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的端午,家家戶戶必備的這兩把草,原來有大作用!

端午節是中國人一年當中最隆重的節日之一,本來端午節為夏季的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一說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的忌日),與春節、中秋等節日同屬東亞文化圈的大中華地區及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的重要傳統節日。

你應該知道的端午,家家戶戶必備的這兩把草,原來有大作用!

農曆五月俗稱毒月,民間有“爛五月”之說,即農曆五月,衣物,木料,藤製品很容易受潮,變黴,腐爛。可見農曆五月,是一個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很容易繁殖的時候,也是五毒俱出時,五毒指的是蠍子、毒蛇、蜈蚣、蟾蜍、壁虎(也有說是蜘蛛),這五種動物是中國民間盛傳的五大毒物。恰逢這樣一個時節遇到一個重要的節日,怎麼辦,集中在這一天來辟邪啊!於是就有端午節這天門頭上插上菖蒲和艾草這一來由,以此來保護五毒之月不被邪氣所傷。民間還有說法在五毒月儘量減少啪啪啪的次數。

你應該知道的端午,家家戶戶必備的這兩把草,原來有大作用!

甚至在坊間流傳有“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

菖蒲有香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為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誌》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你應該知道的端午,家家戶戶必備的這兩把草,原來有大作用!

艾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從我國古代開始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也是因為它具備醫藥功能而來。

每年端午節這天,一些農戶大清早就推著整車艾草和菖蒲販賣,很快銷售一空,因為端午節這天掛菖蒲肯艾草一般在中午十二點前必須掛到門頭上,所以再晚一點也就賣不掉也無人買了。

你應該知道的端午,家家戶戶必備的這兩把草,原來有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