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進攻沖繩島在即,爲何日軍調走了最有戰鬥力的第6師團?

川軍團機槍手迷龍


先更正一下問題,被調走的不是第六師團,而是第九師團。第九師團和第六師團都是日本陸軍的甲種師團,而且都參加了南京大屠殺,曾一同駐防沖繩,提問者應該是弄混了。話歸正題,第九師團被調走的原因是日軍錯誤估計了美軍的進攻重點,被稱為“參謀本部這輩子最白痴的行為”。

第九師團由日本北陸的富山縣、石川縣、福井縣的士兵被構成。裝備精良,戰鬥力僅次於第二師團和第六師團,是日軍中的一支王牌,也是侵華日軍中的急先鋒,對中國軍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1937年,第九師團參加了淞滬會戰。攻陷上海後,第九師團又和其他日軍對南京展開合圍,南京陷落後,第9師團參加了南京大屠殺。之後,又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手上沾滿了中國軍民的鮮血。

1940年第九師團調往東北,負責對蘇聯的警備備戰任務。隨著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的接連潰敗,日軍不得不把駐紮在東北的精銳部隊陸續調往太平洋前線,第9師團也不例外。第九師團原先準備調往塞班島佈防,但還沒到達目的地,塞班島就被美軍攻克,第九師團遂被編入牛島滿中將的第32軍駐防沖繩。

因為第九師團經歷了自日俄戰爭後的多場惡戰,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牛島滿幾乎把所有希望寄託在了他們身上,他以第九師團為主,訂製了沖繩防衛作戰計劃。而第九師團在勘察沖繩地形後,在沖繩南部構築了堅固的灘頭陣地。

由於美軍持續對臺灣進行空襲,日軍錯誤的認為美軍下一個進攻重點是臺灣而非沖繩。而之前日軍駐守臺灣的部隊被調往菲律賓,所以日軍決定將第九師團調往臺灣,加強防備。雖然牛島滿極力反對,但還是未能阻止,1944年12月,第九師團調往臺灣。

但日軍沒想到的是,美軍並沒有攻擊臺灣,而是去了沖繩。由於第九師團被調走,沖繩原先的作戰計劃被迫重做,面對美軍的進攻,沖繩日軍亂成一團。而守島日軍憑藉第九師團之前在南部修築的防線,給美軍制造了很大麻煩,如果第九師團沒有調走,美軍很可能會付出更慘重的代價。但第九師團被調走,也因此躲過了全軍覆沒的命運。

沖繩丟失後,日本戰敗已成定局,但日軍還幻想在本土和美軍決戰。但美國沒有給日本這個機會,1945年8月,美軍在日本本土投下兩枚原子彈,被嚇破膽的日本選擇無條件投降。第九師團在臺灣向盟軍投降。


石頭說歷史


日軍在萊特灣的陸、海、空三軍大決戰中徹底失敗後,本土決戰的想法便提上議程。但是當時的日本本土防衛非常薄弱,為了爭取時間讓本土完成決戰準備,遂要求在本土前沿的千島、小笠原、沖繩、臺灣等島嶼進行堅守,消耗美軍的有生力量,阻止其設計基地。


也就是說臺灣島和沖繩島一樣被日軍作為下一個重要戰略要點來進行防禦的,而且當時的日本陸軍省更加註重同美軍在臺灣附近決戰,所以傾向於優先加強臺灣島的防禦。而當時臺灣島的防禦確實非常薄弱,原本的守衛臺灣的3個精銳師團都被調往了菲律賓參加萊特灣大決戰,在那裡損失慘重。所以現在迫切需要加強臺灣的防禦力量。先後從各地調往臺灣3個師團,新組建4個獨立混成旅團,其中就包括從沖繩島調往臺灣的第9師團。

而對於抽調第6師團這一決定,當時防守沖繩的第32軍司令官牛島中將是堅決不同意的,他之前所有的部署都是圍繞著第9師團存在的基礎上建立的,調走最精銳的第9師團就意味著之前的所有部署全部泡影,即放棄了在海岸地帶進行決戰以確保島上機場的安全,改為在島內實行縱深的防禦,如此不僅要變更陣地,而且要改變軍需聚集地,這對於戰爭威脅迫在眉睫的日軍來說,無疑是致命的。


對於駐守沖繩的第32軍司令部的強烈反對,大本營並沒有收回其決定,不過作為妥協,將第84師團調往沖繩增援第32軍。然而這一決定遭到了新上任的日本大本營作戰科長的拒絕,他認為從本土抽調部隊前往這一孤島有違之前指定的“本土決戰”總方針,而且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大規模海上輸送部隊極為不安全,萊特灣海戰時就是例證。最終大本營終止了對沖繩的增援計劃。

日本的部署其實並無太大過錯,因為作為防守一方本身就面臨著由於不知道進攻方的攻擊方向而被迫分散兵力進行全面的防守的劣勢,而且本身對於這些島嶼的防守就是為了拖延美軍進攻其本土的時間,所以保險起見,只能全面加強各個島嶼的防禦,保證美軍不可能快速的攻佔就可以了,真正的決戰是在日本本土!


小小狼王


我不喜歡長篇大論,喜歡簡單明瞭,直戳重點。

闡述一下當時認為比較正統的言論,不一定正確。

原因:

第一種說法是:因為當時第九師團,(不是第六師團)戰鬥力頑強,經歷過各種惡戰,可以當做先鋒、排頭、模範典型。去固守日本本島,進行一億玉碎計劃的中堅力量。

第二種說法是:當時日軍軍方知道沖繩只是一個戰略緩衝之地,遲早要淪陷,不能把能打善戰的9師團白白浪費在這裡。畢竟當時還有一戰之力的師團,真心沒幾個了。

第三種說法是: 日軍高層認為美軍下一個進攻的島嶼應該是臺灣島,所以都明白了。但是,我認為這個說法不成立。 正常人都會想到當時日軍海軍和空軍基本廢了,基本臺灣就是一個孤島何必打呢? 直接進攻跳板,然後打擊本土不更好嗎? 所以,歷史就是迷。 大家都是猜。

回答完畢,看文章的希望點贊,關注,我基本的分析判斷還是比較補腦的。你們認為呢?




過客I散了


最近正好在看太平洋戰史,略知不二。日本調兵守本土,應該是當時軍方的考慮。逐島爭奪逐島玉碎,當時還是曰本國內狂熱分子的首選,儘管全國已被美軍炸得一塌糊塗丶燒得四面開花,他們仍不願相信曰本已敗了這個事實,因此抽調兵力防守九州也是正常之舉。戰爭中的博弈只有事後才能知曉。各方的心理活動,我們現代的人,又豈能知道他們當時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