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開元通寶》價值這麼高?

開元通寶為唐代貨幣。錢幣在唐代始有“通寶”。唐初沿用隋五銖,輕小淆雜。唐高祖武德四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

最初的“開元通寶”由書法家歐陽詢題寫,面文“開元通寳”,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規定每十文重一兩,每一文的重量稱為一錢,而一千文則重六斤四兩。

。中文名稱~開元通寶 。製造年代 ~唐朝初年至宋朝初年

。外文名稱 ~ Kaiyuan Tongbao 。 材料 ~ 銅 ,金,銀,鉛,鐵等

。錢幣直徑 ~2.2釐米-2.6釐米 。 始鑄時期 ~唐高祖武德四年

。官方停鑄日期 ~宋太祖開寶八年 。 質量 ~1.7克-5克,通常重4克

。 錢文字體 ~隸書,間有篆書成分 。錢幣特徵 ~非年號錢

為什麼《開元通寶》價值這麼高?

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是唐代第一種貨幣,也是發行量最大,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由於其質量合理,通貨控制得當,錢幣做工比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愛。開元通寶已經成為大五帝錢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財的功效。

另外,許多人都認為開元通寶是年號錢,理由是唐玄宗李隆基有個年號是開元,這是錯誤的。開元通寶是非年號錢,在唐代初年就已經鑄造,是由歐陽詢親自題字,歐陽詢是初唐人物,而李隆基生於盛唐,二人生活年代相差百餘年,從年代上講,歐陽詢就不可能給李隆基的鑄錢題字。而李隆基將年號定為開元,純屬巧合。

為什麼《開元通寶》價值這麼高?

隋煬帝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正值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隋唐國公,太原留守李淵趁機起兵,攻克隋都大興,自封唐王,立隋煬帝孫楊侑為帝。不久廢楊侑並自立為帝,改大興為長安,建立唐朝,隋亡。唐朝初建,為統一全國,簡化軍餉籌集步驟,故唐朝建國伊始仍然沿用五銖錢。在唐朝始鑄開元通寶之前,始於漢代的五銖錢在全國已流通700餘年之久。期間歷經王朝盛衰,大小輕重已無統一標準。即使是版式最簡單的隋五銖也有大小多種規格。再加上前代的北周,北齊和南朝錢幣的流通,通貨之狀極其混亂,又由於隋末戰亂,貨幣大幅貶值,百姓生活非常困苦。所以當唐朝局勢穩定後,為適應其統治需要,於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頒詔廢五銖錢,由唐高祖李淵親自主導,給事中歐陽詢監製,改鑄統一的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貨幣往往被認為是貞觀盛世的代表,實際上“開元通寶”屬於非紀重貨幣,開元即“開國奠基”之意。“開元通寶”簡稱“開元錢”或“通寶錢”,是唐 朝統治286年中的主要流通貨幣,影響了中國一千多年錢幣的形制、錢文模式和十進位衡法,在錢幣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崇慶通寶

為什麼《開元通寶》價值這麼高?

崇慶通寶

崇慶通寶金衛紹王崇慶年間(公元1212~1213年)所鑄的錢幣,存世極罕,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2枚,均為民國名家舊藏,建國後鮮有發現,為古錢大珍。

面文“崇慶通寶”楷書直讀,仿瘦金體,光背無文。崇慶通寶小平錢,至寧元寶折五錢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倍受泉界收藏家追寵因為過於珍罕。

為什麼《開元通寶》價值這麼高?

有“崇慶元寶”、“崇慶通寶”兩種。近年發現元寶錢為楷書與篆書對錢,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五,折拾型幾種。舊譜載有當五大錢(即折五,直徑在3.3--3.6釐米之間),近年折拾型大錢也面世幾枚。銀錢也發現不多枚。通寶有小平、折二兩種,錢文仿瘦金體所制。崇慶元寶傳世極少,有書籍稱其為“孤品”,實際上據瞭解目前全國保存有20枚左右的真品,且有幾個版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