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0後大學生接力老一代鄉醫,撐起130公里外大山裡的醫療需求

距離市區130公里外,綿延的大山之中,年逾七旬的幾位老村醫曾撐起懷柔長哨營鄉6000多名村民的醫療需求。2010年,年輕的懷柔姑娘韓芳大學畢業後,一頭扎進偏僻的大山裡,接棒成為深山裡的新村醫。接下來的幾年陸續有大學生來到深山,現在這支大學生村醫的隊伍成員已經達到了8名,大半都是90後。

初夏時節山裡的清晨來的格外早,天剛矇矇亮,衛生服務站的門口已有七八位村民帶著小板凳排成一溜。半小時的工夫,這一天的50個號已經全部售罄。8點多一點,家住懷柔城區的韓芳坐著班車趕到了衛生站,手裡還拎著一袋包子和一杯豆漿。“喲,您來得可真早,咱一個個來,這就開始。”她嘴裡叼著半個包子,著急忙慌地從兜裡掏鑰匙開門。“閨女別急,你先把飯吃了,吃快了對胃不好,慢著點別噎著了。”排到第一號的彭阿姨沒有催著小大夫看診,而是忙活著給韓芳倒熱水。

三兩口嚥下包子,她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大爺,眼睛還癢嗎?這周眼藥水按時上了嗎?”“您這血糖可又高了,是不是沒管住嘴,這兩天又吃啥好吃的了?”進屋的患者還沒開口,韓芳已經熟悉地開始問診。不時還能收到村民從家裡帶來的小禮物,一個上午的診療時間結束,她的桌上已經攢了一小堆零食,紅薯幹、花生、櫻桃、栗子等,品種繁多。

小韓大夫的從醫之路,卻不是一開始就如此順利。八年前,從天津中醫藥大學畢業的韓芳第一回坐進衛生服務站,村裡人悄悄議論:“這麼年輕,剛畢業吧,能治好病嗎?”在衛生站轉了一圈,韓芳更是感到頭疼,大型的檢查設備幾乎沒有,只能進行最簡單的血尿化驗、心電圖等,藥房裡的中藥不多,種類也不算全。有一回,韓芳在巡診的時候無意間發現,自己很久前開的藥沒開封,被扔在櫃子角落,上面還積了一層灰。“心裡確實有點難受,但也能理解。”韓芳低沉了沒多久,開始埋頭苦學,“作為一名醫生,本事才是硬道理。”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她利用各種渠道努力學習醫學知識,陸續通過了營養師、初級藥師、執業藥師等專業考試。慢慢地,小韓大夫的名氣越來越大。石景山的一位患者眼睛腫得封住了視線,四處求醫不見好轉,在韓芳的調理下,一年半的時間已經基本痊癒。村裡一位小姑娘會突發血小板急劇減少,多處求醫也找不到病因,在韓芳的努力下她的病情如今已基本穩定。

隨著韓芳的醫術越來越好,大家都以為小韓大夫指定待不久,可她卻絲毫沒有放棄村醫這個身份的打算。“山裡百姓看病太難了,他們需要我。”韓芳這一干,就是整整八年。如今,韓芳早已不是鄉里唯一的大學生村醫,每年都有新的大學生加入,目前衛生站有8位醫生,最小的姑娘是個名副其實的95後,剛滿21歲。

層巒疊嶂的群山中,這些20出頭的年輕人正為鄉村醫療事業帶來新的活力。未來,還將有更多的大學生投身鄉村醫療建設工作中來。據懷柔區衛生計生委介紹,利用首都醫科大學的鄉村醫生學歷教育的資源優勢,與區教委、首都醫科大學等單位合作出臺的一項新政策,通過定單式培養的方式,招收高考定向生,去年首批17名學生已經順利入學,預計2020年可以入職鄉村醫生崗位,為更多的村民提供服務。今年又有9名學生簽訂協議,參加鄉村醫生定向培養計劃。

“首都中醫”ID:

bjtcm010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