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性侵受害者 創傷後應激反應更可怕(7)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臺灣自由作家林奕含根據自身經歷編寫而成。這部小說以極為細緻的工筆,刻畫出一個受性侵女孩的成長悲劇。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性侵受害者 創傷後應激反應更可怕(7)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創傷理論聚焦於創傷後應激反應及恢復過程。下面將結合創傷理論構架,從創傷來源、創傷痕跡、創傷恢復三個方面分析房思琪從創傷到走向毀滅的過程。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性侵受害者 創傷後應激反應更可怕(7)

思琪的創傷反應

兒童性侵犯的創傷經驗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會隨著個體的年齡、性格、教育、文化環境而改變。而站在創傷經歷的角度,經歷創傷後個體會在自我認知、心理及與人際關係上發生變化甚至是障礙。這種創傷後應激反應通常會體現為以下內容:自我隔離與集體疏離、過去與現在的斷裂、身份危機。

過去與現在的斷裂

正常的反應處理機制所往往無法處理創傷事件帶來的巨大沖擊。因而無法整合入主體正常認知系統的創傷記憶,往往會通過各種不規則、碎片化的方式強化受創者的創傷。

  • 走不出的夢魘

“五年,兩千個晚上,一模一樣的夢。”

  • 永久懷念的過去,望不到的將來

“我早已不是我自己了,那是我對自己的鄉愁。”

此外,這種對創傷記憶的整合失敗還體現在思琪對過去的懷念、對現在的否定、對未來的無望。在性侵事件發生之後,思琪覺得她再也不能正常的成長了,因而她想“自己前年教師節那時候已經死了。”過去的思琪是一個對文學充滿嚮往,對文字充滿信仰,夢想成為作家的小女孩,而一系列的性侵行為殘忍摧毀了思琪業已形成的價值體系,所以她才會將自己的淚水解釋為“我早已不是我自己了,那是我對自己的鄉愁。”,所以她才會覺得是文學辜負了她。而關於未來,思琪不是沒有想過,只是她對自己的否定,使她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去展望未來。既然人生已是一片黑色,那麼思琪的未來也不復存在:“她記得她有另一種未來,但是此刻的她是從前的她的贗品。”

(近期指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