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讓鄧鴻出任雲南城投的董事長

假如讓鄧鴻出任雲南城投的董事長

成都環球中心

看著成都環球中心的照片,油然而生的讚美只能止於兩個字:好美!

如果一切順利,這座好美的建築即將歸入我們雲南的企業雲南城投的麾下。這是成都可以驕傲很多年的建築,如今我們雲南人也可以跟著驕傲一下。

可是我總是有種不太好的擔憂,就是沒有鄧鴻的成都會展,我們雲南人能行麼?建一座漂亮的建築,總能用錢和審美來解決。可是建好以後要運營好就不簡單,連鄧鴻都沒能完全運營起來的環球中心,雲南城投行嗎?更何況除了環球中心還有更多屬於成都會展旗下其他的產業等著雲南城投去發展。

我說的是假如。

假如雲南城投收購成都會展,最終獲得各相關部門審批通過後,假如讓鄧鴻出任雲南城投的董事長,會有什麼好處?

鄧鴻運作成都及周邊區域的會展與旅遊產業經濟的能力,無須贅述,這都是為外界所稱道的事實,其對城市建設和會展經濟的貢獻,都是可以用令人驚歎的詞語來形容。如今鄧鴻將成都會展拱手讓渡給雲南城投,似乎在暗示著其放棄經營20多年的會展強項轉型白酒產業。

2017年4月,鄧鴻攜80億大舉進軍酒業,打造環球佳釀酒業有限公司。據瞭解,環球佳釀酒業擬在瀘州建設中國醬酒文化主題公園項目和龍馬潭區濃香釀酒基地兩大項目,總投資近80億元,用以打造中國醬香酒谷核心區及濃香型白酒生產基地。

儘管看上去鄧鴻好像打起了戰略轉向的主意,但是,其持有的成都會展23.03%股權,是雲南城投用12.7億股股票作價55億元支付的,並非現金。鄧鴻作為重組後雲南城投第二大股東,要拿到這部分現金,至少要等重組發行股份基準日起三年後才能慢慢兌現。從這個角度講,那麼大一筆資產,鄧鴻不僅追求保值的問題(每股不低於發行價4.35元,重組預案價,可能會調整),同樣也有增值的需求。那麼如何保證手裡股票三年後市值不縮水,關鍵在於資本市場對雲南城投業務發展運營的認可。

也就是說,重組後,雲南城投發展向好,這是基本前提。需要雲南城投在吃進大量資產後,有效整合資源,配合國家經濟產業佈局創新發展,實現更大的利潤。

這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事情,我相信以雲南城投現有國企的機制和人才部署,恐難實現。雲南城投需要更加優化的人才體系來匹配它的發展野心。

假如讓鄧鴻出任雲南城投的董事長

鄧鴻

作為成都會展的創始人和帶頭人,成都會展已經形成自己的人才體系,可是,沒有鄧鴻的成都會展,是否會物是人非呢?對成都會展最熟悉的鄧鴻,有充分條件滿足雲南城投的產業佈局和資源整合需求。在雲南省國資委和控股股東雲南城投集團的把控下,聘請第二大股東鄧鴻作為職業經理人,是眼下雲南城投重組成都會展後面臨資源整合難題中比較合適的人選。

而且,鄧鴻以職業經理人身份出任雲南城投董事長,可以讓投資者擁有更強大的信心,這是鄧鴻磨礪多年自帶的標籤。

還而且,許雷目前是雲南城投集團董事長,同時也是上市公司雲南城投董事長,還是成都會展的董事長。由鄧鴻出任上市公司雲南城投董事長,也能解決目前許雷一家公司體系多重身份問題。

這並非沒有先例。雲南省國資委引入新華都對雲南白藥控股股東白藥控股實施混改,原紫金礦業總裁王建華出任白藥控股董事長。雖然此次雲南城投的情況和白藥控股沒有可比性,但從人才上引進新鮮血液的角度看,也並非不可。

那麼問題來了,這種可能性有多大呢?

攜80億大舉進軍酒業打造環球佳釀酒業有限公司,鄧鴻權衡的天平到底會傾向哪一頭,這是個大問題。拋掉成都會展轉投酒業,讓鄧鴻回頭出任雲南城投董事長,可能性低。

其次,儘管鄧鴻作為雲南發展會展與旅遊產業的先導榜樣有很好的優勢,可是鄧鴻身上敏感的過去式因素,對於一家省國企來說,是非常忌諱的。雲南在這個問題上會冒風險嗎?

雲南城投發展很快,其中靠買買買壯大資產規模是手段,尤其近年來拿下銀泰系和成都會展。問題是連雲南城投高管都承認一個現實,就是盈利能力弱。以前,房地產投資和開發是主業,開發項目的能力這麼多年其實並未增長多少,因為“不專心”,信奉股權投資信條,常常買進倒出,獲取溢價收益。比如昆明湖項目,其中一塊地賣給萬科,收回超10億進賬,那2017年的年報,在淨利這塊就好看多了。

這不是長久之計,現在又增加了商業、會展旅遊等業務,幾大口就吃成個胖子。胖子和健將是有本質區別的,雲南城投太需要一個牛逼的人才團隊,來解決胖子的問題。

我們不能靠買買買倒是走出去了,可思維意識還落下在雲南,這行不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