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豆包家长怎么当?中关村三小校长这么说

从本周末开始,北京市很多小学陆续举行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后,家长们要如何帮助孩子迎接小学生活呢?在中关村三小的新生家长会上,校长刘可钦送给家长“三个期待”和很多建议,一起来看看这些干货吧。

一年级豆包家长怎么当?中关村三小校长这么说

中关村三小校长 刘可钦

送给新生家长的三句话

第一句话,信任老师,给老师力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家三小”倡导“三个一致”,主要是教育价值观和行为要求的一致,即家庭成员间对待孩子要一致,家校之间要一致,老师之间的要求要一致。因为,非常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证明了一点:当理念一致、行为一致、要求一致时,孩子的成长会更加自主、上进、健康。形成一致的前提,是信任。信任就是给出看得见的行动——支持。支持老师,就是相信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老师是与家长并肩同行的“同伴”。没有什么比相信同伴、彼此支持、相互尊重更有力量了。

第二句话,携起手来,共同创造班级安静、上进的氛围。一个班级的风气,学习状态,取决于班主任,也取决于家长,这是大家一起来做的。三小的精神里有雁阵精神,家长也是一个最美雁阵。为孩子鼓劲儿,为老师鼓劲儿,为老师更好的教和学创造一个安静的氛围。

第三句话,做一个不焦虑的家长。每年孩子入学后的两个月,家长普遍焦虑,不仅仅是爸爸妈妈关注,还有家里七大姑八大姨的关心。孩子离开父母视野后,如何在学校生活?不再与幼儿园相同,孩子将进行有规律的上下课时间,一节课40分钟,课间10分钟。老师会带领孩子一起适应。只要一下课,就会听见老师职业性的提醒孩子:下节课是语文、数学,收拾好学具,赶紧喝水,赶紧上厕所……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孩子感冒需要吃药,妈妈只嘱咐了孩子没告诉老师。结果课间孩子光顾着玩忘了吃药,等他想起来吃药,把药放嘴里,准备喝水时已经上课了。老师并不知道,觉得课间已经提醒过孩子喝水了,上课就不要动水杯了。结果孩子直接把药吞了下去。放学回家,妈妈知道后特别心疼孩子。所以,家长对老师的误解,愤怒,很可能是没有沟通。如果家长和老师第一时间沟通,或者孩子告诉老师情况,就可以避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师和家长原本是最亲的一家人,变得有隔阂,你在这头,我在那头。其实,无论是职业要求,还是良心,老师都是会对孩子好。我们是目标最一致的两个群体。因此,每一个家长,每一个老师,能够携手,就能更多增进一份信任,多一份支持。支持老师,就是支持孩子。

这样的关系也是需要学习的。三小倡导真实的学习,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理解孩子,增进了关系的亲密度。关系的亲密度越亲,孩子的发展越充分。这个关系,有亲子关系,有亲师关系,也有亲戚关系。有时候两个孩子闹意见,老师处理好了,可惜两个家长一直放不下,老师不得不分散精力,先解决孩子的事,再去解决大人的事儿。这会分散老师的注意力。这个时候,我们的亲关系,就会营造安静的环境。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课外班到底上不上?

一年级豆包家长怎么当?中关村三小校长这么说

课外班是家长们关心的热点

孩子上辅导班,不是为了学习技能,而是要帮孩子建立同伴关系。现在,同伴关系在孩子成长的衣食住行中,排序最高。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需要有一群人,需要他的小集体,需要家人之外的群体。

现在的孩子不缺衣食,缺交往。缺家人、同伴的交往。假期里,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和家人交往,和大人交往,和大孩子交往,和同龄人交往,和弟弟妹妹交往。让孩子在不同的角色转换中,学会人与人的关系,学会认知他自己。家长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认识他自己。

无论上什么辅导班,陪伴孩子是花钱买不来的。总之,孩子入学刚开始,家长的期望或认为孩子有需要修正的地方,都没有问题。只是人生很长,要慢慢帮助孩子,而不是靠一两个月解决。

家长要学习不比、不急、不焦虑

一年级豆包家长怎么当?中关村三小校长这么说

爸妈是怎么把天聊死的?

学习是需要学习的。校长要学习,因为不知道这届孩子有什么新挑战。老师要学习,因为不知道今天的孩子有哪些没遇到过的地方。家长更要学习,因为自己的孩子自己也未必懂他。未必懂孩子在大人、同伴前都样子。随着老师、家长视角不同,可以看得更全面。家长要学会“不比,不急,不焦虑”。

千万不要跟孩子比。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尤其,妈妈们开学后要注意:切忌校门口攀比。也要告诉姥姥,奶奶不要攀比。遇到优秀的孩子,家长会说:“看谁谁谁怎么样,你怎么这样?”这样的话会让孩子没面子。不如告诉孩子:“我们一起这样做”。

有的妈妈总有淡淡的焦虑。老师的评价,孩子的说法都不行,非要找个同学做“证人”问一问:“我们家孩子怎么样?”6岁孩子的心理和成人不一样,这样的评价会让孩子觉得没面子。这种关心不能让孩子建立信心。还有的孩子太爱与大人交流,一方面是好事,另一方面会总找你说你家孩子的问题。比如:“阿姨,今天你家的同学怎样怎样了”。这对自己孩子的情绪并不好。如果下次遇到了,可以说:“谢谢你孩子,阿姨知道了”。家长不要当时跟自己的孩子说什么。回家后可以问问孩子:你有什么要跟妈妈说的呢?家长不要一聊天就把天聊死了:“你看,你同学说你怎样怎样?”

希望家长早上送孩子来是阳光灿烂,晚上接回去也是欢欢喜喜。

不急,就是作出榜样。现在很多家庭都有孩子的独立书房。给出的建议是:与其让孩子自己关在书房,家长陪着学习,不如就在客厅里,关掉电视,手机放下,1个小时内孩子、父母、爷爷奶奶各做各的事情。给孩子营造一个共同学习的环境。这比怕干扰孩子,把书房门关上,大人在外面看电视,玩手机,打麻将更好。我们发现学习好的孩子,都是家庭一起在干学习的事。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子,你先成为什么样的。

6年时光,我们的心在一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障碍,我们会拉着孩子的手一起迈过。所以,我们一起盛装出席孩子唯一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