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靜寧訪親記

于右任靜寧訪親記

于右任靜寧訪親記

于右任靜寧訪親記

于右任靜寧訪親記

于右任靜寧訪親記

于右任靜寧訪親記

于右任靜寧訪親記

髯翁情愫墨湧泉注

——于右任靜寧訪親記

戴季昀

1941年深秋的一天,一輛大卡車顛簸在西蘭公路上。車上坐著一位身著舊衫、布鞋,長髯高額、精神矍鑠的老人,他那深情的目光注視著遼闊的原野和城垣,思緒萬千,心潮滾滾,興奮、憂傷一起湧上心來,猶如天空那飄忽的秋雲,“天荒地變孤兒老,雪涕歸來省外家”,他默默低吟著。車停在靜寧城郊,喧天的鑼鼓聲打斷了他的思緒……這位老人,就是當代書壇巨匠,追隨孫中山的革命元老於右任先生。他向歡迎的人群頻頻點頭致意:“我的母親是甘肅靜寧縣人,我來訪外祖家……”

在各界人士的簇擁下,于右任先生進城下榻省立靜寧中學。次日,召集鄉老座談,尋根舅家,先生說:“我母親是靜寧趙氏,但不知是哪一家哪一戶?我不滿兩歲母親就因病去世了,先母託付恩伯母房氏撫養我成人。只記得伯母說,陝亂平後,外祖由甘肅靜寧縣逃荒而來,手拉我母,揹負我舅,行至彬州、長武縣之間,力竭食盡,又因我母足痛不能行,恐怕連累大家餓死,不得已棄之山谷中。行數十里,一駱駝商人見而憐之,載以行,趕上外祖,贈資而還其女。這是我永遠不能忘的……”談到這裡,先生語音哽咽,在座者無不淚下。百年離亂,去留無著,靜寧村落數百,姓趙的村落不少,趙氏家譜一時難找,此刻怎能問知哪家哪戶?先生說:“靜寧就是我的母親,大家都是我的親人。”他掃視了一眼桌上的筆墨宣紙,左手捋住美髯,右手握住筆管,心情異常地抒寫他的至情摯愛。這時,山村父老趕來要看看靜寧的外甥,鄉間書生也跑來了,想一睹先生潑墨的風采。不顧侍從勸阻,先生一連伏案兩日,先鄉老後官吏,自老至少,人人可得。

于右任先生視察靜寧期間,看見街頭有不少流浪的小孩,心情極不平靜,隨即濡墨揮毫,題寫了“渭陽小學”四個大字,他以《詩經》裡的典故,取“渭陽”二字寄思親念母之意。渲瀉了情感,並囑咐地方官員要加強教育投資,要關心貧苦人家的孩童入學。先生尋親未果,但給靜寧留下了數百幅書法墨寶,這些真跡傾注了先生對舅氏故里的拳拳深情。于右任先生的書法墨跡和他不凡的人格品德對甘肅乃至西北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今年11月10日是于右任先生逝世40週年紀念日。“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他帶著對大陸、對故鄉的眷戀深情離開了人間。他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子,也是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摯友。于右任把一生獻給了國家、人民及家鄉父老,他不僅在詩文、書法藝術上有卓越的貢獻,而且奠基監察、發展鐵路、興辦水利、助學育人,其豐功光耀史冊,如江河行地,與日月同輝。今天,弘揚于右任先生的愛國精神,民主思想,平民意識,研究他令人震驚的光彩熠熠的大量文化藝術珍寶,既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和家鄉人民的共同願望,更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一種莊嚴使命。

于右任靜寧訪親記

于右任靜寧訪親記

于右任靜寧訪親記

于右任靜寧訪親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