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被騙1.5萬 還不張點記性嗎?

近日,一條新聞竄上熱搜,河北石家莊,一位女士網購了一條褲子,後她接到“賣家”電話,稱褲子質量有問題,可以退款。段女士按對方說的方法操作,卻被騙1.5萬。

這樣的新聞真是年年有,但還是有人不停的上當受騙。為了讓大家能夠跳開騙子的陷阱,阿貸整理了一套詳細的防騙秘籍,如果這樣還能被騙子套路,阿貸也只能表示無能為力了。

網購被騙1.5萬 還不張點記性嗎?

給上班的小夥伴們:

2、醫保、社保詐騙。犯罪分子冒充社保、醫保中心工作人員,謊稱受害人醫保、社保出現異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洗錢、制販毒等犯罪,之後冒充司法機關工作人員以公正調查,便於核查為由,誘騙受害人向所謂的“安全賬戶”匯款實施詐騙。

3、高薪招聘詐騙。犯罪分子通過群發信息,以月工資數萬元的高薪招聘某類專業人士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點面試,隨後以培訓費、服裝費、保證金等名義實施詐騙。

給愛剁手的馬伕人們:

1、退款詐騙。犯罪分子冒充淘寶等公司客服撥打電話或者發送短信謊稱受害人拍下的貨品缺貨,需要退款,要求購買者提供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實施詐騙。

2、購物退稅詐騙。犯罪分子事先獲取到事主購買房產、汽車等信息後,以稅收政策調整,可辦理退稅為由,誘騙事主到ATM機上實施轉賬操作,將卡內存款轉入騙子指定賬戶。

3、網絡購物詐騙。犯罪分子開設虛假購物網站或淘寶店鋪,一旦事主下單購買商品,便稱系統故障,訂單出現問題,需要重新激活。隨後,通過QQ發送虛假激活網址,受害人填寫好淘寶賬號、銀行卡號、密碼及驗證碼後,卡上金額即被划走。

4、低價購物詐騙。犯罪分子通過互聯網、手機短信發佈二手車、二手電腦、海關沒收的物品等轉讓信息,一旦事主與其聯繫,即以“繳納定金”、“交易稅手續費”等方式騙取錢財。

給人美心善的小可愛們:

2、虛構綁架詐騙。犯罪分子虛構事主親友被綁架,如要解救人質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賬戶並不能報警,否則撕票。當事人往往因情況緊急,不知所措,按照嫌疑人指示將錢款打入賬戶。3、補助、救助、助學金詐騙。犯罪分子冒充民政、殘聯等單位工作人員,向殘疾人員、困難群眾、學生家長打電話、發短信,謊稱可以領取補助金、救助金、助學金,要其提供銀行卡號,然後以資金到帳查詢為由,指令其在自動取款機上進入英文界面操作,將錢轉走。

阿貸有話說:騙子的套路雖然多,但是隻要謹記一點,不要輕信別人發給你的付款鏈接,不要在陌生網站隨意填寫銀行賬號、支付密碼等重要信息。阿貸還想說,暫時不用的閒錢可以在貸財行投資,安全放心、投資回報也比銀行利息高出許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