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手機的新品牌形象正在被塑造爲「創變者」

6月6日,被餘承東稱為“嚇人的技術”於榮耀play這款創新旗艦產品上首發,搭載了GPU Turbo軟硬協同的圖形加速技術之後,圖形處理效率最高提升了60%,同時將SoC(System onChip)能耗最高降低30%,安卓智能手機客戶體驗得到顯著提升。

很多人也發現,老餘這是繼力挺趙明接任榮耀總裁之後再次亮相榮耀發佈會,除了這個技術非常重要之外,也給了業界新的猜想。這次發佈會,除了宣傳新產品,是否還有其他想法?

目前的形勢是,榮耀本來是互聯網手機品牌,對標的是小米、大神、努比亞等等,但當榮耀已經在互聯網手機品類領先且進入到了手機品牌TOP5之後,急需新的品牌定位,榮耀需要升級了。這一次老餘站臺發佈嚇人的技術,恐怕是一石雙鳥。

榮耀手機的新品牌形象正在被塑造為“創變者”

榮耀已經成為華為手機家族裡的創新試驗田

從喬布斯打造蘋果開始,智能手機就在不斷創新中發展,從屏幕到攝像頭,從存儲到處理器,從硬件到軟件,大家交替領先,一旦創新乏力,在長跑中則難免落敗而退出舞臺。

作為功能手機時代的霸主,諾基亞的銷售量一度佔據世界市場的半壁江山,但是,在進入智能時代的關鍵時刻,諾基亞的保守策略,沒有能夠快速適應新趨勢,沒有針對客戶痛點進行堅決的創新突破,很快就失去了市場地位。相反,蘋果在喬布斯的帶領下,通過iOS的革命性創新,加上相對成熟的多點觸控技術,在觸摸屏時代一舉奪魁領先到如今。

在國內,華為開發打造了多維技術矩陣,OPPO和vivo將拍照作為創新陣地,錘子在圖表上精心打磨,聯想曾率先推出可組裝的手機,小米這一次帶來了透明的後蓋。這些智能手機企業也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發展空間。

而日前,作為華為雙品牌雙輪之一的榮耀,發佈榮耀play,帶來了華為GPU Turbo軟硬協同的圖形加速技術,用軟硬協同的方式,解決了長期困擾安卓系統用戶體驗問題。用老餘的話說,這一技術,能夠讓華為、榮耀的“入門機超越友商的中檔機,中檔機超越友商的旗艦機,而旗艦機甩友商一條街”。

華為等公司都有強大的研發基礎和持續不斷的高強度投入,榮耀在創新領域基因得天獨厚,嚇人的技術不會成為忽悠,也保證了其一代更比一代強的創新不斷。而華為集團對榮耀在雙品牌中的全新定位“戰全球,守北坡”,則讓其目前的品牌、產品、技術戰略更多了深意。

當然,創新也是有風險的,盲目不當的創新甚至會給企業帶來嚴重的經營風險,這也是大企業所忌憚的地方,因而往往以穩為上,失去風口和機遇。三星貿然將電池新方案應用在Note7旗艦機上使用,結果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差點讓這個創建多年的商務旗艦品牌中途倒下。

在很多企業來看,創新需要找到好的試驗田,需要有合適的種子用戶,把最好的產品先提供給最合適的用戶群。在華為手機家族中,榮耀的用戶群集中於偏愛創新的年輕群體,最能接受新鮮事物,也願意嘗試和體驗新技術,這部分人群也願意為產品改進提供反饋,成為新技術向前發展的動力,華為在這個試驗田裡推出新種子,可謂一舉奪得。

實驗田正在變成高產田,榮耀逐漸成為“創變者”

榮耀在華為手機家族中是什麼位置呢?顯然,同樣是雙品牌戰略,華為與榮耀並非是高低搭配,而是針對不同用戶群的品牌區隔,華為更傾向商務人群,榮耀面對的是年輕人,更是著名的互聯網手機品牌。

如今,互聯網手機品牌家族越來越稀薄,小米之家開遍各地不再務網絡營銷正業,大神賣給了360之後歷經變革已經定位為安全手機,聯想的樂橙銷聲匿跡,如今的Z系列說不清楚屬於什麼品類,榮耀已經是互聯網手機當家花旦,下一步必須跳出這個框框,開闢更廣闊的一片天空。

我們看到,這些年,榮耀在華為手機家族中多次率先嚐試新的技術,然後推廣至華為P系列和MATE系列。可以說,這樣的發展策略,一方面可以幫助創新技術的逐步成熟,另一方面有助於創新的穩定穩妥,同時更不斷強化了榮耀的創新形象,賦予榮耀品牌新的內涵。

榮耀這些年創新不斷。榮耀6Plus是全球首款雙鏡頭產品,獨創後置平行仿生雙800萬像素鏡頭設計;榮耀V8上率先應用VR技術;榮耀Magic是第一款人工智能手機;榮耀9首創15層工藝3D全面極光玻璃,然後榮耀play率先用上了“嚇人的”軟硬協同的圖形加速技術。

蘋果的品牌形象來自喬布斯,成為了科技界的一顆明珠,此後也是通過不斷推出創新產品來維繫這一品牌形象,失去了喬布斯之後的蘋果經常被人詬病。小米定義為國民手機,以性價比塑造品牌,也通過大量的周邊產品積累粉絲。OPPO等通過廣告的猛攻和線下鋪天蓋地的門店營造氣氛,再輔以明星群體提升形象。可以看出,榮耀的打法部分延續了蘋果早年的做法,正在通過產品功能上的嚐鮮與不斷的“嚇人的”創新來給用戶打造新的品牌印象。

當然,新品牌形象的塑造需要很長的過程,要改變用戶已經牢記的品牌烙印,而且是升級改造,付出的努力就需要更多。小米多年都想將自身定位提升,卻始終無法實現,而定位低端的紅米更是牢牢釘在了原地。聯想收購摩托羅拉之後,多次更改定位,甚至直接改名為“摩托”,卻依然無法樹立起新形象。榮耀起步於互聯網手機,面對的是網絡渠道偏好的年輕人,這些年也在不斷進軍線下,通過一代又一代產品的創新應用,讓消費者越來越認同其不斷進取銳意創新的性格。擁有一個創新,然後通過不斷的突破自我,成為一個品牌,這就是榮耀的晉級之路。這讓榮耀在消費者心目中正逐漸達成前沿技術“創變者”的形象。

榮耀誕生以來這四年,中國的智能手機行業經歷了風風雨雨,小米興衰更替一番輪迴,聯想手機換將更牌幾次沉浮,大神賣給360後改旗易幟,只有榮耀還在堅持。這種堅持得益於華為這棵大樹,更需要不斷的探索。用創新不止去開闢增量市場,這應該適用於時下陷入存量苦海中競爭的所有手機廠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