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开元通宝》价值这么高?

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面文“开元通寳”,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

。中文名称~开元通宝 。制造年代 ~唐朝初年至宋朝初年

。外文名称 ~ Kaiyuan Tongbao 。 材料 ~ 铜 ,金,银,铅,铁等

。钱币直径 ~2.2厘米-2.6厘米 。 始铸时期 ~唐高祖武德四年

。官方停铸日期 ~宋太祖开宝八年 。 质量 ~1.7克-5克,通常重4克

。 钱文字体 ~隶书,间有篆书成分 。钱币特征 ~非年号钱

为什么《开元通宝》价值这么高?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是唐代第一种货币,也是发行量最大,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由于其质量合理,通货控制得当,钱币做工比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爱。开元通宝已经成为大五帝钱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财的功效。

另外,许多人都认为开元通宝是年号钱,理由是唐玄宗李隆基有个年号是开元,这是错误的。开元通宝是非年号钱,在唐代初年就已经铸造,是由欧阳询亲自题字,欧阳询是初唐人物,而李隆基生于盛唐,二人生活年代相差百余年,从年代上讲,欧阳询就不可能给李隆基的铸钱题字。而李隆基将年号定为开元,纯属巧合。

为什么《开元通宝》价值这么高?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正值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隋唐国公,太原留守李渊趁机起兵,攻克隋都大兴,自封唐王,立隋炀帝孙杨侑为帝。不久废杨侑并自立为帝,改大兴为长安,建立唐朝,隋亡。唐朝初建,为统一全国,简化军饷筹集步骤,故唐朝建国伊始仍然沿用五铢钱。在唐朝始铸开元通宝之前,始于汉代的五铢钱在全国已流通700余年之久。期间历经王朝盛衰,大小轻重已无统一标准。即使是版式最简单的隋五铢也有大小多种规格。再加上前代的北周,北齐和南朝钱币的流通,通货之状极其混乱,又由于隋末战乱,货币大幅贬值,百姓生活非常困苦。所以当唐朝局势稳定后,为适应其统治需要,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颁诏废五铢钱,由唐高祖李渊亲自主导,给事中欧阳询监制,改铸统一的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货币往往被认为是贞观盛世的代表,实际上“开元通宝”属于非纪重货币,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或“通宝钱”,是唐 朝统治286年中的主要流通货币,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钱币的形制、钱文模式和十进位衡法,在钱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崇庆通宝

为什么《开元通宝》价值这么高?

崇庆通宝

崇庆通宝金卫绍王崇庆年间(公元1212~1213年)所铸的钱币,存世极罕,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2枚,均为民国名家旧藏,建国后鲜有发现,为古钱大珍。

面文“崇庆通宝”楷书直读,仿瘦金体,光背无文。崇庆通宝小平钱,至宁元宝折五钱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倍受泉界收藏家追宠因为过于珍罕。

为什么《开元通宝》价值这么高?

有“崇庆元宝”、“崇庆通宝”两种。近年发现元宝钱为楷书与篆书对钱,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五,折拾型几种。旧谱载有当五大钱(即折五,直径在3.3--3.6厘米之间),近年折拾型大钱也面世几枚。银钱也发现不多枚。通宝有小平、折二两种,钱文仿瘦金体所制。崇庆元宝传世极少,有书籍称其为“孤品”,实际上据了解目前全国保存有20枚左右的真品,且有几个版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