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四大刺客

春秋戰國四大刺客

太史公曰:“自曹沫至荊軻五人,其義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豈妄也哉!”五人他指得曹沫、專諸、聶政、豫讓、荊軻,傳統意義上的四大刺客一般指:專諸、聶政、要離、荊軻。

最乾淨利落的刺客--專諸

專諸刺王僚,十分乾淨利落,因此也成就了一代名劍--魚腸劍(據說是鑄劍大師歐冶子的傑作)。專諸是出了名的孝子,一次在街頭和一大漢廝打,眾人都勸止不住,其母一喚,他馬上停手,正好被路過的伍子胥看到,於是推薦給公子光,公子光厚待專諸,並敬其母。專諸感其恩,以死相許,並獻計,投王僚愛“魚炙”之好,藏劍魚肚,伺機行事。為此,專諸特往太湖邊學烤魚之術,練得一手炙魚的好手藝,然後見公子光,公子光將專諸藏於家中,勤練那一刺的威力,等待暗殺的時機。

暗殺的季節應該是秋季,因為只有秋季才是水美魚肥的季節。公子光約王僚到家裡進餐,王僚雖然很防備,但是按捺不住美味炙魚的誘惑,穿上幾層厚甲,還是去赴宴了。專諸裝做廚子給王僚送魚,等到王僚十分急迫地看著專諸手中的魚的時候,專諸卻掏出藏在魚腹中的魚腸劍,一劍將王僚刺死,專諸本人也死在王僚衛士的手下,被砍成肉泥,這便是專諸刺王僚,一切都是那麼平靜,一切都是那麼幹淨利落。

公子光既殺王僚,便自立為吳王,即名噪歷史的吳王闔閭。

附: 吳王僚,吳王壽夢長庶子。吳王夷末十七年(前527年),夷末去世,按吳王壽夢遺命,兄終弟及,當立弟季札。季札避讓,逃去。於是吳人立夷末庶兄僚為王,是為吳王僚。

吳王僚二年(前525年),公子光率兵伐楚國,大敗,並丟失了吳先王之舟。公子光害怕獲罪,就偷襲楚軍,奪回了王舟才回軍。

吳王僚五年(前522年),楚國流亡之臣伍子胥逃到吳國,公子光待以客禮。公子光是諸樊之子。他認為:“先君之所以不與子國而與弟者,凡為季子故也。將從先君之命與,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如不從先君之命與,則我宜立者也。僚惡得為君乎?”所以暗中結納賢士,好以襲擊王僚。

吳王僚八年(前519年),公子光征伐楚國,大敗楚聯軍於雞父,借勢把楚太子建之母接到吳國。

吳王僚九年(前518年),楚國邊城卑梁氏少女與吳國邊城女子搶摘桑葉,兩家人一怒之下互相攻殺,兩國邊邑官長聽說後,氣憤之下互相進攻,吳國邊邑被滅。吳國大怒,派公子光又征伐楚國,攻克居巢、鍾離二城而還。

伍子胥逃至吳國時,向吳王僚陳述伐楚的益處。公子光說:“是宗為戮而欲反其讎,不可從也。”伍子胥才明白公子光別有目的,伍子胥介紹給公子光一位名叫專諸的勇士。公子光十分高興,把伍子胥做賓客對待。伍子胥退居郊野耕作,等待專諸成功。

吳王僚十二年(前516年)冬,楚平王去世。

吳王僚十三年(前515年)春,吳王僚借楚國有國喪伐楚,派同母弟公子掩餘、公子燭庸包圍楚國的六、潛二邑,派季札出使晉國,觀察諸侯動靜。但楚國派兵絕其後路,吳兵不能回國。公子光認為這是個好機會,告訴專諸:“上國有言曰:‘不索何獲?’我,王嗣也。吾欲求之。事若克,季子雖至,不吾廢也。”專諸擔心自己的身後事,說:“王可弒也。母老子弱,是無若我何?”公子光說:“我,爾身也。”

四月丙子,公子光埋伏甲士於地下室中,然後宴請吳王僚。吳王僚派兵列於道旁,從王宮到公子光家,公子光家大門、臺階、屋門、坐席旁,都佈滿吳王僚的親兵。吳王僚到後,公子光假借腳疾,進了地下室,派專諸將匕首藏於烤魚腹中,偽裝上菜。專諸將魚送至吳王僚前,從魚腹中取出匕首刺向吳王僚,吳王僚當場斃命,但左右衛士也將專諸殺死。公子光自立為王,是為吳王闔廬。任命專諸之子為卿。

季札回到吳國,說:“苟先君無廢祀,民人無廢主,社稷有奉,國家無傾,乃吾君也。吾誰敢怨?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亂,立者從之:先人之道也。”於是到王僚的墓上,回報了完成外交任務的經過,痛哭一番,之後回朝廷等待新君之命。公子掩餘、公子燭庸聽說公子光自立為王,就投降了楚國,被楚王封在舒地。

最俠骨柔腸的刺客--聶政

聶政也是個出了名的大孝子,因殺人避仇,與母親、姐姐遷到齊國,以屠宰為業。濮陽的嚴仲子與韓相俠累(《戰國策》作韓傀,韓王韓哀侯的季父)有仇,被迫逃亡各國,同時也在物色能替他報仇的人。到了齊國聽人介紹說聶政是“勇敢士也,避仇隱於屠者之間”,於是便幾次登門拜訪,後來又備下酒筵,親自送到聶母面前。酒酣之時嚴仲子獻上黃金一百鎰(古代的重量單位,20兩或24兩為一鎰),為聶母壽。聶政對這份厚禮感到非常驚怪,堅決辭謝,表示自己雖窮,但有能力供養母親,不敢接受如此厚重的饋贈。嚴仲子便在私下裡向聶政和盤托出心事:“臣有仇,而行遊諸侯眾矣;然至齊,竊聞足下義甚高,故進百金者,將用為大人粗糲之費,得以交足下之歡,豈敢以有求望邪!”嚴仲子的這番話看似委婉,但其中之意卻再明白不過:希望你去替我報這個仇,如有萬一,這一百金就算給你老母的撫卹金兼養家費!聶政拒絕了,連續幾次,嚴仲子難免失望,可是照舊送禮直到聶母去世。嚴仲子以為沒什麼希望了。

聶政守孝期滿,說道:“我不過是個市井平民,而嚴仲子卻是諸侯的卿相,他屈駕不遠千里來和我結交,我對他太薄情,沒有做出什麼可以和他待我相稱的事情來!”於是去見嚴仲子說:“以前不答應是因為母親還健在,不願早於母親死而讓母親傷心,請告訴我要殺的人的名字。”之後的過程就只能用離奇來形容了,聶政又謝絕了嚴仲子為他提供的車騎隨從助手,獨行至韓。到了俠累府上,聶政提劍直入,徑直上階刺殺俠累,竟將俠累身周人數眾多的兵戟衛士視為無物。左右目睹俠累被殺,一時大亂,但隨後便圍攻聶政。聶政大呼酣戰,竟一連擊殺數十人,到最後無法脫身,“自皮面決眼,自屠出腸,遂以死”,就是說把自己麵皮劃破,挖出自己的眼睛,又割腹挑腸而死。死後韓王購之千金,“久之莫知也”。這就奇怪了,死就死,幹嘛折磨自己呢?請接著看下去。本來刺殺的事情到此就完了,只到他被暴屍街頭又一婦人來伏屍痛哭時候,一切才顯露出來,原來他作踐自己是為了不連累嫁在韓國的姐姐,可是儘管如此,他姐姐還是認出了他的屍體,而且伏在他屍體上痛苦幾日竟然哭死了,唉,這是弟為姐“皮面決眼”,姐為弟痛哭至死,真可謂姐弟情深。

最忠肝義膽的刺客--要離

要離和專諸是差不多同時代的人。吳王僚被刺死之後,其子慶忌逃出吳國,暗中組建自己的武裝力量,並周遊諸國,希望聯合諸侯,共同出兵討伐闔閭。慶忌此人有 “萬人莫當之勇”,可“走追奔獸,手接飛鳥,骨騰肉飛,拊膝數百里”。闔閭曾派騎兵追殺他,竟追之不及,又命人亂箭齊射,卻被慶忌空手接住或打落。如此看來,慶忌可當“天下第一勇士”之稱。而且慶忌也不僅僅是個頭腦簡單的武夫而已,闔閭評價他是“明智之人,歸窮於諸侯,不下諸侯之士”。對這麼一個可怕的對手,闔閭自然會感到非常不安,於是又與伍子胥商量對策。伍子胥便向他推薦了要離。

要離生得身材瘦小,僅五尺餘,腰圍一束,形容醜陋,但智術非凡,有萬人之勇,是當地有名的擊劍能手。要離盡忠義之心,獻用苦肉之計。一日在朝與闔閭鬥劍,先用竹劍刺傷公子光的手腕,再取真劍斬斷自己的右臂,投奔衛國找慶忌去了。要離走後,闔閭還依計殺掉了他的妻子和兒子。慶忌探得事實,便對要離深信不疑,視為心腹,委他訓練士兵,修治舟艦,常在左右,同謀舉事。

不久,慶忌領軍渡江,準備攻打吳王闔閭。要離趁其不備,左手持矛從慶忌身後狠狠刺去,當即刺穿慶忌胸膛。不料慶忌竟不得就死,返身一把抓住要離,抓住他的小腿將其頭下腳上倒提起來,大笑著將他浸入江中三次,又坐下將要離放在膝上笑道:“嘻嘻哉!天下之勇士也,乃敢加兵刃於我。”左右欲殺要離,慶忌卻阻攔道:“豈可一日而殺天下勇士二人哉!”命令放要離還吳,自己卻拔出長矛,喋血而死。

要離在回國途中,渡至江陵時,忽然悲痛不已,不肯前行,還說:“殺吾妻子以事其君,非仁也;為新君而殺故君之子,非義也。”認為自己沒面目再見天下之士,回到吳國,闔閭在金殿要大封要離,要離不願受,說:“我殺慶忌,不是為了做官,而是為了吳國的安寧,讓百姓能安居樂業。”然後在殿上自殺,他這樣做,一方面是告訴吳王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是感謝慶忌的知遇知恩,所以他只有死了,淒涼而又悲壯。勇士死於勇士之手這本身就是個悲劇,而勇士又自己結束自己的性命就不得不說是震撼了。

最悲壯的刺客--荊軻

荊軻,祖先是齊國人,後遷居衛國,後又到了燕國,整日遊離於街市。荊軻喜好喝酒,整天與狗屠夫、高漸離一起在街市喝酒,然後,高漸離擊築,他和著樂聲唱歌,唱著唱著就哭起來了。田光和荊軻成為至交,知道他並非等閒之輩。

田光把荊軻介紹給太自丹,太子丹對荊軻說:秦王要兼併天下之地,臣服海內之人,貪婪至極。現在,秦國已經滅了韓國,又南伐楚,北討趙。趙國支持不住,肯定要降秦,接下來就是燕國了。燕國力弱民少,根本不是秦國的對手。而各諸侯國害怕秦王,又不敢合縱。我私下以為,如果有一位勇士出使秦國,以重利相誘,劫持秦王,迫使他全部歸還諸侯的土地,那當然最好不過了。如若不行,乾脆殺了他,然後乘其內亂,諸侯合縱,一定能打敗秦人。只是我至今還不知道派誰合適,請荊軻幫我留意。荊軻思忖再三,回答道:這是國家大事,我才幹駑下,恐怕不能勝任。太子丹急忙叩頭,再三請求他不要推辭。荊軻終於答應了,太子丹馬上尊荊軻為上卿,安排他住在最好的房舍裡,每天去問安,供給他三牲具備的飲食,送給他各種珍寶,車騎美女由他隨意享受。據說一次荊軻無意間誇讚一美姬的手好看,太子丹馬上派人把這個美姬的雙手斬掉用玉盤送給荊軻。

公元前228,秦將王翦率兵破邯鄲,俘趙王遷,隨即北進,兵臨易水,作攻燕的準備。

(接下來就是課文節選內容)

太子丹見情況已萬分危急,就催促荊軻上路。荊軻說:要到秦國去,必須有信物,否則秦王不會相信。秦國以金千斤和邑萬家懸賞緝拿樊將軍,希望給我樊將軍的首級與燕國督亢的地圖,拿去進獻,秦王一定會高興地接見我,我這才能實現計劃。太子丹說:樊將軍在危難之際來投奔,我不忍心殺他,請你另想辦法。荊軻見此,就自己去見樊於期,說:秦國也太狠毒了,把將軍的父母宗族都戮沒,又以重金大邑求購將軍的首級,將軍怎麼辦?樊於期仰天長嘆,流著淚說:我恨透了秦王,只是不知怎麼辦。荊軻就說:我有辦法既能為將軍報仇,又能解燕國的憂患,希望能得到將軍的頭顱,拿去獻給秦王,在秦王見臣時,臣左手揪住他的袖子,右手持刀刺進他的胸膛。將軍覺得如何?樊於期知道自己的仇能報了,毅然自刎。太子丹聽到消息,急忙趕來,伏屍痛哭,然後將樊於期的頭顱裝進一隻匣子裡。

荊軻帶了一把塗滿劇毒藥物的匕首,以十二歲就殺人不眨眼的勇士秦舞陽作為副使,從薊都出發。太子丹和賓客都穿了白衣服為他送行。到了易水邊上,祭了路之神,就要上道了,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築聲唱起了變徵之歌,人們無不涕淚交加,痛切異常。荊軻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樂調由淒厲變為悲壯,送行的人都怒髮衝冠、熱血沸騰。荊軻毅然登車西去。

到秦以後,荊軻給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送了千金的厚禮,請其向秦王稟報燕使前來進獻樊於期頭和督亢地圖的消息。秦王政大喜,穿了朝服,設九賓的隆重禮節,在咸陽宮接見燕使者。荊軻捧著裝有樊於期頭的匣子,秦舞陽捧著裝地圖的匣子,走了進來。到了宮殿臺階前,秦舞陽突然嚇得變了臉色,大臣們都感到奇怪。荊軻笑著看了秦舞陽一眼,說道:北方蠻夷小人,從來沒有見過天子,所以害怕了。請大王原諒。秦王對荊軻說:把秦舞陽捧的地圖拿來。荊軻送上地圖,秦王打開地圖,一把匕首露了出來。荊軻左手揪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拿起匕首就向秦王胸部刺去。秦王一驚,站了起來,掙斷了衣袖。秦王想拔劍,劍太長,又硬,一下子拔不出來。荊軻追刺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大臣們一時都驚愕得不知所措,而帶有武器的侍衛郎中又都在殿下,沒有詔諭不能上殿。情況太突然,來不及召郎中上殿,所以荊軻還在追逐秦王。侍醫夏無且首先清醒過來,提起手上的藥袋就向荊軻砸去,其它人叫喊道:大王背劍!秦王猛地將劍轉到背後,拔出劍就將荊軻的左腿砍斷。荊軻跪在地上,將匕首用力投向秦王。秦王一閃,匕首刺中殿上銅柱。秦王將荊軻連砍八劍。荊軻倚著柱子大笑,說:我之所以沒有成功,是想生擒你,以迫使你將諸侯的土地退還。郎中們衝上殿,將荊軻殺死。

荊軻刺秦沒有成功,但是他卻當之無愧四大刺客之首,他殺秦王一是報答太子丹的恩,二來他還另有想法,他想學曹沫脅迫齊恆公那樣逼迫秦王歸還諸侯土地。因為殺了一個秦王還會來第二個秦王,反到不如逼迫秦王簽下和約,就象他死前說的:“事所以不就,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所以說他是個有勇有謀的勇士,從這個意義上他更加是個愛國者,而非簡單一個刺客,不愧為刺客中的刺客。

順便還要提下他的好朋友高漸離。秦橫掃六合統一中國後,秦王知道高漸離的擊築水平天下一流,於是招他進宮,可秦王知道他和荊軻的關係,也怕他謀害自己,就將他的眼睛弄瞎了。可就這麼一個看起來毫無用處的瞎子,偷偷的將鉛塊灌於築中,並找機會築擊秦王,可惜未中,在秦王眾多衛士面前,追隨他朋友荊軻而去。

關於四大刺客,還有另外一說,那就是:聶政、專諸、豫讓、荊軻。加上司馬遷說的曹沫,可能版本就不一樣了,下面對豫讓和曹沫進行簡要介紹。

豫讓

豫讓是春秋晉國人,公元前453年,當時晉國有六大家族爭奪政權,豫讓曾經在範氏、中行氏手下工作,並沒有受到重視;後來投靠智伯,智伯非常看重他。

趙襄子與智伯之間有極深的仇怨,趙襄子聯合韓、魏二家,消滅智伯,並將他的頭骨拿來當酒杯。豫讓認為,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下定決心為智伯復仇。

他先是改變姓名,冒充罪犯,混進宮廷,企圖藉整修廁所的方式,以匕首刺殺趙襄子。可是趙襄子在上廁所時,突然有所警覺,命令手下將豫讓搜捕出來。趙襄子的左右隨從原想殺他,趙襄子卻認為豫讓肯為故主報仇,是個有義之人,便將他釋放。

豫讓仍不死心,為了改變相貌、聲音,不惜在全身塗抹上油漆、口裡吞下煤炭,喬裝成乞丐,找機會報仇。他的朋友勸他:「以你的才能,假如肯假裝投靠趙襄子,趙襄子一定會重用、親近你,那你豈不就有機會報仇了嗎?何必要這樣虐待自己呢?」豫讓卻說:「如果我向趙襄子投誠,我就應該對他忠誠,絕不能夠虛情假意,用這種卑鄙的手段。」豫讓還是要依照自己的方式完成復仇的使命。

有一次,機會來了,豫讓事先埋伏在一座橋下,準備在趙襄子過橋的時候刺殺他。趙襄子的馬卻突然驚跳起來,使得豫讓的計劃又再次失敗。捉了豫讓後,趙襄子責備他說:「你以前曾經在範氏和中行氏手下工作,智伯消滅了他們,你不但不為他們報仇,反而投靠了智伯;那麼,現在你也可以投靠我呀,為什麼一定要為智伯報仇呢?」豫讓說:「我在範氏、中行氏手下的時候,他們根本都不重視我,把我當成一般人;而智伯卻非常看重我,把我當成最優秀的人才,是我的知己,我非替他報仇不可!」

趙襄子聽了非常感慨,便說:「你對智伯,也算是仁至義盡了;而我,也放過你好幾次。這次,我不能再釋放你了,你好自為之吧!」

豫讓知道這一次是非死不可,於是就懇求趙襄子:「希望你能完成我最後一個心願,將你的衣服脫下來,讓我刺穿;這樣,我即使是死了,也不會有遺憾。」

趙襄子答應這樣的要求,豫讓拔劍,連刺了衣服三次,然後就自殺了。

豫讓身死的那一天,整個趙國的俠士,都為他痛哭流涕。

曹沫

曹沫,魯國人氏,以力大勇敢著稱。魯莊公對他很欣賞,任命他為將軍,同齊國交戰。未料三戰皆敗,魯公心怯,趕緊商議割地求和。但是並未責怪曹沫,仍用他為將。

齊桓公答應和魯在柯地會盟。正當魯公與桓公即將達成屈辱協議之時,曹沫手執匕首衝上前去,劫持了齊桓公。桓公左右恐傷到主公,不敢動作。桓公問:“你想怎樣?”曹沫說:“齊強魯弱,您恃強凌弱太過分了。大王您認為該怎麼辦呢?”桓公被迫答應盡數歸還侵奪魯國的土地。得到承諾後,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辭令如故。桓公惱羞成怒,想毀約食言,被管仲勸止。於是,不費吹灰之力,曹沫三戰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數歸還。

曹沫以其忠誠勇氣和不爛之舌,既要回了土地,又保全了性命,可謂績效顯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