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我不是藥神》,讓我們重拾了對國產電影的信心

如果說現在最火的、最讓人議論不休、甚至可以說是年度最佳的電影,應該就屬《我不是藥神》了。相信很多人一看到甯浩和徐崢的名字,就認為《我不是藥神》是一部幽默喜劇電影,誠然,在這部電影裡,確實有很多寧式、徐式幽默。這種印象導致的後果就是,很多人是輕輕鬆鬆走進電影院的,然而走出電影院的時候確實異常壓抑和沉重。

感謝《我不是藥神》,讓我們重拾了對國產電影的信心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變的,故事的主線講述了交不起房租的神油店老闆程勇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印度神藥“格列寧”獨家代理,獲取鉅額利潤,從而被別人稱為“藥神”。電影夾雜著情、理、法,更是關於救贖、關於重病之下如何生存,笑點與淚點齊飛。

感謝《我不是藥神》,讓我們重拾了對國產電影的信心

我們應該感謝《我不是藥神》,而且感謝的地方太多。在現有的電影體制下,這部電影能夠通過審查,被搬上大屏幕,絕對是一大進步。感謝能有這麼一批好的導演和演員,徐崢、週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等等,都不是流量小生,但卻真真正正的展現出一名演員該有的素養,將每個人物刻畫的淋漓盡致,對的起這樣好的劇本和題材。感謝能有這樣的劇本,將焦點聚焦在社會中最能刺痛人心、最難以解決、最難以直視卻又不得不引起重視的問題。看病難、吃藥貴、關鍵藥物難以獲取等等,這些問題一直存在著,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體會到那種絕望無助。相信隨著這部電影的熱播,人們的目光會更加關注這些弱勢群體。

感謝《我不是藥神》,讓我們重拾了對國產電影的信心

看完《我不是藥神》,才更加明白中國不是拍不出好的電影,缺少的不是好的導演、不是好的演員、不是好的劇本,而是在現有體制下,敢於關注這些社會現實問題,勇於將現實問題拍成影視的一種態度。可以相信的是,這部電影必將被載入中國電影史冊,更是成為2018年中國最佳影片之一。我們期待著有更多的《我不是藥神》登上熒屏,也渴望著中國電影能夠走的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