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同的防守情況,應該怎樣上籃?

面對不同的防守情況,應該怎樣上籃?

大家好,我是霍伊。

大部分球員的運球移動速度遠遠不如無球移動的速度「持球移動」,採用運球的方式移動難以擺脫無球移動的防守者。所以進攻者應該最大化利用好持球兩步移動,同時結合運球移動完成突破。

持球兩步移動是指上籃前的收球一步和前跨一步,霍伊不再老生常談了。比較傳統單一,根深蒂固的思想這兩步用於過人後加速。進攻者通過運球過人,再採用持球兩步移動加速衝擊籃筐。但這只是最基礎的持球移動方式,並沒有最大化利用。

想要充分發揮持球移動的作用,就得根據場上防守者的情況做出正確的選擇。其一當防守者站位過於靠前,搶斷防守傾向較為明顯,則可採用上段所說的運球過人後,持球移動加速迅速擺脫身後的防守者。

面對不同的防守情況,應該怎樣上籃?

持球移動用於加速

其二如果防守者站位適當「半步或一步距離」,腳步移動速度快,貼防能力強,無搶斷傾向。進攻者應該通過運球后找到狹小的突破空間「縱向移動的路徑」,再採用持球移動「重心更穩,便於發力」與防守者發生身體對抗,將突破空間“撕”開,讓身體更容易突破防守。

面對不同的防守情況,應該怎樣上籃?

持球移動用於衝擊防守,製造突破空間

其三進攻者沒有足夠的投籃威脅,防守者站位過於靠後,伺機等待封蓋。進攻者可快速運球前進壓縮攻防雙方的距離,在合適的距離期間採用持球移動完成二次變向,繞至進行另側完成上籃。

面對不同的防守情況,應該怎樣上籃?

持球移動用於變向

以上三種持球移動腳步足以面對大多數防守情況。需要注意的是進攻者持球移動的過程中,籃球的位置過於暴露容易遭到協防者切球搶斷。所以我們也應該採用不同的持球姿勢,對籃球進行保護。

其一上方護球,進攻者持球移動時雙手將籃球高舉,利用高度優勢進行過頂護球。面對身高臂展亞於自己的防守者,上方護球的方式常常能起到不錯的護球效果。

面對不同的防守情況,應該怎樣上籃?

上方護球姿勢

其二環抱護球,進攻者雙手將籃球死死抱住,持球移動時就算防守者能夠接觸籃球,也無法將其搶斷。通常在防守密集區域進行突破,環抱護球的方式十分奏效。

面對不同的防守情況,應該怎樣上籃?

環抱護球姿勢

其三前伸護球,進攻者持球移動時,用雙手將籃球向前伸展,讓防守者難以觸碰到手中的籃球。常見於進攻者面對前方空曠,已經完成過人,或正在進行過人採用前伸護球的方式,將籃球位於安全的位置。

面對不同的防守情況,應該怎樣上籃?

前伸護球姿勢

其四下方護球,進攻者雙手將籃球向下伸展,利用低重心的優勢進行低角度護球。下方護球常常讓臂展較長,身高,重心偏高的防守者“鞭長莫及”。

面對不同的防守情況,應該怎樣上籃?

下方護球姿勢

一名優秀的“腳踝終結者”,在防守情況複雜多變的球場上,應該迅速的選擇持球移動方式,以及護球姿勢組成合適的上籃動作進行得分。而不是盲目的,機械化的進行上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