悲慘命運是必然的,弱宋和崖山宋滅的歷史是必然的。


天之吉星


不會成功的!岳飛說:直抵黃龍,與諸君痛飲而!話說的相當霸氣,顯示出岳飛的英雄氣概!但岳飛高估了自己!

黃龍府,位於今天吉林長春!中國從古至今從來沒有北伐成功的!包括解放戰爭,都是從東北往南打的!有人說明朝滅元朝,不好意思,朱元璋只是把元順帝打出了北京!元順帝跑回到蒙古,依然當他的皇帝,只不過叫北元啦!而蒙古是大明終其一朝的敵人,要不然明朝皇帝也不能天下守國門啦!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岳飛率大軍一路向北,黃河以北的土地經過多年戰亂,幾乎沒什麼收成,而且岳飛軍隊是凍死不拆房,餓死不掠搶的,一切給養都要從長江流域向北運輸。這個補給線太長啦!很容易被截斷,而且南宋也剛剛建立,沒什麼錢,宋高宗可以說是勒緊了褲腰帶給岳飛湊軍費那,說不上什麼時候軍費就斷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南方百姓對岳飛北伐的意見非常大,因為百姓們認為如果北伐成功,北方被收回,由於北方地區多年戰爭的洗禮,被破壞嚴重,這樣朝廷自然要撥款援助,但朝廷沒有錢,自然要對南方加重稅賦,這就使南方百姓生活負擔加重,所以南方百姓對北伐是反對的,這要是給百姓逼急了可就起義啦,。別忘啦岳飛剛平滅楊么起義沒幾年!


岳飛的軍隊與金國軍隊究竟鹿死誰手?可以斷定岳飛是失敗方,過拉黃河就是廣袤的華北大平原,岳飛是沒有騎兵的,平原作戰步兵對騎兵,而且步兵還是進攻方!這種戰爭打贏的可能性太小啦!而且從南往北打越打越冷,岳飛的軍隊都是南方士兵,如果你想象不出來結果,你看看700年後的太平天國北伐的失敗就知道啦!所以岳飛如果真要北伐,我相信他的名聲也不能有現在這麼大啦!!


劉魧檙


他本來就沒聽命令!以擁兵自立為主。保存實力。金軍也不敢南進。宋朝皇帝害怕養虎為患。黃袍加身可是趙家皇帝最忌諱的事。而岳飛沒有最好的機會來黃袍加身。只能等待。結果沒鬥過趙構~殺。


石蓮開


從軍事上看,君主與將相不和的戰爭,是兵家大忌。兵者國之重器,生死存亡之事,如果上下猜忌,一場窩囊的戰爭後,國家恐將不保。

岳飛如執意北伐的後果很嚴重,首先,戰爭表面上拼士氣和技戰術,其實拼的是戰爭物資的消耗。古代戰爭中雙方技戰術不可能出現一邊倒的壓倒局面。而且,岳飛遠離自己的大本營、大後方,勢必形成孤軍深入之勢,反之,金軍以逸待勞,勝券在握,因此軍事局面不利於岳飛。

將在外如明顯違抗軍令,在軍需上難以獲得來自朝廷的援助,而且帶著謀逆之罪,其他將領如不及時制止,將以共罪論處,此時的岳飛處在可能被部將謀殺的境地。

如果與金軍作戰勝利回師,皇帝也會將其問罪,輕則革職,重則殺頭。

所以,無論從哪方面看,岳飛都是凶多吉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