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戰役指「揮」還是戰役指「導」?爲什麼?

逍遙騎士鄭義


這是兩個不同的軍事軍令用語,區別在於是否對戰場進行直接掌握和軍令直達參戰部隊,一般說來,戰役指導是戰役指揮的上級司令部或參謀部、對戰役提出指導性意見,但不插手下級司令部的具體戰役指揮。

以抗日戰爭中日雙方的指揮系統為例,蔣介石及其軍事幕僚通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部”,對各戰區大型戰役經常進行“戰役指導”,尤其涉及到戰區之間的協同時,這樣的指導更加頻繁;但戰役指揮是由各戰區分頭落實的,參謀總部不會把指令繞過戰區直接下達到集團軍、軍、師等。



不過蔣介石有個壞毛病,一著急就把指導變成了指揮,經常越級電示中央軍嫡系的參戰部隊軍事主官如何作戰,由於遠在重慶的軍委會並不準確瞭解戰場實際情況,一旦越級命令與戰區的指示相背,極易造成參戰部隊的無所適從,結果就是災難性的。

這方面日軍要好一些,上級司令部充分尊重戰役指揮官的戰役指揮權,比如駐武漢的第11軍發起的多次進攻戰役中,其頂頭上司“華中派遣軍司令部”只給出戰略上的“戰役指導”,並不干預軍司令官的“戰役指揮”,因為每次戰役發起後,第11軍司令部都要前移至岳陽,更能準確掌握戰場變化,保證指揮的靈活性和效率。



通常說來,戰役指揮機構第11軍司令部也要服從“華中派遣軍司令部”的戰役指導,因為上級司令部往往會從宏觀上對戰役提出指導性意見,考慮的因素更多,比如總體軍事態勢、後勤補給能力、甚至是國際形勢等,尤其一些絕密情況軍司令官是不瞭解的,傳達不到這一級。

舉個例子,第三次長沙會戰開始前,華中派遣軍給第11軍的戰役指導是牽制第九戰區主力,配合廣州方面日軍攻取香港,而並沒有要求必須佔領長沙。結果戰場實際指揮官阿南惟畿看見各部進展順利,臨時起意,在請示電沒有得到回覆的情況下,單方面命令各師團渡過汨羅江攻向長沙,終於鑽進了薛嶽的“天爐大陣”。



比較刺頭的是橫山勇,1944年日寇成立第六方面軍,以岡村寧次為司令官指揮第11軍和第20軍,橫山勇在桂柳會戰中多次違反方面軍司令部的戰役指導,指揮第11軍攻下桂林後直衝貴州,儘管戰果頗豐,卻嚴重破壞了岡村寧次的戰略佈署。不久,岡村寧次升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立馬就把橫山勇修理回本土,甚至連幾個主力師團長也一個不留全部換掉。

日本鬼子也是人,也有內部人事傾軋。



說嚴重點,蔣介石的這個壞毛病不僅在抗日戰爭中造成了不小損失,在解放戰爭中危害更大,使國民黨軍的嫡系部隊經常不把直屬上級司令部放在眼裡,一味只服從蔣介石的直接指揮,造成戰役指揮系統混亂複雜,打敗仗就是順理成章了。

學學西柏坡,只做大方向上的戰役指導,從不干涉各野戰軍的戰役指揮,淮海戰役中甚至專電總前委:“緊急情況下,你們可臨機決斷,不必請示”。

高下立判。


度度狼gg


按照軍事術語來說分為:戰略-戰役-戰術

戰略是國家元首級別的策略和最終達到的目的

戰役是為了達到所制定的策略和目的所實施的各各聯動

戰術是達成目的所進行的活動

以此來看:戰役是指揮而不是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