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的一生生長周期,生育特點、栽培種植管理技術要點

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 紅色 ↗ 關注,定期分享農業技術、諮詢病蟲害防治、把握政策信息、關注天氣變化、瞭解農村生產生活

小時候有那麼一個燈謎:“麻屋子,紅帳子,裡面睡個白胖子。” 說的就是花生,說起花生,正是小編最愛的零食,今天分享一篇花生一生生育特點和栽培管理技術的文章,供大家交流。

一、花生的一生

花生從播種到新種子成熟所經歷的生長髮育過程,稱為花生的一生。

花生的一生生長週期,生育特點、栽培種植管理技術要點

花生生長週期

(一)花生的生育期

花生從播種到飽果成熟所經歷的天數,稱為花生的生育期。

按生育期長短,春花生可分為早熟品種(生育期130天以下)、中熟品種(生育期130~160天)、晚熟品種(生育期160天以上)。

花生的一生生長週期,生育特點、栽培種植管理技術要點

花生生育期

1、發芽出苗期

從播種到50%的幼苗出土,並展開第一片真葉為發芽出苗期。

花生的一生生長週期,生育特點、栽培種植管理技術要點

發芽示意圖

花生清棵技術:花生的兩片子葉不出土或半出土,使著生第一對側枝的子葉節處於表土之下,影響第一對側枝的健康發育,

需採用清棵處理。當花生苗有2片真葉展開時,及時把埋在土中的兩片子葉清出,可以控制主莖節間的拉長,促進花芽分化。

花生的一生生長週期,生育特點、栽培種植管理技術要點

花生出苗

2、幼苗期:從50%種子出苗到50%植株第一朵花開放為幼苗期。

花生的一生生長週期,生育特點、栽培種植管理技術要點

花生幼苗期

花生以生根、出葉、分枝等營養生長為主,同時有效發芽大量分化。 花生出苗至始花前,視土壤墒情,鋤2-3遍,鋤地時須防止壅土埋苗和壓枝。及時滅蚜。花生始花前正是蚜蟲第1次為害高峰, 對花芽的形成和早期花開花受精影響極大,必須及早防治,保護前期有效花芽。

3、開花下針期

花生的一生生長週期,生育特點、栽培種植管理技術要點

開花下針期

自50%植株開花到50%植株出現雞頭狀幼果為開花下針期,簡稱花針期。

遇到旱天要及時澆水:如果此期0-30釐米土層含水低於最大持水量的50%,葉色黑綠,開花量開始減少,葉片中午萎蔫日落才能恢復時,應及時溝灌潤澆,解除旱情,促花開放。但切忌大水漫灌。遇旱澆水可使前期有效花增加6%,結實率和飽果率分別提高4.5%和3.5。

適時追肥。施肥量不足的地塊,結合澆水根際追施過磷酸鈣10-15公斤,或在結實區每畝追施石膏粉25公斤,若新生葉片淺黃而小,葉脈失綠,可加追5-10公斤標準氮素化肥。.

治病防早衰。花針期葉片陸續發生黑斑病、焦斑病危害,不僅影響此期葉片光合效率,而且造成中後期莖葉枯衰,影響英果的充實飽滿,應於始花後根據病情及時葉面噴施多菌靈,或70%的甲基菌靈800倍液防治,每隔10—15天噴1次,連噴4—5次。

4、結莢期

花生的一生生長週期,生育特點、栽培種植管理技術要點

結莢期

從50%植株出現雞頭狀幼果到50%植株出現飽果為結莢期。

此時技術管理要點:

4.1、培土迎針。抓住封壟和大批果針入土前的時間,結合鋤最後一遍地,用大鋤深鋤猛拉培壟,或用耘鋤培土,做到溝深,土暄、頂凹、腰胖,創造側枝高節位果針入土結實的條件。

4.2、控棵保穩長。花生過早封行,田間鬱蔽,淨同化率降低,不能實現高產。結莢初期植株生長過旺和有過早封壟現象的高產田,應在始花後40-50天或植株高度在 40釐米左右時及時葉面噴施花生矮豐等控旺。

4.3、澆好結莢水。此期是花生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時期,遇旱嚴重影響果針入土結實,特別是結莢兵後期乾旱能引起大幅度減產。因此,若0-30釐米土層含水量低於最大持水量的40%,群體植株葉片翻白傍晚不能恢復時,應及時澆水。這是高產成敗的關鍵,不容忽視。

5、飽果成熟期

花生的一生生長週期,生育特點、栽培種植管理技術要點

飽果成熟期

從50%植株出現飽果到大多數莢果飽滿

成熟為飽果成熟期,簡稱飽果期。


花生的種植管理技術要點:

1、土壤準備

土壤的優劣影響著花生病害的輕重,並因此影響花生產量。

應以打破犁底層、耕翻深度26.5-30釐米為宜,一般不超過33釐米。耕翻過深會破壞上松下實的土層結構,甚至於生土翻上過多,當年不能熟化,降低土壤肥力而導致減產。

深耕田的時間宜早不宜遲。秋耕要在早秋作物收穫後及時進行,冬耕要在晚秋作物收穫後及時進行。如確需春深耕,一定要在開凍後早春進行。在三年輪作期內,採用淺、淺、深或深、淺、淺的方式,只深耕1次即可。

2、花生茬口的準備:

花生對與其前茬作物的影響相當敏感,因此選擇適當的茬口,對花生高產具有重要意義。

當花生前茬是棉花時,花生苗期病害會增加,且危害加重。

當花生多年連作時,花生葉部病害加劇。

當前茬是土豆或其它蔬菜時黃萎病、鐮刀菌萎蔫病等病害加重。

花生較好的前茬作物應為:大蒜或小麥、玉米、高粱、穀子等禾穀類作物。

與禾穀類作物輪作,可以減輕病害發生,並且其深層剩餘的養分能為花生利用。

3、施肥管理:

有效氮、磷、鉀、鎂在土壤中的平衡是花生高產的基礎。在每年的1-2月應對土壤進行測驗分析,為作花生平衡施肥的依據。

畝產莢果300公斤左右時,每生產100公斤莢果需要氮4.8公斤、磷0.9公斤、鉀3.0公斤。

應特別注意的是,氮肥雖對花生增產有促進作用,但過量的氮則因使花生營養生長過旺,而使病害發生更嚴重。

4、合理密植:

確定密度的原則為:花生高產田植株的側枝長度應接近實際行距,側枝基部的最大結實範圍接近實際穴距。

以河南省為例,一般採用豫花系列品種,春播花生8000穴-9000穴/畝 ,麥套花生10000穴/畝,夏播花生12000穴/畝,每穴播種兩粒,宜獲得高產。(相當於1.6-2.4萬株)

5、精細播種與適期播種

保證一次播種達到苗全苗壯。

5.1 播前曬種;播種前須帶殼曬種,促進種子內部酶的活性及種子的後熟作用。一般連續帶殼曬種2-3天,能提高種子發芽勢15-25%,提高發芽率10-15%,播後發芽快,出苗齊。已剝殼的種子,播前放在30℃以上的熱炕上暖種24-36小時,也能顯著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

5.2 精選飽滿大粒種:用粒大飽滿、顏色新鮮的一級種作種,剔除黴變帶病種子,促使苗勻苗壯。一般來說一級種比二級種增產12.5%。

5.3 適期播種 當播種層5釐米地溫5日內穩定在15℃以上時,為高產花生播種適期。地膜地膜覆蓋栽培播期可提前7-10天。夏直播花生6月10日以前為宜。在適期播種範圍內,有墒搶墒、無墒造墒播種,不要等雨貽誤播種適期。

通常播深以5釐米為宜,若土質粘、墒情好,或覆膜栽培可適當淺播,以3釐米為好;沙性土,墒情差,應深些,但不要深於6釐米。

諮詢病蟲害防治措施

可點↙ “瞭解更多”將病害圖片傳給莊稼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