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運環保凱迪生態等接連爆發債務違約 民企成重災區

去槓桿背景下,債務危機在環保上市公司領域爆發。

截至2018年7月,盛運環保(3.680, -0.26, -6.60%)(股票 代 碼 :300090)、 神 霧 環 保(300156)、凱迪生態(000939)接連爆發債務違約,盾安環境(6.400, 0.00, 0.00%)控股股東盾安集團則更是爆出了450億元債務危機等。

中國工業環保促進會化工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總幹事李小平說,長期以來,不少環保企業無序的規模擴張以及大量的環保項目墊資建設,致使企業深陷債務困境而難以脫身。

7月5日,新時代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宏觀分析師文思佶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在國家政策驅動下,環保行業整體規模高速擴張。由於其依賴於發債,在2016年發行了大量信用債,這直接導致2018年面臨回售與到期的較大壓力。

“目前處於‘穩槓桿’環境中,並無寬鬆政策出臺,對於待償債務壓力較大的環保企業來說,仍存在違約可能性”,文思佶說。

不過,7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債券通”週年討論會上表示,今年前5月,整個中國債市違約率僅為0.39%,這明顯低於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4%,也明顯低於國際債券市場違約率水平1.2%-2.08%。所以要非常客觀、冷靜地來看待債券市場的違約問題。

盛运环保凯迪生态等接连爆发债务违约 民企成重灾区

持續升溫的債務危機

這場環保債危機仍在蔓延,一系列違約“地雷”密集“爆炸”。

根據大智慧(3.780, 0.01, 0.27%)數據,今年前6月,中國債券市場共有23只債券實質性違約,涉及16家企業主體。除以前年度有違約記錄的企業外,今年以來新增了7家。

民營環保上市公司成為“重災區”,頻現債務違約,*ST凱迪(3.000, -0.16, -5.06%)、神霧環保(5.870, 0.01, 0.17%)皆在其中。經濟觀察報統計發現,這兩家企業債券違約總額達18.06億元,約佔民營企業債券違約總額的四分之一。

據Wind數據統計,2018年一季度,神霧環保資產負債率為60.91%,*ST凱迪資產負債率為72.58%,盛運環保資產負債率為72.57%,東方園林(14.970, 0.00, 0.00%)(002310)資產負債率為70.1%。上述企業今年一季度應付債券分別為4.43億元、1.9億元、9.73億元、21.87億元。而今年一季度環保行業資產負債率在50.58%水平,所有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在41.92%左右。

從衡量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流動比率(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比率)來看,今年一季度,神霧環保、*ST凱迪、盛運環保以及東方園林分別為1.86、0.65、1.14、1.03,均低於2。

一般而言,流動比率越高,企業資產變現能力越強,短期償債能力亦越強;反之則弱。流動比率在2:1以上表示流動資產是流動負債的兩倍,即使流動資產有一半在短期內不能變現,也能保證全部流動負債得到償還。

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今年一季度神霧環保(4.05億元)同比下降249.14%,*ST凱迪(-3.62億元)、盛運環保(-1.02億元),也分別同比下降542.16%和25%。

不僅如此,從盈利能力看,神霧環保和*ST凱迪亦均呈下降趨勢,其中後者今年一季度淨利潤-2.9億元,同比下降368.73%;總營收7.1億元,同比下降28.03%。而盛運環保一季度淨利潤(0.08億元)同比小幅上漲13.63%,2017年淨利潤(-13.18億元)同比降幅達1207.14%。

近日,*ST凱迪發佈了2018年中報預告,表示由於債務違約,發生多起訴訟、仲裁,導致銀行賬戶被凍結,一些生物質電廠停產,發電量及收入大幅下降,公司財務費用過高。預計2018年1-6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7億元至-5.8億元,同比降幅-644.76%至-551.37%。

根據*ST凱迪7月4日公告,截至6月15日,公司到期未清償債務總計29.8億元。部分債權人已採取了提取訴訟、仲裁、凍結銀行賬戶或資產等措施。並且公告稱未來*ST凱迪可能會面臨支付相關違約金、滯納金、罰息等情況,財務費用會增加,資金緊張局面將加劇。

而神霧環保今年更是問題不斷,屢爆債務問題。根據其3月14日公告,神霧環保應於2018年3月14日前支付其2016年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下稱“16環保債”)的回售本息合計約4.86億元,但因流動資金較為緊張,未能如期兌付回售本利。

除此之外,神霧環保去年向南京銀行(7.690, 0.00, 0.00%)北京西壩河支行借入期限為一年的1億元資金,也在今年5月18日公告稱由於流動性趨緊,資金短缺,無法按時償付該筆貸款,宣佈逾期。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神霧環保淨利潤、總營收均大幅下降。其中淨利潤-5906.75萬元,同比下降158.15%;總營收6632.68萬元,同比下降90.06%。而應收賬款(20.37億元)和應付賬款(14.01億元)卻出現上漲,分別同比增長 61.92%、91.39%。

經濟觀察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一季度神霧環保應付職工薪酬(3122.25萬元)和應付利息(4612.53萬元)上漲更為明顯,同比分別增長達539.4%、1396.99%。

神霧環保控股股東為神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神霧集團”)。該集團今年初因陷資金鍊斷裂危機,2017年年報延後近兩個月,於6月19日才披露。其披露的信息顯示,神霧集團去年淨虧超10億元,流動負債暴漲133倍。所以其不得不把“確定回款”作為現階段首要任務,該集團表示將積極催收賬款,引入戰略投資以緩解危機。今年3月,該集團公佈戰投規模達50-70億元,以增資擴股形式融資。

神霧環保7月2日公告稱,集團引入戰投工作仍在推進中。前期以上海圖世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為代表的民企領投,後續主要以大型國企、央企為主。截至目前,公司資金流動性緊張問題仍未徹底解決。

除*ST凱迪、神霧環保外,安徽盛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盛運環保”)債務危機也較為突出。其7月9日公告稱,截至目前,公司到期未清償債務合計8.87億元。公司可能會因逾期債務面臨訴訟、仲裁、銀行賬戶被凍結、資產被凍結等風險,可能將會影響到公司生產經營和業務開展,增加財務費用,加劇資金緊張狀況。

7月13日,盛運環保公佈了2018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今年1-6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300萬元至-8800萬元,同比變動-268.23%至-259.19%。今年上半年,預計非經常性損益對淨利潤的影響金額為500萬元。

盛運環保在其業績預告中解釋稱,這主要是由於去年底以來公司陷入較大債務危機,流動性嚴重不足,公司項目建設基本處於停頓狀態,營收大幅下降,而三項費用同步卻有所增長。不過,目前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在積極對盛運環保重整開展工作,相關項目建設逐步恢復。

新三板掛牌的藍天環保(430263),也面臨著嚴重的債務危機。7月5日,藍天環保公告稱,公司股票轉讓被實施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自明日起變更為“ST藍天”。次日上午,藍天環保確已戴帽“ST”。

藍天環保公告稱,存在“大部分銀行賬戶被法院凍結、大量逾期未償還債務、自有資金不足、無法正常經營、實控人股權被質押”等狀況,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藍天環保確認其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6月29日,藍天環保踩線發佈2017年財報,業績大幅下滑。去年淨利潤0.19億元,同比下降57.73%;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45.58萬元,同比下降達99.25%。去年應收賬款(1.12億元)與流動負債(2.77億元),卻同比分別增長 201.1%、83.44%。

藍天環保內部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說,此前公司借錢太多,現在資金狀況、債務問題特別嚴重。

值得注意的是,藍天環保是2017年首家發行創新創業可轉換公司債券的公司,但僅三個月後,經營就爆出問題。今年4月底,藍天環保及其子公司待償還銀行貸款、融資租賃款累計19筆,待償還本金餘額3.11億元,其中涉及1.57億本息將於今年1月至12月陸續到期待償還,且尚未償還。部分債權人已對其及相關主體提起訴訟。

融資難度上升

在北京清新環境(11.450, 0.00, 0.00%)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李其林看來,此前環保行業集中發債,陸續迎來了債務清算期。今年以來,債務違約、發債遇冷、資金鍊危機等問題頻現,環保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在金融去槓桿背景下,作為高度依賴資金的環保行業,不可避免會受到政策影響。

環保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更是與多家環保上市公司緊密相關。文思佶說,中國環保企業普遍採用PPP模式,投資期限長且規模較大,企業發展甚至生存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融資環境。2016年年底,國家開始金融去槓桿,導致資金面大幅收緊,企業融資成本有所提升。

在業內專家看來,環保企業做工程特別是PPP項目,單個項目體量往往特別大,幾億元甚至上十億元的項目很常見。公司要做大,就需要大量資金墊資方能進行。而環保企業面臨的問題是:回款期會很長,再疊加,現階段資金成本越來越高,融資難度加大,資金問題一直困擾著企業。

李小平也表示,“目前,PPP已成為很多環保上市公司很難受的領域。很多投資的高成本是目前不少環保企業出現債務危機的根源之一。這是個導火索,可能會蔓延出很多問題來。”

一位業內分析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今年國家去槓桿力度加大,監管趨嚴,再融資難度急劇上升。一些企業的流動資金減少,償債能力明顯下降。

該人士認為,環保債違約與制度無關,問題主要出在企業運作經營和戰略思路上。“很多債務違約問題是人為原因造成的,主要是企業對規則和規律的漠視。人災大於天禍。表面上看起來是一種投資的失敗,實質上是漠視規則、盲目擴張等一系列人為原因造成的。”

文思佶對經濟觀察報說,對外部融資環境較敏感的環保企業受到的影響較大。此前受政策鼓勵及利潤驅使,大量國企加入環保行業,直接導致競爭加劇,壓縮了部分民企業務和利潤空間。今年以來,信用債違約事件頻繁發生於民企中,其發債成本與難度正在加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