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繇最有影響的楷書——《宣示表》

漢字的書體演變在東晉時期宣告完成,並且迎來了書法史上第一個實踐和理論的高峰。但在此之前有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即三國曹魏時的鐘繇。

鍾繇最有影響的楷書——《宣示表》

鍾繇(151-230年),字元常,又稱“鐘太傅”。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人,三國魏著名書法家。

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很有名望,與王羲之並稱“鐘王”。他們為後人創造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書法遺產,書法史上許多大師的作品都能看出受他們的深刻影響。

漢末魏晉時代,是草書、行書、楷書從隸書中蛻變,而漸趨定型的時代。這個時期分前後兩段。前一階段,即漢末西晉前,此刻書體蛻變急劇,書體格式大致成型;後一階段,即西晉以後,此刻書體格式趨於定型,法度日漸完備。

鍾繇最有影響的楷書——《宣示表》

從隸到草、行、楷的蛻變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從大量出土的簡牘墨跡可以看出,當時的楷書殘留許多隸書的波磔,行草的用筆、構形;而行書、草書又帶有隸書、章草的筆調。

然而藝術的發展規律——從無法到有法,先草後工,這一歷史規定,使得各種變化逐步趨於規範化、法則化,鍾繇楷書就誕生在這一時段,並不斷改革,使其成為另一種新體勢。(雖然鍾繇的書法已變體式,但由於其脫胎於漢隸,在用筆、體勢等方面還保留著舊體的一些諸如渾厚、質樸等品質,因此後人對鍾書的風格歸屬上常與王羲之真正新體的妍美流變所謂“妍”相區別開來,即“質”。)所以在鍾繇之前,作為真正意義上的楷書還沒有出現。因此他常被稱作“正(楷)書之祖”(《宣和書譜》)。

鍾繇最有影響的楷書——《宣示表》

鍾繇傳世之作有《力命表》、《宣示表》、《賀捷表》、《薦季直表》等,它們是早期楷書的傑出代表。

《宣示表》,現在所看到的為刻本,一般被認為是根據王羲之臨本所摹刻。始見於宋《淳化閣帖》,共18行。後世叢帖、單本多有翻刻,但以宋刻宋拓本為佳。

鍾繇最有影響的楷書——《宣示表》

《宣示表》較鍾繇其他作品,無論是在筆法還是結體上,都顯示了一種更加成熟的楷書體態和氣息,點畫遒勁厚重,結體寬博,充分表現了魏晉時代正走向成熟的楷書的藝術特徵。《宣示表》的風格特點對王羲之早期書風有直接影響,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或第以為王導攜《宣示表》過江,輒謂東晉書法不出此表,以隱寓微辭於逸少。蓋以見王書不出鍾繇之外,而《宣示表》之在鍾書,又不及十一也。”

我們從《姨母帖》渾厚含蓄的用筆、橫向的結構取勢、天真質樸的審美特點上可見鍾書的淵源。此後在王羲之的革新下,進一步消除隸書的遺蹟,筆畫的波磔去掉、體勢由橫變長、線條向四周發散、重心往上靠攏等,形成了更加明顯的新體特徵,代表作如《樂毅論》等,從此在這一筆法體系的導源下,引出了王獻之的《玉版十三行》,直至唐代楷書法則的大集合,從而迎來楷書的最高峰。

鍾繇最有影響的楷書——《宣示表》

另外,在元、明、清三代的楷書書家群體中,如趙孟頫、祝枝山、文徵明、王寵、黃道周、王鐸等,都從此帖中大有受益,可以說,《宣示表》是鍾書中對後世產生的影響最大的。

鍾繇在書法上,特別是體勢的變革上煞費一番苦工。相傳自幼在抱犢山中向工於篆隸的曹喜學習、長於行書的劉德升學習。一次,在當時的朋友書家韋誕處,看到蔡邕真跡,甚是歡喜,但苦求不得,他“輒槌胸嘔血,曹操以五靈丹救之得活”。韋誕死後,鍾繇密使人挖開墳墓,終獲蔡邕手跡。當他領悟到蔡邕的筆法精髓時,興奮不已,捶打胸口,直至青腫。

鍾繇“學書不輟,晝夜無間”,白天地上劃,晚上被子上劃,年月日久,被子都被劃穿。另外,鍾繇非常善於把自然界中的物象與字體聯繫起來,並融入書中,因此梁武帝譽其“雲鵠遊天,群鴻戲海”。

鍾繇最有影響的楷書——《宣示表》

《宣示表》在用筆上,已改方為圓。每一點畫交代清晰,歷歷在目。線條筆短意長、樸實醇厚。唐代張懷瓘《書斷》評日:“真書古雅,道合神明,則元常第一。”

結構上,橫向取勢,佈局嚴密,又出乎自然,無拘謹態。另外此帖中許多單字造型有左傾勢,在古樸的同時別具一番微妙的動感。所以梁武帝又譽“勢巧形密,勝於自運”。學者小楷人手,《宣示表》為上選,它能奠其古雅而避流滑,惟日久易板,可臨習鍾書另一法帖,《薦季直表》。此後發展道路因人而異,或一古到底、或轉為流美,皆不落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