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0后大学生接力老一代乡医,撑起130公里外大山里的医疗需求

距离市区130公里外,绵延的大山之中,年逾七旬的几位老村医曾撑起怀柔长哨营乡6000多名村民的医疗需求。2010年,年轻的怀柔姑娘韩芳大学毕业后,一头扎进偏僻的大山里,接棒成为深山里的新村医。接下来的几年陆续有大学生来到深山,现在这支大学生村医的队伍成员已经达到了8名,大半都是90后。

初夏时节山里的清晨来的格外早,天刚蒙蒙亮,卫生服务站的门口已有七八位村民带着小板凳排成一溜。半小时的工夫,这一天的50个号已经全部售罄。8点多一点,家住怀柔城区的韩芳坐着班车赶到了卫生站,手里还拎着一袋包子和一杯豆浆。“哟,您来得可真早,咱一个个来,这就开始。”她嘴里叼着半个包子,着急忙慌地从兜里掏钥匙开门。“闺女别急,你先把饭吃了,吃快了对胃不好,慢着点别噎着了。”排到第一号的彭阿姨没有催着小大夫看诊,而是忙活着给韩芳倒热水。

三两口咽下包子,她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大爷,眼睛还痒吗?这周眼药水按时上了吗?”“您这血糖可又高了,是不是没管住嘴,这两天又吃啥好吃的了?”进屋的患者还没开口,韩芳已经熟悉地开始问诊。不时还能收到村民从家里带来的小礼物,一个上午的诊疗时间结束,她的桌上已经攒了一小堆零食,红薯干、花生、樱桃、栗子等,品种繁多。

小韩大夫的从医之路,却不是一开始就如此顺利。八年前,从天津中医药大学毕业的韩芳第一回坐进卫生服务站,村里人悄悄议论:“这么年轻,刚毕业吧,能治好病吗?”在卫生站转了一圈,韩芳更是感到头疼,大型的检查设备几乎没有,只能进行最简单的血尿化验、心电图等,药房里的中药不多,种类也不算全。有一回,韩芳在巡诊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自己很久前开的药没开封,被扔在柜子角落,上面还积了一层灰。“心里确实有点难受,但也能理解。”韩芳低沉了没多久,开始埋头苦学,“作为一名医生,本事才是硬道理。”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她利用各种渠道努力学习医学知识,陆续通过了营养师、初级药师、执业药师等专业考试。慢慢地,小韩大夫的名气越来越大。石景山的一位患者眼睛肿得封住了视线,四处求医不见好转,在韩芳的调理下,一年半的时间已经基本痊愈。村里一位小姑娘会突发血小板急剧减少,多处求医也找不到病因,在韩芳的努力下她的病情如今已基本稳定。

随着韩芳的医术越来越好,大家都以为小韩大夫指定待不久,可她却丝毫没有放弃村医这个身份的打算。“山里百姓看病太难了,他们需要我。”韩芳这一干,就是整整八年。如今,韩芳早已不是乡里唯一的大学生村医,每年都有新的大学生加入,目前卫生站有8位医生,最小的姑娘是个名副其实的95后,刚满21岁。

层峦叠嶂的群山中,这些20出头的年轻人正为乡村医疗事业带来新的活力。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乡村医疗建设工作中来。据怀柔区卫生计生委介绍,利用首都医科大学的乡村医生学历教育的资源优势,与区教委、首都医科大学等单位合作出台的一项新政策,通过定单式培养的方式,招收高考定向生,去年首批17名学生已经顺利入学,预计2020年可以入职乡村医生岗位,为更多的村民提供服务。今年又有9名学生签订协议,参加乡村医生定向培养计划。

“首都中医”ID:

bjtcm010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