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造101》《嚮往的生活2》到《這就是鐵甲》,起底爆款綜藝後期

文 │ 夏天

不管觀眾是要“給後期寄刀片”還是“給後期加雞腿”,當我們談論一檔綜藝時,“後期”已經成為繞不開的話題。

从《创造101》《向往的生活2》到《这就是铁甲》,起底爆款综艺后期

伴隨著綜藝節目井噴式發展,後期製作行業也在專業化、市場化進程中大步邁進,功能和地位正不斷被重視和強化後期公司名字也由此頻頻浮現在公眾眼前,比如爆谷傳媒、星馳傳媒、BKW Studio(紅森林)、幻維數碼、千秋歲、深井文化、大千影業、黑驢傳媒等知名後期製作公司,它們都是多款爆款綜藝的幕後操刀手。

在這樣的背景下,“後期”正逐步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這些備受好評的綜藝後期是如何煉成的?屢次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剪輯風波又是因何導致的?後期對於一檔綜藝節目到底起著怎樣的作用?未來後期行業又將迎來什麼樣的變化?

帶著這些問題,骨朵採訪了網友口中的“神後期”團隊負責人:BKW Studio創始人徐冰、爆谷傳媒創始人莫文浩、大千影業後期總監趙林林。

从《创造101》《向往的生活2》到《这就是铁甲》,起底爆款综艺后期

優秀的後期是怎樣煉成的?

團隊協作

據爆谷傳媒莫文浩介紹,一檔完整的綜藝節目後期簡單來說需要歷經合版-初剪-精剪-包裝四步,初剪考驗剪輯師從海量素材中篩選有效素材的能力,精剪考驗剪輯師“講故事”的能力,包裝則更多涉及後期“創造力”及“想象力”部分,節目整體由後期導演把控,而每一環節的團隊協作都至關重要。

从《创造101》《向往的生活2》到《这就是铁甲》,起底爆款综艺后期

以由BKW負責後期製作的養成節目《創造101》為例,由於選手眾多,徐冰坦言,這是他們團隊自2012年以來接觸到的最大項目,“1分鐘成片要在8萬分鍾素材裡去找”,素材量相當於普通綜藝節目的30-40倍。為了完成這個項目,BKW投入100人,一期節目製作時長一個月,而在節目播出的中後期,由於涉及投票等因素,後期製作時間被壓縮為5-7天,這時候就需要靠“團隊的經驗和製作系統來調動工作人員的效率”。

挖掘人設

在綜藝節目裡“人設”塑造成功,對於明星和節目來說都是一種“雙贏”的效果。如何將嘉賓恰當的融入節目中,且展示出討觀眾喜歡的性格特色,考驗著後期製作團隊塑造“人設”的功力。

爆谷傳媒莫文浩是一名編劇出身的後期總導演,善於洞悉人物個性,在他看來,嘉賓對於後期而言,“你先要知道他是什麼樣的性格,會導致一個什麼樣的命運,你要衡量”,洞悉到嘉賓性格特徵後,“一個人一天會做十件事情,有兩樣事情是最能體現他性格的,我們只要把它抽出來。”

在塑造“人設”過程中,有的嘉賓屬性鮮明,不需要花費力氣就能尋找到,而有的則需要後期剪輯師富有洞察力的眼睛,深扒素材為人物梳理出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創造101》為例,BKW徐冰表示,其中熱度最高的兩位選手,楊超越與王菊,在人物處理上的方式就有所不同。

从《创造101》《向往的生活2》到《这就是铁甲》,起底爆款综艺后期

“楊超越她本身符合大眾審美的這樣一個角色。她的人物性格也是由她自己展現出來的。所以,她更偏向於在前端導入一個容易討觀眾喜歡的角色,而王菊則是在後端,在後期我們通過梳理過後,展現出來她的性格,讓觀眾記住她,對她產生一定印象,這種思路是不一樣的。一個是從前期導入,一個是從後期導入。”

要會“講故事”

談及一名優秀的剪輯師還需要具備什麼技能時,三位受訪者不約而同的提到了“講故事”的能力。大千影業趙林林解釋道,這與國內觀察類綜藝爆發式增長有關,與競技類綜藝不同,觀察類綜藝節目缺少設計感,更需要後期團隊細心觀察人物內在情緒,“講故事的能力”重要性由此凸顯。

而在國內,後期缺乏專業的培養機制,同時具備“講故事的能力”以及“後期技術能力”的人才屈指可數,爆谷傳媒莫文浩選擇將創意與技術分開,由技術人員執行技術層面的工作,由後期導演團隊負責“講故事”,出想法和創意。

在大千影業中,據總監趙林林透露,他們團隊中大部分小夥伴是編劇、編導專業出身。而老牌後期製作公司BKW在很早以前,就看重“講故事的能力”,徐冰表示,他一直想做的就是“後期中心制”,由後期來決定作品的命運和故事的走向把握,保留最終剪輯權。

延伸至“前端”

為了更好地把握節目思路,目前很多後期製作公司在製作流程上都深入到前端製作。比如有十多年真人秀製作經驗的BKW,所承接的後期項目都會涉足前期製作,徐冰表示,後期團隊中設有“場記”一職,比如在負責《創造101》項目時,場記在節目錄制現場全程跟進,瞭解各個環節,記錄重要事件,以運用到後期中。

从《创造101》《向往的生活2》到《这就是铁甲》,起底爆款综艺后期

而大千影業在負責《嚮往的生活2》《中餐廳2》等項目時,則是由

剪輯師在現場擔任“場記”工作,輪流蹲點,比如《嚮往的生活2》里人氣頗高的“尼古拉斯·彩燈”“小H”“點點”等小動物,就是剪輯師在擔任場記時“隨手盯著”,自然發掘出的有趣“人設”。爆谷傳媒莫文浩也表示,深入前端是團隊一直在努力嘗試做的事情,這對於節目組與後期團隊的溝通非常有幫助。

“從前期策劃開始便深度參與進去”正逐漸成為後期製作的常態模式。

真的存在“三分靠內容,七分靠後期”?

一檔綜藝節目爆火之後,不少觀眾喜歡將後期團隊送上神壇,給出“三分靠內容,七分靠後期”的高評價。然而對於來勢洶湧的讚美,三位的態度都相當剋制和冷靜,紛紛表示後期僅僅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

“真正好的作品,一定是有好的題材、有好的人物,在此基礎上,這個七分,好的後期才能發揮出來。”BKW徐冰坦言,如果項目本身處於金字塔的中部或者尾部,那可能前期三分,後期也是三分。

爆谷傳媒莫文浩告訴骨朵,這樣以偏概全的看法是由於大眾對後期工作不瞭解導致的,“有很多人在放大後期的能力,其實後期的權力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大”,他表示,除了創意上的突破,後期首先還是一門手活,需要時間,“就像做衣服,一天做出來的衣服,跟十天做出來的衣服完全不一樣,都可以穿,但價格不一樣,精細度不一樣,細節不一樣。”

从《创造101》《向往的生活2》到《这就是铁甲》,起底爆款综艺后期

“首先是節目要好看,前期錄製有這些優秀內容,後期才有可能呈現出來,沒有這些內容,就是無源之水,後期你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大千影業趙林林也發表了類似的觀點。

據他透露,國內綜藝節目仍存在節目前期策劃不成熟的狀況,找來嘉賓後,放任嘉賓自由發揮,沒有編導設計,也不知如何呈現,只是將節目錄制好後交由後期,“這樣後期在製作上就會困難重重。”

他以好評如潮的《嚮往的生活2》為例,“節目組在前期做了很多設計工作,使得錄製內容密度特別高,每期剪輯完90分鐘,還能有60分鐘用做花絮宣傳,依然很好看。”

儘管《嚮往的生活》後期屢次被觀眾表示“加雞腿”,作為幕後工作者,趙林林的態度坦然,“所有的節目只有好看了以後,你才會被別人挖掘出後期是不錯的,是可以加雞腿的。這個節目前提是得好看。”

剪輯風波都是後期的鍋?

在5月、6月熱播的綜藝節目中,剪輯風波事件層出不窮,粉絲常因為節目呈現出的“不完美”偶像形象,表示要“給後期寄刀片”。對此,爆谷傳媒莫文浩從專業角度發表了看法,“我們肯定是想保護每一個藝人的,不要說藝人,哪怕是素人,

但凡在這個節目裡面的人,我們都會想保護,就是想體現她們好的地方出來。”

編劇出身的莫文浩,對於人物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在他看來,性格是中性的,沒有好壞之分。“人最珍貴的地方在於他有缺點,但是他勇於去面對,去克服,這個才是我們每個人的命題。所以我們在這些人中,會找到他們的優點放大,但他們有缺點的地方,我們也想保留,讓他有機會去克服,這樣才能讓這個人才更真實,這個故事才會更吸引人。”

从《创造101》《向往的生活2》到《这就是铁甲》,起底爆款综艺后期

而節目中的人物在性格展現與“缺點”克服的過程中,人物才顯得真實而立體,觀眾看到更為豐滿的人物,粉絲也能從中發現偶像新的一面,從而與偶像產生更為深層次的情感羈絆。

對於粉絲不買賬的情況,莫文浩表示,“節目可能鋪墊到第三期,有一個人物的反轉,講他怎麼克服這個東西。但是如果粉絲看完第一期,等不到第三期,那他們就會覺得節目沒有交代,只是在黑他,但其實說實在,後期肯定會幫他,肯定不會陷害人。”

而對於頻頻出現的剪輯風波,趙林林則表示,其實節目每個節點都會涉及審查,“片子最終的呈現是集合各方面的意見的,不是屬於單純地由後期來決定。”他坦言,後期的決定性相對來講沒有網友理解得那麼強。而在BKW徐冰看來,出現剪輯風波有可能是因為後期時間不充足,在檢查或溝通環節出了問題。

後期將會以一種怎樣的方式存在?

對於如今綜藝節目後期存在感越來越強的現象,有業內人士表示後期正在“喧賓奪主”,

“削減剪輯痕跡,讓技法迴歸故事本身”才是綜藝後期製作在今後應該著重去考慮的問題,而與之相反的,在熱播綜藝節目中,開始出現前期、後期工作人員在鏡頭前分享剪輯思路的新形式,這不禁讓人好奇,在未來“後期”將會以一種怎樣的方式存在?

大千影業趙林林表示,他更贊同前者的觀點,“剪輯其實叫“看不見的人”,不讓你看到剪輯痕跡,讓觀眾看起來特別流暢,讓你發現不到其實這個東西是已經經過剪輯過的。”在他看來,在觀察類的綜藝節目中,觀眾觀看節目時需要沉浸感,“我們不能把這種沉浸感打破掉”。

“就是踏踏實實講好故事就好了。”對於上述兩種觀點,BKW徐冰表示不予置評,在他看來,後期僅是產業鏈上的一條分支,不具備獨立存在的能力。不管後期如何發展,“後期需要在講故事的手法上不斷創新和學會講故事,這才是綜藝裡面最難的。”

从《创造101》《向往的生活2》到《这就是铁甲》,起底爆款综艺后期

在爆谷傳媒莫文浩看來,“得看如何把握‘度’,不管是編劇、攝影、後期,每一個環節做得太有痕跡,對於觀眾而言都是一種干擾,讓製作的每個環節如何不著痕跡的做到效果才是後期的價值所在。”,他坦言,國內綜藝節目突然暴增,而人才培養機制跟不上,國內剪輯師的整體水平還有很大上升空間。

在業內,一個優秀剪輯師的培養時間至少需要5年,入行2至3年後才能在節目中做剪輯工作。慢速的人才培養遠不能承載綜藝節目的快速發展。莫文浩表示,其實在後期工作中經驗非常重要,“業內因為製作時間短,需要的人手太多,目前很多時候是最年輕的人在做最需要經驗的事。”

在趙林林看來,人才培養機制跟不上,也是目前國內綜藝項目存在高精密度分工的原因。

與國內前期、後期團隊分開不同,在綜藝市場發達的韓國,“人才培養是匹配製的,錄完節目以後,他自己在後期操作,就相對更有方向。”他表示,在國內綜藝節目市場裡,目前存在前期與後期脫節的情況,前期導演不與後期溝通就將素材交接給後期,等成片出來以後,後期再跟總導演對接節目思路。“中國綜藝市場發展太快,人才培養這塊是有些欠缺的。”

从《创造101》《向往的生活2》到《这就是铁甲》,起底爆款综艺后期从《创造101》《向往的生活2》到《这就是铁甲》,起底爆款综艺后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