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資直企處理公共關係,孰優孰劣?

嘉賓介紹:

禹路 晨訊傳媒總裁

王玉霞 克緹國際董事副總裁

郅群 天津和治友德製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6月28日下午,圍繞“向新力——新需求,再出發”的會議主題,第11屆世界直銷品牌節五場專業論壇聯袂召開。在直銷公共關係論壇中,晨訊傳媒總裁禹路、克緹國際董事副總裁王玉霞、天津和治友德製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郅群,圍繞“內、外資直企處理公共關係,孰優孰劣?”展開討論。

內、外資直企處理公共關係,孰優孰劣?

以下是論壇整理文字:

主持人:在中國直銷裡,內資直企和外資直銷一直是行業人士喜歡拿來比較和討論的話題。在公共關係領域,因為內外資發展理念、企業文化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區別,導致他們在處理公共關係上的確存在差異,那麼內外資直銷企業在處理公共關係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郅群:感謝主辦方給我這次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和治友德的公共事務從獲牌開始也就兩年時間,經驗也比較薄弱。從申請牌照開始和商務部打交道,和工商總局打交道,和行業媒體打交道,如果說這兩年的心得,就像剛才王玉霞女士總結的那樣,很多事情就是一個字:“盯”。我們做事的時候,要跟一件事,比如擴區,就得盯和追,窮追猛打,有時候打電話不接,那就發短信,反正要聯繫上,要問到底什麼時候批下來。

在涉及到一些危機事件時,首先要做到真誠,讓對方瞭解企業的情況,企業也要明白問題在哪裡,要分析透徹和清楚,然後對症下藥。

還有一點是要徵求對方的建議,把自己放在剛接觸這個領域,還是處在學習階段的位置,用空杯的心態應對突發事件,雖然沒有大的問題,但是一定要真誠和謙卑,抱著學習的態度。

遇到危機的時候,不能慌,不能亂,更不能不能讓自己的思維隨著對方的思維走,要用另外的方法,也就是要加強應變的能力。

主持人:謝謝郅總的精彩分享。外資企業在公共關係上有哪些更好的經驗,可以讓內資企業借鑑呢?有請克緹國際董事副總裁王玉霞女士分享她的經驗。

王玉霞: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都是企業。在對外上,比如在政府公共關係上,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是一樣的。但是在對內上,更要讓老闆瞭解,包括美資企業、韓國企業、馬來西亞企業和臺資企業,臺灣雖然是同根同族,但他對中國大陸的一些理解和想法距離中國市場現實比較大。要說有所借鑑,我覺得對外內外資直銷企業都一樣,對內內資企業更要想辦法和老闆溝通,讓他來了解我們在公共關係上面對各個管理層,包括審批部門是怎樣做的,這樣才能給予我們更好的支持和幫助。

內、外資直企處理公共關係,孰優孰劣?

主持人:謝謝王總的精彩分享。公共關係是老闆負責制,把老闆的思想解決掉,很多工作就好做了。下面請晨訊傳媒總裁禹路分享他的思考。

禹路:我認為外資直企和內資直企在外事上的區別在於溝通路徑,以及拿預算的權利不同。在美資公司中,安利用的中國本土化人才,本土化程度高一點,但另外一些原來銷量很好的公司不見了,重要的原因就是無法融入中國本土的環境。剛才前面講的,做外事需要及時溝通。相對而言,外資中規中矩,強調流程,所以批預算比較慢,再加上老闆對中國國情不一定熟悉,溝通半徑很長,溝通成本很高,相比較而言,內資的老闆做外事的機制和溝通更靈活。這是我對內外資直企公共關係的判斷。

我認為在中國做公共關係,不論內外資直企,都要懂得把握全國性、區域性的政治題材,琢磨透這些可以幫助企業節省不少公共事務上的支出,包括媒體也一樣。最近有一些素材,比如精準扶貧,這是外事總監、公共關係總監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企業要把一些點線面摸清楚,搞清楚溯源,把公共關係的線理出來,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公關其實不是需要很多錢才能做,關鍵是要找到有利的題材,找到能讓相關方感興趣的題材,公關關係就很好做。

主持人:內資企業更靈活,因為老闆瞭解國情,不像外資企業要溝通,外資企業更會利用政治的題材,做大公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管內外資,還是要多聽高參的意見,有名人指路,對企業來說事半功倍,感謝三位的分享,讓大家在公共關係方面受益匪淺,讓我們知道對外如何更好地去做工作,也知道對內如何為企業獲得更好的工作環境和空間,這也是此次組委會主辦公共關係論壇的初衷,希望能和大家互通有無,能為各個行業和企業在公共關係方面更大的進步做出貢獻。

贏得政府與媒體信賴有五大“向新力”,這是組委會和一些專家瞭解之後所提出的。規範經營是第一,也是一切工作的基礎。保持與政府和企業的誠懇溝通,做好媒體關係與企業品牌建設的深度對接,建立專業化的公共關係團隊,制定科學合理的制度標準也是良好的公共關係不可缺少的部分。

謝謝大家!本次論壇到此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