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路二沙島三元里……你數得出剩下的算我輸


這是一德路,廣州年貨、玩具批發的集散中心。早上來到這兒,只能用水洩不通形容它的交通情況,公交車、小貨車、社會車輛、自行車,還有拉貨的板車……要是你在最擁擠的時段行走在一德路,最少得花個2、30分鐘才能走完。

然而我今天要跟你說說位於一德路的石室聖心大教堂的故事,廣州人習慣叫它石室。來到石室的大門前,可以看到兩側的牆角分別刻了JERUSALEM1863和ROME1863的字樣。1863年,是石室奠基的年份。這座由法國人設計、中國人建造的全石結構的哥特式教堂,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大的教堂。現在的石室看起來雄偉、獨特,其實它曾經經歷過兩次重大的破壞。

在第三次大修的時候,負責整修的部門特地訂做了98扇特殊的玻璃,以《舊約》、《新約》裡的故事和代表人物為原型,刻畫了60個聖經故事。這些特別的玻璃窗,只要站在石室內稍稍仰頭就能看見了。對了,進去參觀的時候記得保持安靜。石室的寧靜與一德路的繁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進一出,彷彿穿梭於大相徑庭的兩個空間,這種感覺實在奇妙。


若說一的故事毫無懸念是一德路,那二自然也不難猜。 這裡在珠江新城還沒成為城市CBD的時候就被稱為富人區,這裡有目前國內最大的純自然聲演奏廳,是的,這裡是二沙島,星海音樂廳所在的地方。

星海音樂廳依珠江而建,與濱江東路段隔江相望。遠遠看去,就像在珠江邊準備展翅飛翔的天鵝,又像掀起了琴蓋的巨型鋼琴,與門前的人民音樂家冼星海雕像形成相得益彰的呼應。 音樂廳門前只有一條單行道市政路,非演出時間幾乎沒什麼車輛經過。或許是人們也不忍心破壞城市中心這難得的文化氣息,所以星海音樂廳在這片城市中心的“郊區”裡,顯得格外的和諧。

來到三,你猜出來是哪裡了嗎?

這裡是全城最集中的皮具批發商圈,吸引了不同國籍、不同膚色的商人來到這裡,每天都能看到這裡的商戶拿起計算器,用不標準但卻很流利的英語跟這些商人討價還價。這裡還是全廣州流動人群最密集的地方之一,除了不同膚色的人以外,還有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的。他們生活在這裡,在這裡工作,形成了這裡的繁榮,也形成了這裡的雜亂。

這裡是三元里人民抗英紀念公園,就在三元里村牌坊正對面。1840年,英國對華發動了鴉片戰爭,1841年5月,英軍劫掠隊來到了三元里一帶,由農民韋紹光為代表的自衛隊奮起反抗。到了1950年的時候,為了紀念這些敢於英勇鬥爭的農民,就在三元里建了三元里人民抗英紀念碑。 三元里,就像一個大世界的縮影,這裡的故事要等有心人來發現。


實不相瞞,四是我花了最多時間去尋找和了解的。然而,很可惜的是,並沒有找到四開頭的街道。但我準備要說的,以四開頭的曾經確實存在,只是它並不是一條街道,而是一片商圈。

上了年紀的老廣都知道四牌樓,我們當然是不知道的,因為四牌樓早已不復存在了。不過,解放中我們是知道的。當年的四牌樓,就位於現在北起中山五,南至惠福西的解放中路段。要追溯四牌樓的故事,那得從明代開始說起,話說,明代的時候,這裡曾是由惠愛坊、忠賢坊、孝友坊、貞烈坊四座木質牌坊圈劃而成的大型商圈,全稱是“四牌樓市”。這裡1954年改名為解放中路,但也是很多老廣習慣叫的“四牌樓”。

來到惠福西路西行路段,我們即將迎來五的故事。 你或許會問:“為什麼不是五羊邨或者五鳳村?”然而,我就是這麼一個不愛按常理出牌的人。在有故事的街道特輯裡,我想跟你說的這個五,也不是一條街道,而是一座建築。


住在老城區的朋友想必已經猜到了,它就是五仙觀。 五仙觀就是為了紀念這五位仙人而建造的,就連惠福路也是因為感激仙人帶來的福祉而命名。其實惠福西的五仙觀並不是原址,原本的五仙觀幾經搬遷,在明代期間毀於一場大火。到了明代洪武十年,才開始重建五仙觀,並定址在現在的惠福西路。

五仙觀內除了有五仙的雕像和五羊石像以外,還有一定要去後殿看看的那塊紅砂岩,上面有個巨大的凹陷,古人覺得這是仙人的拇跡,所以一直將它重點保護了下來。除此以外,後殿後坡的嶺南第一樓,和樓中央懸掛的那口重5噸的青銅大鐘;儀門處由清代兩廣總督瑞麟題字的“五仙古觀”,和一對漱珠崗火山岩刻制而成的石麒麟,都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若說六榕路你可能不太熟悉,那麼六榕寺你應該聽說過。

毋容置疑,六榕路上最有故事的莫過於六榕寺。這是廣州歷史最為悠久的古剎之一,也是廣州佛教四大叢林之一,不少廣州人兒時的記憶中,都會有一段跟隨父母到六榕寺拜佛的回憶。話說,當年蘇軾被貶,途徑廣州的時候,看到六榕路這座寺廟裡有六棵榕樹,便為寺廟題字“六榕”,從此之後,這裡便改名為六榕寺。如今,在六榕寺的一側仍能看到那幾棵枝繁葉茂的榕樹。

從六榕路沿著內街往詩書路方向走,我們來到了七株榕。老實說,如果不是提前踩了點,還真不知道在短短不到一公里的詩書路上,竟還藏了一條真老廣才知道的七株榕路。


七株榕,顧名思義與七棵榕樹有關,當年正是因為這裡有七棵大榕樹,這裡才被命名為七株榕。隨著城市的發展,有五棵榕樹已經被移植走了,現在只剩下七株榕小學裡和中醫院側門還各留有一棵。雖然現在已經看不到七棵榕樹同時出現在這一百多米的七株榕路里,但是,讓人欣慰的是,七株榕仍保留著難能可貴的老城區安寧。

城市的變遷並未給七株榕帶來太大的變化,單從清掃得乾乾淨淨的石板路,就可以看出住在這裡的人對七株榕的愛護。對於生在七株榕,長在七株榕的人來說,守護這裡的安寧,或許是他們能做到的,也是最直接的辦法吧。

我小時候第一次聽到八旗二馬路這個路名的時候,就覺得它肯定特別的有故事,然而,關於八旗二馬路的故事,其實也是到了最近才稍有了解。

很多人對天字碼頭並不陌生,因為這裡是廣州最著名的珠江夜遊登船點,也是欣賞廣州夜景最佳的地方之一。但是,距離天字碼頭僅幾十米之隔的八旗二馬路和接官亭,卻不被很多人所熟知。八旗二馬路,雖說跟八旗有關,但其實也只是當時清朝八旗走過的一條路而已。當年,朝廷的官員若是乘船來到廣州,必定會從天字碼頭上岸,來到八旗會館稍作休息,然後駐廣州的八旗子弟會到接官亭進行迎接,最後走八旗二馬路回到旗人居住的地方安頓好。

如今的八旗二馬路已經找不到當年的輝煌了,接官亭冷冷清清的坐落在南關裡,八旗會館更是早已消失在歷史的巨輪中,只留下一塊石碑。除了天字碼頭還依稀看得見當年這一片區域的昌盛,其他的一切都已在歲月的流逝中歸於平靜。


老實說,九開頭的路名真沒找到,但是九開頭的一條巷子還是有的。 1920年12月,陳獨秀來到廣州,當時被安排住在回龍里九曲巷11號。據說陳獨秀在這裡住了九個多月,在他居住的九曲巷11號還能看到白雲山,所以當時他為這棟房子起了個名字叫“看雲樓”。當然,現在站在回龍路說這裡能看到白雲山,那是無從談起的。如果時間倒退回一百年前,或許這裡真的能眺望白雲山,因此,才會有九曲巷看雲樓一說吧。

“ 知道第十甫在哪嗎? “ 不知道。 “ 上下九知道吧? “ 當然知道啊!

來到數字街道的第十條,我想說說第十甫路的故事。 由陶陶居、蓮香樓、廣州酒家組成的老字號一條街,形成了第十甫的獨特風格,讓它區別於上下九的庸俗。很多人說現在的上下九已經沒什麼好逛了,可至少這裡還有第十甫。 歡迎你來第十甫,讓這裡的老字號給你說說老廣州的故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