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項羽推翻秦朝沒有建立統一的朝代,而是選擇分封諸侯各自爲王?

小鉡




推翻秦朝,項羽也想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王朝,可是條件並不允許這麼幹。

秦朝從滅六國到滅亡才短短十幾年,十幾年並不能改變分封天下的觀念,也不可能改變。

事實上整個封建社會,分封制的觀念一直存在,在秦末那個時代猶為強烈。

項羽不給其他人點甜頭誰跟他混啊。和劉邦相比,項羽是比較吝嗇的了,所以人才都往劉邦那兒去了。

另外,秦國統一的十幾年並沒有解決掉六國貴族,也沒能給他們洗腦,讓他們徹底遺忘亡國之恨。



因此,天下大亂之時,我們可以看到眾多的六國貴族起事,他們最後也分得一杯羹,這些人可不聽項羽的。

項羽要建立中央集權的王朝就得重新洗盤,把六國的貴族,剛起來的暴發戶(比如劉邦等)一網打盡。

最後事實證明,項羽真沒實力解決這些諸侯王。很不幸的是,讓劉邦佔了便宜。

不過,劉邦取得天下後,並沒有建立純粹的中央集權國家,而是採取分封制,韓信等人就是諸侯國。

所以我們才看到劉邦的功臣這個反,那個反,到劉邦死前不久才解決異姓王的問題。

什麼事都有個過程,變得快死得越快,項羽不可能一開始就能這麼幹的。


神遊五千年


第一是觀念,秦朝建立才十幾年就被推翻了,當世之人認為秦始皇沒有分封子侄與軍功將領貴族有很大關係。其後的劉邦也採用分封制和郡縣制相結,晉、明這些王朝也有分封同姓王的。項羽出身楚國貴族,楚國是戰國中受貴族寡頭影響最大的。“錦衣夜行”,“沐猴而冠”這些成語典故反應了項羽一心想回老家,確實沒有稱帝的想法。其他的六國貴族. 和劉邦、英布這些實力派將領也在等著分封呢!



第二是實力,項羽在秦末起義軍中實力第一,戰力第一,軍功第一。但是他沒有消滅天下諸侯的實力,六國貴族表面上聽從,內心是不服的,他們有的是六國的王室。而項羽是楚國貴族,不是王室成員,又是殺楚國“義帝”的人。

第三政治影響,古代稱帝那是要
德高望重,掃平四海,眾望所歸的人。項羽只是能打,其它方面都沒有什麼建樹。政治上沒有什麼治國安民的措施,其它方面也沒有什麼好的舉措,所以項羽的社會基礎很差,民心不向。對不服自己的人就是打,靠簡單的打到你服豈能長久。加上指使人殺了“義帝”,這讓六國那些有王族血統的貴族們非常反感,失去六國貴族擁戴稱帝的可能。劉邦提出為“義帝”報仇,其他人紛紛響應。



第四分封不利,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只是憑著自己的好惡與對方的血統,導致分封以後戰亂不止。沒有把自己手下將領鍾離昧、季布、龍且分封出去,作為助力。齊國舊地分封三王,齊王田都,膠東王田市,濟北王田安卻沒有分封在齊地最能打實力最好強的田榮。4好後來田榮叛亂,項羽前去鎮壓,讓劉邦鑽了空子。其實不止齊地,項羽分封各地的諸侯都是有問題的。除了韓國,六國之地都分了二、三個王,且各個王之間都是矛盾重重裡的的,這樣便於項羽控制。但是稱 帝是要得到各諸侯擁戴的,裝裝樣子也好 ,壓服也好,各個方面是需要一個平穩時期的。項羽分封以後一直在平叛,也沒時間和精力搞稱帝。

項羽也許開始時只想做齊桓公似的霸主,可是你要把傀儡留著;你要分封五服之內的項氏族人,分封那些為你出生入死的兄弟,結果手下將領只封了九江王英布和臨江王共敖;你要使文治武功都昌盛,文治上一塌糊塗的項羽如何成事。該殺的人沒殺,不該殺的殺了不知多少,義帝、韓王安、子嬰還有二十萬關中降卒。套用范增說項羽的話,改幾個字“豎子,豈可謀天下王霸之業。”


愛讀歷史的大胖子


後人評價這段歷史往往以項羽開歷史倒車來輕易地下定論。講到這我突然想到呂思勉先生說得“說什麼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好像有什麼定數似的,恐怕未必全然了”,他的一些歷史觀點我不敢苟同,但這句話我倒覺得有幾分道理。好了,什麼是順應時代潮流,什麼又是開歷史倒車,難道勝利者都是順應,失敗者都是不順應,這未免也太草率了點吧。

首先,項羽並不是為了分封而分封,因為他說“天下初發難時,假立諸侯後以伐秦。”說明他也清楚分封只是一個手段,並不是結果,這也就不存在什麼公平不公平,分錢本來就是個得罪人的活,所以大家就請項羽來做這件事,其實憑項羽當時的實力是鎮不住這些諸侯的,這也是他為什麼不感輕易動劉邦的原因,如果劉邦在鴻門宴上不服軟,項羽正好有藉口殺了他,這些諸侯就是想有一個挑頭的,項羽呢,就是這個頭,他們哪裡是真心跟著項羽啊,無非是想成功之後,分到應有的鈔票,如果項羽不滿足他們的要求,你覺得這18路諸侯能安心嗎,到那時候可就沒你項羽什麼事了。既然秦朝初滅,項羽鎮不住這些諸侯,那項羽也就不可能或是不可能想要稱帝了,一個是項羽實力不夠,還有就是諸侯心裡接受不了,接受不了必生變故,後來劉邦稱帝三讓也有這個因素,(劉邦的三讓不同於後世,後世那純屬作秀,而劉邦的三讓確實有其實際意義)所以我們做事要一步一步來,對此,我想項羽也表示很無奈。

分封的時候,項羽還是尊奉懷王的,雖然懷王的一句“如約”讓項羽很心涼和不爽,但是分封諸侯還是會以懷王的名義分封,當然啦,大家都知道這是項羽的意思,不過無論怎樣都是正中諸侯下懷。


林夢佳期


以個人成長的經歷去看,項羽是典型的地方宗族子弟。他的家族在分封制度下獲利,而嬴政統一六國之後,推行郡縣制,直接推倒了分封制,項羽自然想恢復分封制了。而劉邦是農民出身,發跡前也不過是亭長。其他宗族勢力支持劉邦的目的,估計也是認為他容易被控制吧?


次班天行鬼


暴秦統治的十幾年讓人們從上到下的厭惡中央集權的制度。既有舊六國貴族希望恢復往日的生活,也有普通百姓不堪忍受殘酷的壓榨,所以才有了大規模的起義。誰都不會接受一個新皇帝再出現。項羽想當皇帝也當不成。


馬老漢


個人認為和項羽的志向有關,他本身就不是一個想成大事的人。當看到秦朝宮室都被火燒得殘破不堪的時候,就思念家鄉想回去。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富貴不回故鄉,就象穿了錦繡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別人誰知道呢?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項羽只想做一方諸侯,而不是建立一個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