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買車七大門派

正文共:3041字

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日系車皮薄不耐撞,德系穩重厚實似乎成為了中國人買車觀念的一個縮影。中國高速發展的汽車市場衍生出一種病態的購車觀念,我們把它們總結為“中國特色買車姿勢”


文| 喬治

敲車派

看著4S店裡絡繹不絕看車的人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很多人看車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敲一敲,聽一聽”,這就是中國消費者對一臺車質量最直接的判斷,說的直白些就是通過聽聲辨車質。

中國高速增長的汽車市場並沒有帶來汽車文化同比增長。大部分人至今對一些車輛偽科學依然深信不疑,並在買車時略施一二,就會顯得自己很專業很懂車的樣子。

中國特色買車七大門派

踩車門,敲車身,看車重,開關車門,車皮厚薄等方式成為了很多購車者的共識。質量的好壞,安不安全,看得見摸得到的安全就是最大的放心,這樣“買菜式”傳統的理念在中國消費者心中根深蒂固,以至於進化到像買輛車這樣的大件物品,仍然靠買菜的經驗來判斷。

然而,可笑的是,這幫人對安全的理解,僅僅是靠著車重和皮厚在硬碰硬的過程中能夠佔據優勢,那你就大大忽略了現在碰撞事故中,基本都是由於碰撞慣性導致的車內側受傷而非直接撞擊造成的傷害。

就是這群人,打著安全的旗號四處宣講說日本車不能買,不安全;國產車也不能買,不安全;XX車在後保險槓位置發現了泡沫,不安全;XX車剎車偏軟,不安全……我想說:安全你大爺啊,車買回家第一天就把安全帶卡扣插上然後再也沒拔出來的人有什麼資格安全?

划拳派

不知道是看車評視頻看多了,還是為了顯的專業。中國人對空間的考量也是相當的獨特。特別是後排空間就顯的尤其重要。

或許寶馬和奔馳的工程師怎麼也不會理解,精心調教的車輛平衡竟然在中國不如加長几十毫米軸距買的好。所以,很多車型在引進中國以後都會專門推出長軸版車型。以至於,讓人們忽略的標軸車型的存在。

長軸不僅有了多出一拳的後排長度,還有了更為大氣的外觀,至於車輛平衡嘛,有幾個人真的能開出來呢,畢竟能滿足城市代步就足夠了。

中國特色買車七大門派

後排空間大了,很容易就讓人產生舒適的錯覺。當然,後排的舒適性除了軸距增長外,還要考慮座椅本身、設計理念、驅動形式等等。

而大多數消費者對後排空間的要求是要“夠大”,而非“夠用”。

後排座椅同前排座椅最大的區別就座墊的長度和靠背的可調節幅度,這些都會影響後排的乘坐舒適度。比如厚實的座墊能夠有效地過濾掉底盤處理不完全的細碎震動;足夠長的座墊也夠對大腿起到有效的支撐;可以調節後排靠背角度,也可以直立的靠背角度長時間坐車會對腰部產生多大的壓力。

所以說,並不是划拳比個空間,就能說明乘坐舒適感很強。

空間感,是相對的。我開過最長的車是捷豹XJL,沒記錯的話長度5米1的樣子,後排空間沒的說,二郎腿隨便翹,但真的長就好嗎?開著是不是舒服、停車是不是方便、平時是不是有第二排甚至第三排坐人的需求,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考慮因素。

星宿派

中醫講求的望聞問切,放在中國買車人身上非常貼切。摸一摸,當然更少不了看一看。

這個看點倒也獨特。天窗深得國人厚愛。不到是十萬的國產車,全景天窗就已經是標配了。各個主機廠在天窗上也是煞費苦心,就看誰家的天窗面積做的大。在中國,天窗大竟然也能成為一大賣點。

注意過銷量就會發現,有天窗的車型一定比不帶天窗賣的好。因為,在中國消費者眼裡,天窗這個東西,你一定要有,即使不常開。而近兩年,趁著大天窗全黑頂的設計,又漸成風潮。不少車主已經開始嫌棄車頂一塊黑的小天窗了。

中國特色買車七大門派

對天窗的痴迷並不能抵消天窗帶來的尷尬。長時間存灰,阻塞天窗排水管導致車內漏水;夏天就要來了,雖然車頂都有布簾的設計,依舊不能完全阻隔太陽光照的熱量進入車內。

所以嘛,不信抬頭看,天窗饒過誰。

進口派

買車有個不成文的共識:自主不如合資,合資不如進口。

中國飛速發展的汽車市場雖然沒帶起來汽車文化的同步前進,但在造車水平上卻是有著長足的進步。

在中國有專門的進口超市,帶著一些看不懂的洋文產品總會讓國人在心中有一些敬畏感。畢竟是進口貨,在老一輩人的觀念裡進口就是比國產好,還不是因為,貴。

中國特色買車七大門派

還有所謂的“專供”,曾經都被理解為特權專享,特殊待遇的自豪感。而如果是汽車被貼上“中國專供”的標籤後,那就意味著專屬中國市場。比說說有很多合資車型就只是在中國市場銷售,因為放到國外市場這樣的車型賣不動啊。

近些年,合資專供車簡配的問題逐漸也被頻繁曝光,讓中國車主多了些戒備。就目前中國一類的汽車品牌生產線而言,在先進程度和工藝水平上不輸國外企業。不有個段子麼:“一流的大眾賣中國,二流的大眾賣美國,三流的大眾賣歐洲”。

高速發展的中國市場帶來的又一大變化,就是從賣方市場,變為了買方市場。也就是說,由廠商主導的造什麼車賣什麼車,轉變為,市場需要什麼車,造什麼車。所以,一條汽車生產線的柔性,越來越成為考量生產線是否足夠優秀的重要標準之一。

當一切都向市場需求看齊的時候,如何扭轉買車人陳舊的觀念和老套的姿勢,直接決定了未來中國汽車市場的導向。而看似不重要的汽車文化,實際上就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汽車市場的動向。

國家派

一張嘴就是國產車沒法開、美國車油耗高、日本車不安全、法國車設計怪、韓國車沒特點,結論自然還是德國車好,然後就買了速騰……

中國特色買車七大門派

要麼就是說日系車賣國,韓系車資敵,國產車才是真愛國,殊不知,無論是合資車還是進口車,給國家交稅做貢獻都比國產車多得多。

你抵制韓系車,坑得是江蘇鹽城工廠的幾萬工人;你砸日本車美國車,損害的是買車同胞的利益。

更何況僅以日系看,四平八穩的豐田,發動機為主的本田,和福特一家的馬自達,小車黨鈴木和奇葩斯巴魯,還有“法產”尼桑,其實就各有不同了,以國別挑車太片面了。

什麼?你說德國車燒機油?這多小的事啊,後備箱仍一桶灰殼不就得了!遇到這種人我一般直接推薦捷達、速騰、寶來、邁騰、帕薩特、CC,最後他們都會對你感恩戴德的感謝。

配置幫

大燈要氙氣不要鹵素的,要有無鑰匙進入和一鍵啟動,玻璃要能一鍵升降,前後都要有雷達最好有倒車影像,前排座椅加熱必須的,帶通風就更好了。

中國特色買車七大門派

評價一輛車配置如何,只有兩個標準,內飾是不是軟的,帶不帶ESP。

所以奔馳才靠著氛圍燈內飾甚至茶臺這些,連年銷量增長。

對這種購車者,我覺得應該全面鋪開上汽大通的那個C2B選擇系統,要什麼配置自己來,省得別人弄出來你又嗶嗶。

外貌聯盟

主要以姑娘為主,這一類買車優先考慮外形,可能因為外形因素決定了買或者不買一款車,有時候甚至會因為一款車沒有她想要的顏色轉而就選擇了另外一款,完全不考慮這兩款車的實際差異到底有多大,價位差不多能買得起就OK了。

外貌黨和品牌黨是相同的,買車主要看品牌,認為品牌就是質量的保障,你要是做生意的我可以理解,捷豹路虎好貸款,要是自己用,就有點傻了。

兩黨結合的極致,那就是買奔馳的姑娘了,立標的奔馳他們不買,車頭標才是最好的。

中國特色買車七大門派

比如我認識的一個姑娘,黑龍江雙鴨山在京務工人員小黃,喜歡大標平治,越大越好,遇到臉盆那麼大的就準備嫁了。昨天男友偷開他爸的頂配S400來接,小黃死活不讓停公司門口,說立標太小不好看,醜、蠢、丟人,鬧脾氣,坐地上不起來。男友開了附近朋友的國產C200過來,兩人才一起歡歡喜喜去吃海底撈。

中國目前的汽車市場還不是很成熟,每百人的汽車保有量大約只有10輛,所以經驗不足也在情理之中,但隨著我們收入的不斷增長,相信10年以後,汽車消費文化會有很大的改觀,當然,那些割韭菜的職業車評人到時候可能會基本餓死了。

· The End ·

中國特色買車七大門派

中國新銳非職業車評人聯盟

中國特色買車七大門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