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策劃、遊戲設計、MC對接,《奔跑吧》編劇組大起底

看電視

從每期節目主題的策劃到每個遊戲的設計與測試,從與MC的溝通交流到穿插素人的合理配置,編劇的職責滲透入《奔跑吧》的方方面面。每一期精彩的節目,都源自編劇組頭腦風暴的無限創意與細緻入微的精益求精。

似乎說起編劇,人們都會聯想到影視劇,很難與綜藝節目掛鉤。

但實際上,編劇對一檔綜藝節目很重要,尤其是像《奔跑吧》這樣歷經六季的知名綜藝。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從每期節目主題的策劃到每個遊戲的設計與測試,從與MC的溝通交流到穿插素人的合理配置,編劇的職責滲透入節目的方方面面。

《奔跑吧》的編劇組由6人組成,主要以85後和90後為主,每兩期由一人負責,其餘人協作。

他們中既有相伴6季的老手,也有加入不久的新人,從起初在中國戶外真人秀的處女地上拓荒,到如今積累起豐富的經驗,可以說,每一期精彩的節目,都源自他們頭腦風暴的無限創意與細緻入微的精益求精。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他們對《奔跑吧》這檔節目,恰如錢穆在《國史大綱》上所言,懷著“溫情與敬意”。

“最大的變化就是不斷變化”

各領域汲取靈感,打造素人群像新模式

作為貫穿全六季的編劇,編劇組組長陳未央與《奔跑吧》相伴著一路走來,所有改變都看在眼裡。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早在第一季時,《奔跑吧》就將編劇與導演兩個工種完全分開,編劇偏策劃創意、導演負責執行的模式就此確立。

陳未央坦言,從第一季到第六季,編劇的狀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最初幾季由於剛剛起步,《奔跑吧》的編劇基本處於一種摸索的狀態,每期節目基本都是“三個遊戲+撕名牌”的模式。

從第三季開始,編劇們希望做出一些不同的東西,創新更為深入。“利莫里亞之戰”、“誰動了我的寶藏”與淘汰者被打上馬賽克等主題與設計應運而生。尤其是馬賽克的設定,當時在編劇會上一經提出,全體編劇都群情激動,覺得十分新穎,結果也確實得到了觀眾的熱烈反響。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而到了第五、六季,觀眾們明顯感覺出節目變得更接地氣、更有文化底蘊,包括黃河大合唱、走進聯合國、參與龍舟賽等,都是編劇們特意設計的主題。

用陳未央的話說,就是“返璞歸真”,他們希望主題和節目內容能既有“煙火氣”,又體現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奔跑吧》如何與時俱進,成為編劇們創新的重點。

而《奔跑吧》另一顯著的創新點,則是第六季比重明顯加重的素人成分。

在素人方面,陳未央覺得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以龍舟一期的許亞萍教練和聯合國那期的邵琦為代表,他們有強大的專業知識,編劇組只要與他們進行一定的溝通,剩餘的控場都可以放心交給他們。

比如龍舟那期,編劇組其實只設置了一個替補名額,而具體替補是誰則完全交給許亞萍決定。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另一類素人則以“腕力聯盟”和大同那期的百名工人為代表,編劇組會嚴格篩選登場人員,在交流時往往不會透露全部節目設計,而只是說“這次你們要展示腕力”,但具體如何展示則不會述說,因為這些素人與MC同為遊戲的一部分,有必要激發他們意想不到的節目效果。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最終,這些素人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陳未央看來,素人在綜藝節目中,必須要有自我的展示空間,才能算作真人秀的全新元素。而就結果來看,《奔跑吧》中的素人的確成為了另一個維度的獨特展現。

而能夠有如此源源不斷的新意,源自《奔跑吧》的編劇組平時對生活的豐富積累和吸收。

每一個編劇無論在微博、抖音或各國影視劇、綜藝、遊戲裡看到任何有趣的設計和點子,都會第一時間編劇群中,所有人再一同進行討論,思考如何將之契合於《奔跑吧》。這種分享與探討幾乎進入一種魔怔的狀態。

好比上一季的“觀眾的決定”,就源自一個編劇看了一部電影之後引發的靈感。編劇們討論了兩個月之久,終於將之轉化入節目之中。畢竟隨著節目越做越多,可用的點子也在不斷減少,編劇們必須更廣泛地涉獵各個領域,才能有不竭的靈感支撐節目創新的元素。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這看似難度頗大,但對陳未央等人而言,早已是一種習慣。正如她所言,“我們編劇接觸的最新鮮的東西、聽到的歌,所有東西第一反應都是:能不能轉化為節目。”

“有包含1500多個遊戲的遊戲庫”

遊戲設計通宵測試只為防“不測風雲”

王慈鳴隸屬於《奔跑吧》編劇組中一個較為特殊的部分,她是“遊戲組”的負責人,這個3人小組負責節目中所有遊戲的蒐集、改造、設計和測試。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為了保證六季節目的遊戲常玩常新,他們建立了一個遊戲庫,並從各種領域蒐集有趣的遊戲創意。

他們會在例會中將這些創意提出,經過嚴格的篩選,近一半的遊戲加入庫中,如今這個遊戲庫中已有1500多個遊戲。

待到每期節目的策劃會時,遊戲組便會從遊戲庫中挑選合適的遊戲加入節目。說起入選標準,王慈鳴認為“好玩”自然是首要標準。但“與主題契合度”、“MC的適應度”與“安全性”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比如說,在挑選遊戲時,要考慮到這個遊戲是否適合MC的發揮,奔跑類的遊戲會讓鹿晗、鄭愷出彩,體能類的遊戲能讓鄧超、李晨展現壯碩的身體,嘴炮類遊戲是陳赫、王祖藍髮揮的舞臺,燒腦類遊戲則能凸顯Angelababy的聰穎,諸如此類。

另外,遊戲組的另一項重要任務,那就是測試遊戲,保證遊戲的順利呈現和精彩趣味。

然而,測試並非萬全,天有不測風雲。比如在大同與百名素人的拔旗遊戲,在先前的測試中都非常順利,偏巧錄製當天下雨,地面溼滑,存在受傷的可能,於是遊戲組立即進行了調整。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王慈鳴坦言,天氣和場地是他們十分頭疼的因素。上一季在捷克的草地踩氣球遊戲環節,遊戲組在測試時就發現草地鬆軟溼滑。出於安全考慮,必須改換方案。

然而,錄製就在明天,於是當天下午全體編劇就開會商量新方案,最後決定將遊戲場地換到了另一塊較小但更為安全的地方進行,幾乎整個通宵一直在修改配套的遊戲方案。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測試遊戲不僅排除了危險,同時也是對遊戲趣味性的預檢。

王慈鳴就說,本季的“吹氣足球”在測試時就展現出極強的趣味性,果然在錄製時成為了一大亮點。

而有時,測試也無法測出意外的效果。當MC自己上場時,很可能就會出現獨特的節目效果。比如同樣在本季足球這一期,障礙跑落水遊戲中,遊戲組就不會料想到,還能有陳赫給杜江遞白毛巾這一出。當然,這種“不測風雲”也是遊戲組希望看到的。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至於《奔跑吧》的“招牌遊戲”撕名牌,王慈鳴承認在第六季中,確實有意減少了其次數。因為編劇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經歷多達幾十次的撕名牌後,觀眾是否還想看撕名牌。當美味佳餚變成家常便飯,觀眾自然會“膩味”。

事實證明,在足球這一期中,把原定的撕名牌換成跑男與300個孩子踢球后,收視率表現極佳。王慈鳴表示,不管是撕名牌還是其他遊戲,遊戲組的宗旨就是——“一定要貴精不貴多,一定要有新的創意在裡面,我們才會做。”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團隊精益求精,讓人無法得過且過”

MC嘉賓相得益彰,相互促進成長

92年出生的張博睿,是編劇組中最年輕的一位,雖然加入《奔跑吧》時間不長,但卻對如何與MC和素人交流深有體會。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他承認雖然在國內綜藝中,編劇與MC的接觸並不頻繁,但許多季的經驗還是讓編劇們對MC的性格和特長有一定了解,比如鄧超會有怎樣的表現,陳赫是否有發揮空間等等。編劇們會在劇本設計時對他們的性格和行為進行預設。

在聯合國一期中,由於瞭解到跑男們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編劇不僅對英文演講稿進行了簡化處理,還進行了預演。

編劇們會先試讀講稿,以測試講稿的難度。等到了錄製現場,如果MC們還是覺得稿子太難了,編劇既有能力繼續降低講稿的難度,比如簡化單詞與句式;也可以讓MC們增加與觀眾的互動,從而弱化演講本身的內容,畢竟互動也是演講效果的一部分,並且可以讓演講效果不減反增。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而在飛行嘉賓方面,張博睿覺得也同樣存在一個不斷創新、持續摸索的過程。比如在第六季的世界盃一期中,他就對作為飛行嘉賓的范志毅和李毅印象深刻。

一開始編劇們討論時,都對他們的期待值比較低,感覺他們屬於中年大叔,與往期帥哥美女為主的飛行嘉賓不太一樣,可能和跑男們玩不到一起。結果在錄製時發現,他們的效果遠超編劇的想象,倆人幾乎是自帶梗出場,幽默搞笑的風格為這期節目錦上添花。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這也讓編劇們意識到,其實不僅是素人與MC、飛行嘉賓與MC的化學反應,這也是節目還存在很大的挖掘空間,如果不進行嘗試,永遠也預料不到會有怎樣的效果。

可以說,如何讓MC與飛行嘉賓相得益彰,同樣是中國綜藝仍在探索的一個點,而要做到這一點,做到每一期節目都有新意、有立意,編劇組時常要經歷“昨天剛說的東西,今天就推翻了,明天又回到原點”的推敲過程。

張博睿承認剛開始,他對這種打磨感到很煩,但後來逐漸體會到,這正是追求完美的過程。

正如他剛加入《奔跑吧》時,瞭解並不多,認為這只是一個遊戲類的真人秀綜藝,但在對劇本的不斷雕琢之中,他發現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注重文化傳承的節目,並且對邏輯的嚴謹、對遊戲的貼合、對主題的深挖總是精益求精,《奔跑吧》是一檔力求完美的節目。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正如他說的,“能在這樣一個團隊工作,對我的成長很有幫助,這樣精益求精的團隊,讓人無法得過且過,逼你必須不斷完善劇本,也在完善著自己。”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