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最有影响的楷书——《宣示表》

汉字的书体演变在东晋时期宣告完成,并且迎来了书法史上第一个实践和理论的高峰。但在此之前有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即三国曹魏时的钟繇。

钟繇最有影响的楷书——《宣示表》

钟繇(151-230年),字元常,又称“钟太傅”。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三国魏著名书法家。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很有名望,与王羲之并称“钟王”。他们为后人创造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书法遗产,书法史上许多大师的作品都能看出受他们的深刻影响。

汉末魏晋时代,是草书、行书、楷书从隶书中蜕变,而渐趋定型的时代。这个时期分前后两段。前一阶段,即汉末西晋前,此刻书体蜕变急剧,书体格式大致成型;后一阶段,即西晋以后,此刻书体格式趋于定型,法度日渐完备。

钟繇最有影响的楷书——《宣示表》

从隶到草、行、楷的蜕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大量出土的简牍墨迹可以看出,当时的楷书残留许多隶书的波磔,行草的用笔、构形;而行书、草书又带有隶书、章草的笔调。

然而艺术的发展规律——从无法到有法,先草后工,这一历史规定,使得各种变化逐步趋于规范化、法则化,钟繇楷书就诞生在这一时段,并不断改革,使其成为另一种新体势。(虽然钟繇的书法已变体式,但由于其脱胎于汉隶,在用笔、体势等方面还保留着旧体的一些诸如浑厚、质朴等品质,因此后人对钟书的风格归属上常与王羲之真正新体的妍美流变所谓“妍”相区别开来,即“质”。)所以在钟繇之前,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楷书还没有出现。因此他常被称作“正(楷)书之祖”(《宣和书谱》)。

钟繇最有影响的楷书——《宣示表》

钟繇传世之作有《力命表》、《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等,它们是早期楷书的杰出代表。

《宣示表》,现在所看到的为刻本,一般被认为是根据王羲之临本所摹刻。始见于宋《淳化阁帖》,共18行。后世丛帖、单本多有翻刻,但以宋刻宋拓本为佳。

钟繇最有影响的楷书——《宣示表》

《宣示表》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是在笔法还是结体上,都显示了一种更加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厚重,结体宽博,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宣示表》的风格特点对王羲之早期书风有直接影响,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或第以为王导携《宣示表》过江,辄谓东晋书法不出此表,以隐寓微辞于逸少。盖以见王书不出钟繇之外,而《宣示表》之在钟书,又不及十一也。”

我们从《姨母帖》浑厚含蓄的用笔、横向的结构取势、天真质朴的审美特点上可见钟书的渊源。此后在王羲之的革新下,进一步消除隶书的遗迹,笔画的波磔去掉、体势由横变长、线条向四周发散、重心往上靠拢等,形成了更加明显的新体特征,代表作如《乐毅论》等,从此在这一笔法体系的导源下,引出了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直至唐代楷书法则的大集合,从而迎来楷书的最高峰。

钟繇最有影响的楷书——《宣示表》

另外,在元、明、清三代的楷书书家群体中,如赵孟頫、祝枝山、文徵明、王宠、黄道周、王铎等,都从此帖中大有受益,可以说,《宣示表》是钟书中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最大的。

钟繇在书法上,特别是体势的变革上煞费一番苦工。相传自幼在抱犊山中向工于篆隶的曹喜学习、长于行书的刘德升学习。一次,在当时的朋友书家韦诞处,看到蔡邕真迹,甚是欢喜,但苦求不得,他“辄槌胸呕血,曹操以五灵丹救之得活”。韦诞死后,钟繇密使人挖开坟墓,终获蔡邕手迹。当他领悟到蔡邕的笔法精髓时,兴奋不已,捶打胸口,直至青肿。

钟繇“学书不辍,昼夜无间”,白天地上划,晚上被子上划,年月日久,被子都被划穿。另外,钟繇非常善于把自然界中的物象与字体联系起来,并融入书中,因此梁武帝誉其“云鹄游天,群鸿戏海”。

钟繇最有影响的楷书——《宣示表》

《宣示表》在用笔上,已改方为圆。每一点画交代清晰,历历在目。线条笔短意长、朴实醇厚。唐代张怀瓘《书断》评日:“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

结构上,横向取势,布局严密,又出乎自然,无拘谨态。另外此帖中许多单字造型有左倾势,在古朴的同时别具一番微妙的动感。所以梁武帝又誉“势巧形密,胜于自运”。学者小楷人手,《宣示表》为上选,它能奠其古雅而避流滑,惟日久易板,可临习钟书另一法帖,《荐季直表》。此后发展道路因人而异,或一古到底、或转为流美,皆不落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