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薦詩」路石集·楊逸明卷「山水旅遊篇·下」

《黃河岸邊書懷》

詩: 楊逸明

曲: 鄧莉璇

唱: 江寶珍

北呼東嘯見驚波,頓覺身心帶電多。

胸內血漿添激浪,手中茶盞起漩渦。

萬年濃汁真成乳,九曲迂途總放歌。

掬飲神州百川水,能令我哭是黃河。

「小樓薦詩」路石集·楊逸明卷「山水旅遊篇·下」

《路石集·楊逸明卷》

【山水旅遊篇·下】

訪徐州放鶴亭

花香繚繞透窗扉,人去亭空鶴未歸。

我向東坡曾立處,深深一揖送斜暉。

登西塞山

千秋故壘一登臨,攬勝何辭汗溼襟。

江水急彎成直角,山亭環望作圓心。

人須有鑑常懷古,天卻無言已到今。

騷客尚存興廢感,來尋鐵鎖久沉吟。

訪黃州東坡赤壁

少年時讀大江東,赤壁來遊我已翁。

一葉扁舟雖渺遠,幾行遺墨尚豪雄。

風流豈在周郎後,氣骨長存漢字中。

千載用之能不竭,小亭危閣帶神功。

題常熟尚湖

登山俯覽霧中湖,一卷茫茫白紙鋪。

垂釣子牙終滅紂,並耕虞仲乃興吳。

寺留幽徑鍾猶在,女有高風士不如。

造化旁觀無字跡,詩人躍躍欲狂書。

遊顧渚壽聖寺

凌雲高塔矗叢林,入寺幽幽花木深

久立婆娑銀杏腳,忽生曠遠赤烏心。

老茶新句皆禪味,密竹疏鍾共梵音。

方丈室中搖草扇,清涼自降不須尋。

遊嶗山因大雨未登臨觀景賦此

駕車穿雨繞嶗山,雪浪殷勤撲海灘。

巨匠堆成一盤石,小船搖出萬層瀾。

心乘吊纜通雲外,手接飛流到筆端。

移景入詩知法度,意須奇崛境須寬。

謁遺山墓園

筆陣排天聳大楊,遠山奔馬赴高牆。

土堆作墓留千古,詩刻成碑滿一廊。

英氣已埋吾不信,酷評雖起爾何妨。

書生青史添佳句,都是中華柱與梁。

訪忻州傅山園二律

幾間舊屋傍山幽,一一推門作訪求。

窗下茶杯猶似熱,炕頭書卷未曾收。

磨盤上坐天將夕,水井邊吟樹已秋。

遺憾先生恰離去,小園隨處屐痕留。

重君何啻是才情,氣節能持骨更清。

字似勁松垂絕壁,詩如殘甲守孤城。

辭他金詔真須勇,添爾青峰不肯平。

一抹斜陽解人意,朱衣披滿舊簷楹。

登雁門關

雁門雄險一登攀,千古兵家爭此關。

日色肩頭添上重,秋風心際透來寒。

群巒入夢追唐宋,萬木揮毫點翠丹。

只願從今華夏土,無須垛堞保平安。

遊老牛灣堡

攀登古堡作環遊,九曲黃河一覽收。

山勢竟教天欲墮,水形渾遣地能浮。

岸邊人立如纖草,谷底濤奔似犟牛。

騷客自慚方寸窄,小詩無力挽狂流。

弔古戰場

廢墩殘堠矗荒山,無數亡魂去不還。

誰識更多爭與鬥,戰場都在寸心間。

夜望偏頭關

雄關夜望一偏頭,淡淡月光輪廓勾。

車馬正忙金鼓逝,英雄已去戲文留。

五洲依舊多兵燹,九域如今幾將侯?

燈火萬家喧鬧處,最沉默是古城樓。

車行從貴陽趕往興仁途中作

初識黔西磅礴容,下沉紅日吻烏蒙。

輕紗大幕鋪張霧,弧線長橋嫁接峰。

車小真如飄一葉,山奇竟似舞千龍。

相機唐突天然景,強被攜歸鬧市中。

遊黃果樹

天欲豪吟氣勢雄,銀河怒瀉訴情衷。

人投崖洞穿行瀑,壑展襟懷架設虹。

奇景方觀黃果樹,新聞正播白巖松。

世間汙穢除難盡,安得飛泉一洗空。

西江千戶苗寨紀遊

天風忽掃雨簾開,露出寨中千戶來。

山似披鱗灰瓦裹,樓皆吊腳白雲偎。

擦肩而過多銀飾,移步之間盡藥材。

我扮苗王留個影,換裝摘鏡讓人猜。

詠洪洞大槐樹

遊子不論時與地,無方可避苦思鄉。

大槐飄葉皆沾露,明月流波遍結霜。

人漸老來根欲近,巢難歸去鳥空忙。

村邊豔羨花和草,留守家園醉夕陽。

題洪洞蘇三監獄

黑牢遊客罵官衙,彩塑佳人尚帶枷。

一曲戲文關不住,聲聲越獄入千家。

詠霍泉

渥澤方池何處來?水神傾吐展胸懷。

霍山南麓深深處,定有冰心一片埋。

訪晉祠

名祠氣象自蕭森,繞水穿花勝跡尋。

周柏是何時倒地?唐碑竟每字傾心。

女雖泥塑疑皆活,井正泉噴欲共斟。

感慨千年興廢事,古槐無語我長吟。

謁阮籍墓

傲然楊樹插雲高,弔客穿田踩麥苗。

碑上模糊文可辨,墓前溼漉酒誰澆?

詠懷竟至窮途哭,輕禮何妨俗世嘲。

多少詩人皆入土,難埋依舊是牢騷。

訪焦山碑林

竹林投灑翠藍光,錯落殘碑曲折廊。

絕代才華添釉色,歷朝歲月裹包漿。

蟠來小島龍蛇跡,飄向長江翰墨香。

心醉手摹留戀久,也增寧靜也增狂。

遊惠州西湖

水柔山媚老榕粗,嶺外長堤也姓蘇。

蒼鷺又歸人異昔,彩舟仍系渚如初。

詩吟風月留千句,石刻鬚髯伴一姝。

身化白雲難貶謫,心安隨處有西湖。

遊西山龍華寺

南國攀巖謁梵宮,雲間忽響宋朝鐘

身遊山寺三層殿,心醉松林十里風。

新友相逢說緣份,好泉共飲助談鋒。

詩家也愛禪家坐,為寫塵寰色與空。

訪金田營盤感賦

兵馬今何在?營盤剩草花。

揭竿村渺小,吐氣日傾斜。

政易亡於訌,權終敗自奢。

幾多高位者,未識鑑前車。

與漢榮星漢東遨新河諸詩友登容州經略臺真武閣

繡江流水繞高臺,登閣煙光一望開。

山正送青爭自薦,雲仍留白待誰裁?

好詩不信人題盡,傑構渾疑佛降來。

勝蹟幾多存劫後,還供我輩逞吟才。

登麥積山

蔥蘢群嶺似奔濤,人近丹崖仰止高。

一垛山奇疑麥積,千尊佛美嘆泥雕。

登攀棧道雲同走,醞釀禪詩雨共敲。

歸去寸心藏石窟,何妨都市對塵囂

遊嶗山書感

童年故事識嶗山,初訪渾如故地還。

念淨不須穿壁術,心寬也是避風灣。

誰教亂石偏相聚,我與浮雲各自閒。

舊歲月連新景緻,一齊收取到胸間。

中秋之夜武陵山頂篝火晚會

人家武陵上,篝火濺群星。

雲影添神秘,蟲聲助性靈。

天懸一輪白,嶺溼萬重青。

堪羨娟娟月,千秋總妙齡。

遊阿蓬江

漸入無人境,瑤池近眼前。

翠鋪煙浩浩,白點鷺翩翩。

詩興飛千嶺,茶香載一船。

返城心不爽,今謫昨猶仙。

遊黔江蒲花暗河

船入開天闢地初,洞中深邃共驚呼。

抬頭幻影千巖動,伸手幽光一指無。

心最駭時生悔怨,眼重明處得寬舒。

讚歎造化神來筆,我欲吟詩剩囁嚅。

訪儋州東坡書院

中原文脈接南荒,賴有斯翁一葦航。

石不補天仍濟世,書因藏院更飄香。

大江豪氣開奇抱,明月閒情見慧光。

華夏千秋人傑在,最難劫後也擔當。

五指山下作

上有青雲下紫煙,椰風送我到山前。

來尋五指深祈禱,何日降魔出重拳。

遊海南島火山口

凝固岩漿散去煙,火山回首八千年。

有情難忍曾傾吐,失意何堪且醉眠。

石上焦痕今遍地,洞中元氣昔摩天。

詩人也憶青春季,心熱如魔卌載前。

遊吳江圓通寺

入寺留連大殿旁,兩株銀杏立斜陽。

金身千座能重塑,難造霜枝一寸長。

遊採石磯

謫仙留骨大江心,捉月當年此處沉。

風帶豪情傳漢韻,水沾靈氣吐唐音。

好詩君在他鄉得,奇抱吾從異代尋。

採片然犀亭下石,歸家清供伴清吟。

吊李白墓

列屏山勢護陵田,遙送青青萬縷煙。

石像舉杯攜一劍,草根圍墓守千年。

身因撈月沉於底,筆卻登峰上到巔。

吾輩鞠躬還灑淚,感恩塵世有詩仙。

訪翁丁原始部落群二絕句

民風原始隔塵球,神秘群居小竹樓。

壑作港灣雲作浪,古村停泊一方舟。

深山深處近邊陲,村落真同世久違。

只有白雲常進出,捎些細雨灑柴扉。

登閱江樓

透過雕花四面窗,逐層登躡閱長江。

穿城車堵逾千萬,架岸橋雄恰兩雙

紫氣升騰化霾霧,青山圍建起高龐。

詩人未解時人樂,憂思茫茫正滿腔。

登茅山

巨像紫銅逾百噸,仰觀俯察入玄門。

飛昇臺引紛紛羨,靈驗籤求細細論。

香火有誰祈道德,神仙原本住山村。

我來分享農家樂,幾塊鹹鵝酒一樽。

南澳島謁陸秀夫墓

亂草叢中嵌墓塋,殘碑斷石刻英名。

承平盛世官場上,如此忠貞不再生。

謁潮州韓文公祠

早讀文章敬慕名,登階步步踏無聲。

風來千樹祠前誦,雲向三江嶺上橫。

解惑師成雕像立,不平人以刺詩鳴。

好官何事都遭貶,難使滄浪濁變清。

登慕田裕長城書懷

翠嶺鑲邊似爪鱗,巨龍遒美臥清氛。

燋烽已歷三千載,戈鎧曾亡百萬軍。

昔向城頭堆戰骨,今於海上列徵雲。

平民只盼無兵燹,奇蹟工程不再聞。

題鸛雀樓

極目沉酣落日情,拍欄酬答大河聲。

千秋氣象奇難改,一寸心泉沸欲傾。

崇構有誰賡絕唱,壯懷何處請長纓?

層樓更待群賢上,莫讓騷人獨擅名。

遊曲阜有感

教書能被捧成神,曠世真無第二人。

柱上蟠龍呈王氣,門前下馬走權臣。

千年換代編修史,一府傳家駐守春。

統治者和思想者,是誰長久御黎民?

北戴河鷹角亭

駕風馳夢透雲層,天外無形手握繩。

搖出地球潮漲落,牽來海面日升騰。

漁船入句今猶在,碣石留篇古已能。

誰把人間頻換了,小亭一角問神鷹。

遊山海關

重鎮雄邊說到今,引天下客共登臨。

已消兵燹殘存跡,不絕商家叫賣音。

第一依然懸巨匾,大千隨處散疏襟。

人心更有關須守,莫讓塵囂任意侵。

遊虎丘

幽巖藏壑氣蕭森,雨溼臺階碧蘚侵。

致爽千年雲潤肺,傾斜三度塔驚心。

今詩適俗無佳韻,古木逢秋有好音。

最喜名山留勝蹟,能同勝友共登臨。

遊汕頭鐵林禪寺呈海慧上人

仰瞻崇殿近雲根,登陟叢林日色昏。

一寺香菸留石徑,萬家燈火對山門。

人來此地多求利,世到何時共感恩。

可惜高僧邀素食,匆匆未得與深論。

遊蘇州山塘街賦四絕句(選二)

古鎮宜遊煙雨中,朦朧老店掛燈紅。

我撐花傘穿街過,仍溼明清兩袖風。

簷滴聲中韻味長,晚餐從簡不須忙。

蔥油麵拌姑蘇雨,寫得詩箋帶暗香。

「小樓薦詩」路石集·楊逸明卷「山水旅遊篇·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