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稱雄一時的越國爲什麼到戰國時期顯得默默無聞

根據史記記載,越國大概傳了二十多代之後(應該更多才合常理)傳到了允常,就是越王勾踐的父親,這個時候越國開始正式稱王。勾踐時期的事情大家都瞭解,先是被吳王夫差擊敗,後來通過臥薪嚐膽再次成功逆襲滅亡吳國,和齊晉會盟向周天子進貢,被周天子封為霸主,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霸。

越王勾踐之後史書對越國記載的就很少了,不是因為他不存在,還是因為當時的南方偏離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受到的關注太少,而且到了後期越國也和其他諸侯國一樣,為了爭奪國君之位開始內鬥,國力開始衰落,但是依然是當時的強國,所以到了越王無疆的時候,依然可以北擊強齊,西擊楚國,能同時和兩大強國開戰可見實力不俗。

春秋末年稱雄一時的越國為什麼到戰國時期顯得默默無聞

公元前306年,齊國已經是早已田氏齊國的天下了,當時齊國的國君就是那個喜歡聽竽的齊宣王,當時的越王無疆打算和楚國一起攻打齊國,這個時期的齊國剛被燕國打的差點亡國,所以實力不怎麼樣,被打的受不了所以求和,咱別打了,你看你和楚國原來打算一起進攻我們齊國的,但是楚國背叛了你,不如我們合夥一起打楚國,越王覺得主意不錯,所以開始攻打楚國,這個時期的楚國國王是楚懷王,就是那個被張儀欺騙最後又客死他鄉的楚懷王,雖然他打秦國不行,但是打楚國還是不成問題的,結果越國一戰而敗,楚國趁勝追擊,把越國在江蘇和浙江的領土基本全部佔領。

春秋末年稱雄一時的越國為什麼到戰國時期顯得默默無聞

此戰之後的越國從此算是退出歷史舞臺了,留下的越國人也開始分裂,分裂之後的小國成為了楚國的附庸,勾踐的後人在也沒有一個人能像他一樣可以再次逆襲,一直到秦始皇大人統一的時候,越國才正式的終結。

但是到了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時候,越王的後代又看到了稱王的希望,再次開始舉兵起義,並且後來還找了個好靠山劉邦,所以劉邦繼位之後自然不會虧待他們,又重新立了越王的後代為閩越王,一直又延續到漢武帝時期,才最終消失。

越國從夏朝時期開始建立,一直持續到了秦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當之無愧的存活時間最長的王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