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泥土經過藏民這麼雕刻捏制,竟變成了珍貴的歷史文物

普通泥土經過藏民這麼雕刻捏製,竟變成了珍貴的歷史文物

圖為瓊達老師與朋友在奪底鄉維巴村曲色組開設的擦擦展覽館

“擦擦”,一般人絕對不會想到它竟是藏族傳統珍貴文物。據說這種源自古印度中北地區梵語方言命名的泥佛或泥塔,經過千年雕刻或特殊製作,是反映藏地歷史文化的珍貴文物。內行人甚至直呼“每一件古老的擦擦都有特殊的宗教、藝術、文物和收藏價值。”

普通泥土經過藏民這麼雕刻捏製,竟變成了珍貴的歷史文物

普通泥土經過藏民這麼雕刻捏製,竟變成了珍貴的歷史文物

普通泥土經過藏民這麼雕刻捏製,竟變成了珍貴的歷史文物

普通泥土經過藏民這麼雕刻捏製,竟變成了珍貴的歷史文物

普通泥土經過藏民這麼雕刻捏製,竟變成了珍貴的歷史文物

普通泥土經過藏民這麼雕刻捏製,竟變成了珍貴的歷史文物

擦擦,在藏語裡可譯為“複製”,也即複製各種神邸神像佛塔,用以祈禱或辟邪。

在我國西藏、青海、甘肅、雲南等地,均發現不少早期印度風格的擦擦。這些擦擦帶著古印度早期的色彩,比如紅色陶土,以及邊緣不規整的粗獷宗教藝術,以神降塔、吉祥塔和菩提塔等圖案居多,再刻鍍以般若經咒,堪為神器。

普通泥土經過藏民這麼雕刻捏製,竟變成了珍貴的歷史文物

普通泥土經過藏民這麼雕刻捏製,竟變成了珍貴的歷史文物

普通泥土經過藏民這麼雕刻捏製,竟變成了珍貴的歷史文物

普通泥土經過藏民這麼雕刻捏製,竟變成了珍貴的歷史文物

普通泥土經過藏民這麼雕刻捏製,竟變成了珍貴的歷史文物

擦擦在藏地遍佈範圍之大、品種品類繁多;而且,不同材質的擦擦擁有不同的文物價值。在諸多擦擦之中,一般以泥擦、布擦、藥擦、骨擦和名擦(即出自名家之手的擦擦)為主。其中,泥擦是普通泥土或阿嘎土搗制,時常伴以藏香、紙漿等混合製成;這也決定了泥擦本身的“身價”偏低。但是,如果在阿嘎土中混入圓寂的上師、活佛或親人的骨灰,塔葬的脫水體液,則異常罕見、珍貴,也即我們所說的骨擦和布擦。此外,舊時貴族用名貴藏藥煉製的擦擦,不僅可以用來辟邪慰藉心靈,還可以用以藥用,故名藥擦。部分藏民時常把骨擦、藥擦隨身配戴或供奉於家中,以示尊敬、辟邪或祈禱之用。

除了泥土、藏藥或上師體質,在心靈手巧的藏民看來,世間任何物質都可以做成擦擦,譬如在埡口、經幡、人為轉經水流地的打水擦、打火擦、打水擦,在一定程度上賦予了擦擦神秘色彩。

普通泥土經過藏民這麼雕刻捏製,竟變成了珍貴的歷史文物

普通泥土經過藏民這麼雕刻捏製,竟變成了珍貴的歷史文物

普通泥土經過藏民這麼雕刻捏製,竟變成了珍貴的歷史文物

普通泥土經過藏民這麼雕刻捏製,竟變成了珍貴的歷史文物

普通泥土經過藏民這麼雕刻捏製,竟變成了珍貴的歷史文物

其實,擦擦作為一種宗教心靈寄託,在一定程度上真實反映了舊時的歷史人文和宗教藝術價值。許多有志之士在藏地民間收集擦擦,並把所收集的擦擦展覽出來、自設展覽館,供人們觀賞、瞭解藏地歷史人文和一定時期的宗教藝術。

作為進藏遊客,我們應持以敬畏的態度,瞭解藏族宗教文化的同時,做到不破壞、不影響這些民間習俗。特別是在一些水流轉經、高山埡口、經幡風馬旗、瑪尼堆等區域,切莫大聲喧譁、切莫亂碰亂移這些擦擦;更不可私自收藏、帶走這些珍貴的擦擦。

普通泥土經過藏民這麼雕刻捏製,竟變成了珍貴的歷史文物

(格桑倫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