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千万别像妈妈一样!”母亲的话,太扎心了

“女儿,千万别像妈妈一样!”母亲的话,太扎心了

1

“女儿,好好打扮自己!”

我妈变了。

从前她提倡勤俭节约,如今年过半百,却开始怂恿我涂脂抹粉穿金戴银。每次见面她都谆谆教导:“你怎么穿成这样?皮肤那么差?”

开始我很惊诧,要知道,这位从吃不饱穿不暖里走过来的60后,平生最爱研究怎么省钱。

她在我这个年纪时,总想尽办法缩减自己的开支。

开始擦的是蛤蜊油,后来干脆抛弃一切脂粉修饰。对容貌的唯一投资,是世面上最常见的香皂。

穿的就更不用说了,姐姐妹妹淘汰下的衣裳鞋袜塞满了她的柜子。活到50多岁,我妈穿裙子的次数不会超过5次。

穷是原因之一。但我家的经济状况,并没有窘迫到买不起一件新衣裳和一罐蛤蜊油。

她只是习惯了敷衍自己、牺牲自己,努力压制欲望。久而久之,就把马马虎虎过成了生活常态。

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妈老了,脸上沟壑纵生,皮肤也是粗糙黝黑的。那种沧桑,用多少面霜和水乳都抹不平。

而那些年轻时没舍得买的裙子外套,也都穿不上了……

到了今天,她会流露出些遗憾和惆怅来。可当我试图为她添置些化妆品和时髦衣物时,她又连连摆手:“算了,老都老啦……”

二十岁时没舍得买的东西,到五十岁就用不上了。

我妈那一代女人,大半辈子都在讲牺牲谈奉献,永远把自己放在最后。人生过去了一大半,才猛然察觉爱自己的必要性。

所以她常常叮嘱我:“趁还年轻,想穿什么就穿,想用什么就用,别跟妈妈似的,老了才知道后悔。”

2

“女儿,别急着结婚生孩子!”

人人都在催阿雅结婚,她的妈妈却一反常态,主张女儿晚婚晚育,“女人一结了婚,就会有许多身不由己。”

妈妈说她深有体会。

二十多年前,妈妈高考落榜,不得不回家待业。

那时她18岁,正是水灵灵的一枝花。媒人便殷勤地往家里来,把方圆几公里的小伙子数了又数,非要她挑一个来相处。

开始时,她不愿意。因为读了些书,对爱情有些模模糊糊的向往,也有些旁人难懂的梦想。

可外婆联合了七大姑八大姨来催婚,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念叨了无数次。她没扛住亲戚朋友的联合夹击,便选了一个顺眼的忠厚男人,匆忙嫁作人妇。

婚后过得不好也不坏,妈妈像普通人家的妻子那样生儿育女操持家务。

再也找不到时间看书,也没有机会去实现愿望,她被生活和命运推着往前奔。梦想渐渐褪色,只能化作午夜梦回时的一声叹息。

兼顾事业和家庭,是大部分中国女人的奢望,也是社会对女性最大的刁难。

听到这个故事时,我不由想到张小娴的《离别曲》。

女主角的母亲曾经执迷于时装设计,可婚姻阻断了她的追求之路。直到二十多年后,女儿出国留学,人生逐步定型。

那天偶然路过一家时装店,母亲忍不住驻足凝望。她站在橱窗外思索良久,回家便毅然离婚重拾梦想,再一次和图稿针线打起交道来。

但在现实中,这样勇敢果决的女性并不多。

家庭犹如扯住风筝的那根线,妻子和母亲的身份也会变成束缚。使她不得不自我牺牲,心甘情愿地放弃一片蓝天。

她不希望女儿重复自己的老路,她希望那个缩小的懵懂的另一个自己,去做真正的自己。

3

“女儿,一定要有自己的工作!”

我有个朋友雪儿,她的妈妈肤白貌美气质高雅,当年曾在县里最好的小学教音乐。

她的父亲开矿起家,曾经也财大气粗一掷千金,所以轻而易举地俘获芳心抱得美人归。

那个时候,他们郎财女貌人人称羡。年轻的母亲也认为,自己找到了一生的幸福。她很快就怀孕了,孕吐得厉害,反应也很激烈。

父亲大手一挥:干脆辞职算了,反正我养得起你。

于是就心安理得地做了全职太太,女儿刚刚上了幼儿园,儿子又呱呱坠地。

她不得不把心思都扑在了家庭和育儿上,社交圈子一点点缩小,慢慢变得两耳不闻窗外事,只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和吃喝拉撒。

和所有狗血故事一样,丈夫人到中年后,开始厌倦红颜老去言语乏味的妻子,转而和秘书勾搭成奸。

她得知后,哭过闹过,却总被负心男的一句话噎回去:“不行就离婚呗!”

婚是离不得的,将近三十年的全职太太生涯已经毁灭了所有的工作热情,对一个年近半百的女人来说,重投开始已经难以上青天。

所以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只等着岁月把男人的坚硬磨软,再守着残缺的婚姻渡余生。

吃了亏的母亲,对女儿的婚姻便格外上心。其实要求也不算过分,无非是任何时候任何境况,都不放弃自己的工作。

这位妈妈说:”随时都有离婚单过的能力,才有真正的安全感。

4

来自妈妈的信

女儿,你出生那天,我有点小小的沮丧。

不是因为我重男轻女,而是怕你重复那些生而为女人的无奈和疼痛。因为这个社会,对女人要求太多,也太严格。

可你既然来了,我就张开怀抱迎接,并且竭尽全力地爱你、守护你。

我有时也会怕,因为你终将长大,必须独自去面对世界的风刀霜剑。我常常惶恐,怕你爱了不该爱的人、怕你飞蛾扑火、怕你不顾一切……

路是你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别,我知道我无法代替你去承受。

可作为母亲,还是忍不住要唠唠叨叨,哪怕我的经验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中,已经有些老套。

我不勉强你听妈妈的话,但希望你把这些告诫记在心头。毕竟这世间的道理,殊途而同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