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的焦仲卿與劉蘭芝,爲何成爲了中國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東漢末年,廬江郡(大致是如今安徽省廬江縣、潛山縣與舒城縣一帶)有個抄寫文書的小吏叫焦仲卿。

他的家中除了寡母和年幼的妹妹外,還有一個新婚的嬌妻。妻子嫁與他時正值17歲芳齡,知書賢惠且善於持家。

這對夫妻的故事,被記錄在樂府詩的一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中,其原題是《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東漢末年的焦仲卿與劉蘭芝,為何成為了中國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樂府詩是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多采集的是民歌,是由漢王朝時設立的一個音樂機構——樂府,逐漸轉變而來。至今保存的五六十首民歌,均反映了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

焦仲卿的妻子劉蘭芝在《孔雀東南飛》中,被這樣描寫: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kōng hóu),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

她在十三歲時,就能紡織精美的白娟,十四歲學會了量體裁衣,十五歲會彈箜篌,十六歲能誦讀詩書。十七歲成為人婦,心中卻常常感到痛苦和悲傷。

從這段描述中不難看出劉蘭芝的人生經歷——為女時,年年掌握一項技能,算得上是“能文能武”之人。放在如今,也應是一位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能幹女性。但嫁為人婦後,她開始有了煩惱,與悲苦為伴。

老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特別是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封建年代,一個女子的命運總同她的夫婿息息相關。有些女子嫁為人婦後,可能會越來越好,而有些,則會是苦難的開始。

劉蘭芝屬於後者。但她的悲苦不是來自於丈夫,而是與婆婆之間的關係。在封建社會里,婆婆對媳婦的命運更有著“生殺大權”。

東漢末年的焦仲卿與劉蘭芝,為何成為了中國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焦仲卿平時不常回家,在太守府忙於工作。劉蘭芝獨守空房,盡著自己的本份——每天丑時(1-3時)就上機織綢,三天就能織好五匹綢子。但即便如此,也難討到婆婆的歡喜,還時常被責怪織得慢,不夠用心。

丈夫難得回家一趟,夫妻二人見了面,劉蘭芝忍不住向丈夫訴苦:

三天就織成五匹綢子,婆婆仍然嫌我織得慢。並不是因為我織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婦難做啊!我既然擔當不了(您家的)使喚,白白留著也沒有什麼用。(您)現在就可以去稟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孃家。

焦仲卿不是無情無義之人。對妻子,他充滿了憐愛與欣賞;對母親,他念懷育其長大的不易。

但對於妻子,他還有一份愧疚的情感——雖說生活穩定,吃穿不愁,但他知道自己難有高官厚祿的機會,無法給妻子錦衣玉食的生活。能娶到如此才藝雙馨的女子,他是慶幸而知足的。

可妻子每天如此辛苦忙於家事,母親非但不能理解,反而還無盡的挑剔與責備。這讓焦仲卿無比心疼妻子,便質問母親,為何要對妻子不滿?

東漢末年的焦仲卿與劉蘭芝,為何成為了中國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同樣是女人的母親,見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上來便是一頓教導:

(你)怎麼這樣沒見識!這個女子不講禮節,一舉一動全憑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氣,你怎麼可以自作主張!鄰居有個賢慧的女子,名字叫秦羅敷,(長相)可愛,姿態優雅。沒有誰比得上,母親替你去提親。(你)就趕快休掉劉蘭芝,打發她走,千萬不要挽留(她)!

不知道這個婆婆為何對劉蘭芝不滿。是因為成婚兩三年還未生下一男半女?還是劉蘭芝的言行舉止讓她看不順眼?但只要婆婆對兒媳心存了不滿,那媳婦的日子一定不會好過,何況焦仲卿還經常不在家。

想必劉蘭芝的心裡已是堆積了太多的委屈,才會說出回孃家的話來。要知道在當時的封建社會里,一個出嫁的婦人無故回到孃家,那可不是一件小事。

做為由孤母養大的兒子,受禮教約束的焦仲卿不能頂撞母親,只能強硬地向母親表明自己的態度——假如現在休掉這個女人,我一輩子也不會再娶!

他只能反過頭來勸導妻子:先回孃家呆幾天,待母親消了氣,再回家來。

想讓兩邊都平復一下的焦仲卿不曾想到,這一走,竟無歸期。

東漢末年的焦仲卿與劉蘭芝,為何成為了中國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劉蘭芝的母親見女兒突然回了家,雖說驚詫不已,但對女兒的遭遇也深表同情。她能體會女兒的情感,也願意遵循女兒的心願——堅守與焦仲卿的誓約:兩人為了能再在一起,一個要成為磐石,不輕易被轉移;一個要成為蒲草和葦子,柔軟而結實。

他倆想用時間來證明彼此的愛情,而達到在一起的目的。可哪裡能想到,事情的發展並不會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

劉蘭芝回家僅十來天的功夫,上門求親的人就踏進了家門。雖說母親幫著女兒推脫了幾門親事,但又有媒人來為太守的兒子說媒被拒時,劉蘭芝的哥哥來了脾氣:

你作這樣打算怎麼不好好考慮!前次出嫁得到的是一個小官吏,這次出嫁得到一個貴公子,運氣的好壞相差得象天上地下一樣,(好運氣)足夠使你終身榮耀富貴,不嫁給這樣仁義的公子,往後你打算怎麼辦?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個家全憑哥哥當家做主,沒有她說話的位置。劉蘭芝的任何抵抗都改變不了哥哥讓她再嫁的決心,她聽從了哥哥的安排,準備再嫁太守的兒子。

東漢末年的焦仲卿與劉蘭芝,為何成為了中國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焦仲卿在聽到消息後,著急趕來,悲憤地對劉蘭芝說:

祝賀你得到高升!我這塊磐石方正又堅實,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葦一時柔韌,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間罷了。你將會一天天地富貴起來,我一個人獨自走到地府去吧!

劉蘭芝聽罷肝腸寸斷,這哪裡是她想要的結局。一對有情人,被親人逼迫著分道揚鑣,卻都無力抵抗,他們似乎只能向命運臣服?

巨大的悲痛讓無助的劉蘭芝對焦仲卿說道:

哪裡想到(你會)說出這種話來!同是被逼迫,你這樣我也這樣,(我們)在地府下互相見面吧!(但願)不要違背今天的誓言!

劉蘭芝在婚嫁之夜跳水自盡,焦仲卿在得知消息後,吊於樹枝而亡。

東漢末年的焦仲卿與劉蘭芝,為何成為了中國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為了彼此的愛情和誓約,一對有情人,為了表示他們對世俗的不妥協,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向親人們發出挑戰,發出吶喊與反抗。

這場用生命進行的反擊,最終使各自的家人有了悔悟,把焦仲卿和劉蘭芝合葬在了一起,以此來懺悔當初的專制與冷漠。

但這樣的代價,是否太大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